您好,欢迎您

2024紫金食管癌规范诊疗进展学习班:聚焦精准治疗,开启诊疗新时代

11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金秋十一月,紫金第六届食管癌多学科规范诊治继续教育学习班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抗癌协会、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和江苏省肿瘤医院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食管癌诊疗规范化和最新进展。

会议伊始,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曹主任指出,食管癌作为常见肿瘤,具有隐蔽性强、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多学科联合诊疗已成为趋势,个性化治疗取得长足进步,新靶点药物、新理论不断突破,癌症疫苗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后大会致辞环节,南京大学侯亚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张勤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蒋峰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尹荣教授先后发言。各位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紫金食管癌学习班的影响力。侯亚义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免疫学领域的“教书匠”。黄镜教授则回顾了食管癌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对江苏省肿瘤医院在食管癌诊疗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张勤教授作为紫金会议的见证者和支持者,对它的成长和壮大感到欣慰。蒋峰教授从学科发展角度阐述了食管癌诊疗的重要性,并对会议的成功举办寄予厚望。尹荣教授代表医院感谢各位专家对医院的长期支持,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推动食管癌诊疗水平的提升。

图片 1.png

边缘可切除食管癌治疗现状及进展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军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蒋峰教授以边缘可切除食管癌治疗现状及进展为题进行学术报告。蒋教授指出,边缘可切除食管癌的定义存在主观性,其治疗原则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他强调,术前诱导治疗是关键,无论是新辅助化疗、化放疗还是免疫治疗,均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蒋教授结合其主刀手术案例,详细讲解了边缘可切除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策略。他表示,对于诱导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外科手术仍具有重要价值。术前充分评估、多学科讨论和与患者的充分沟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图片 2.png

食管癌放疗现状及进展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尹荣教授的主持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军教授带来题为《食管癌放疗现状及进展》的精彩报告,为与会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食管癌放疗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教授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食管癌诊疗指南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尽管新辅助放化疗已被视为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模式,但在国内的临床实践中,其执行度仍有待提高。随后结合多项重要临床研究数据,深刻分析了影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诸多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分期、治疗强度、心脏损伤风险等。她强调,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关注长期生存患者的心脏损伤风险,以期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疗获益。

图片 3.png

此外,王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寡转移食管癌的定义、分类和治疗策略,并分享了其团队在寡转移食管癌放疗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同时,她也指出,寡转移食管癌的精准定义和放射治疗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

食管癌内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在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高超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分享了食管癌内科治疗现状及展望,对食管癌内科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解读。黄教授回顾了近年来食管癌内科治疗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免疫治疗方面,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在一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图片 4.png

黄教授指出,在解读临床研究数据时,应关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纯化疗的获益,而不应简单比较不同研究间的具体数值。她还介绍了新靶点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探索,以及维持治疗、后线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此外,黄教授还对食管癌的精准治疗提出了展望,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保器官治疗策略等前沿问题。她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准选择治疗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真菌介导的宿主免疫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

在南京大学侯亚义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大学王婷婷教授带来了题为《真菌介导的宿主免疫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精彩报告,为与会者打开了食管癌研究的新视野。王教授的报告聚焦于真菌与食管癌的关系。她指出,真菌在食管癌中的作用长期被忽视,而其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真菌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王教授介绍了团队发现的新型真菌识别受体Dectin-3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阐明了真菌感染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此外,他们还证实了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作为致癌真菌,可促进食管癌进展。

图片 5.png

最后,王教授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关于白色念珠菌致病性差异的研究。他们发现,白色念珠菌可通过分泌PML蛋白,诱导CDC2细胞迁移至淋巴结,并促进Th17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该研究揭示了白色念珠菌调控宿主免疫的新机制,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咖面对面

在江苏省老年医院樊卫飞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蒋鸣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潘巍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任斌辉教授和邳州市人民医院徐经芳教授,就食管癌治疗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蒋鸣教授指出,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模式的选择应注重个体化精准治疗,并关注心脏损伤等不良反应。潘巍教授强调了免疫治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免疫微环境以提高疗效。任斌辉教授认为,食管癌治疗应注重多学科协作,并对保器官治疗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徐经芳教授则从临床实践出发,分享了食管癌一线治疗和后线治疗的经验,并对真菌治疗等新兴疗法表达了期待。四位专家的讨论精彩纷呈,为食管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宝贵思路。

图片 6.png

食管癌精准治疗现状及进展

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钱晓萍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骆卉妍教授详细阐述了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骆教授指出,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因此亟需探索精准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图片 7.png

骆教授认为,食管癌精准治疗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准筛选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二是探索免疫增效的新策略。她首先探讨了PD-L1表达作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并指出,尽管FDA的最新讨论结果对PD-L1低表达患者一线使用PD-1单抗治疗提出了质疑,但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表明PD-L1阴性患者仍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随后,骆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基于多组学分析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研究成果,以及通过机器学习构建代谢预测标签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探索。此外,她还分享了化疗药物选择、肠道菌群调节和饮食干预等免疫增效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食管癌新型药物治疗进展

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勇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曹国春教授带来了题为《食管癌新型药物治疗进展》的报告,对食管癌药物研发领域的新靶点、新方向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精彩点评。曹教授将食管癌药物研发概括为三大热门方向:ADC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和新靶点的开发。

图片 8.png

曹教授首先介绍了ADC药物的构成、作用机制和发展历程,并重点讲解了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B7H3 ADC药物以及Nectin-4 ADC药物等新型ADC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ADC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也面临着毒性管理、药物排序、交叉耐药和精准治疗等挑战。随后,曹教授介绍了FGFR抑制剂、PGE2-EP4抑制剂等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疗效、安全性及潜在应用价值。他强调,应理性看待新药的临床疗效,并积极探索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最后,曹教授还介绍了PD-L1/TGF-β双抗、LAG-3/ILT4联合治疗、TIGIT靶向药物等新靶点药物的研发进展,并对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他指出,食管癌精准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策略。

食管癌免疫耐药后的处理

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殷海涛教授的主持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深入探讨了食管癌免疫耐药后的处理策略。他指出,获得性耐药是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挑战,并强调了规范免疫耐药定义的重要性。

图片 9.png

王教授详细讲解了免疫耐药的复杂机制,包括肿瘤细胞和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建议临床医生应密切监测免疫环境变化,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克服耐药的方案。

报告重点介绍了联合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双免疫治疗和局部放疗等克服耐药的策略,并分享了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此外,王教授还强调了肿瘤细胞本身在免疫耐药中的作用,并展望了靶向治疗、表观遗传药物等在克服耐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大咖面对面

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袁媛教授的主持下,海安市人民医院刘地发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任媛媛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董珉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江宁教授针对食管癌精准治疗、新型药物研发和免疫耐药处理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刘地发教授总结了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新策略和新型药物研发的方向。任媛媛教授则从临床实践出发,强调了免疫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新型药物的研发进展表达了期待。董珉教授作为影像科专家,从影像学评估的角度,对精准治疗和疗效评估提出了宝贵建议。江宁教授则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深入探讨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和不良反应预测等关键问题,并分享了联合治疗逆转免疫耐药的成功案例。

图片 10.png

会议最后,曹国春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会议总结,并预告了下午的精彩议程。大会设置了四个分会场,分别涵盖以下主题:食管癌综合治疗、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及“保器官”诊疗、食管癌诊疗MDT和消化道肿瘤免疫双抗治疗论坛,将围绕食管癌热点议题深入展开讨论,为与会者带来更多精彩的学术分享和交流机会。

图片 11.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ings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