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医疗服务

11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患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如何优化医疗资源、提升诊疗效率、创新诊疗模式,已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37年创立至今,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领先的三甲综合性医院,通过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引入前沿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为行业树立了标杆。近年来,伴随精准医疗和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日间诊疗等创新模式逐渐成为行业的焦点。在此,【肿瘤资讯】特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福星院长、许中教授、陈恋护士长,深入探讨医院在肿瘤诊疗模式、日间诊疗中心建设和护理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展示医院在推动医疗服务创新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实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质发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并重

张福星院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37年创办以来,经过87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于一体。医院现拥有6家分院、1家互联网医院和1家护理院,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水平医疗机构,在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凭借卓越的学科建设、优化的就诊流程、提升的医疗质量以及信息化管理,跻身福建省顶尖医院之列。医院是全国首家“双料”通过HIMSS EMRAM住院和门急诊双7级以及国际JCI学术医学中心认证的医院,并连续多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A+等级,位列全国前2%-3%的顶尖公立医院。此外,医院在智慧医疗领域表现出色,连续跻身中国智慧医院HIC 100强榜单,并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 7级医院。2023年,医院荣获厦门市质量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中的标杆地位。医院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也表现突出,自2006年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已培养百余名博士后,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项,SCI论文年均突破200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87.244。医院通过持续推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跻身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综合医院榜前40名,展现了深厚的科研实力。

肿瘤专病学科的卓越发展与创新诊疗模式

张福星院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厦门市第一医院肿瘤病区,这是厦门市最早设立的肿瘤病区,包含外科和放化疗专业。2001年12月,经福建省卫生厅批准,医院成立了厦门市肿瘤中心,成为闽西南地区最大的肿瘤医学中心和高水平肿瘤诊疗基地。20多年来,医院收治了厦门市60%以上的肿瘤患者,2021年10月,肿瘤病学科成功获批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通过推行“三早”理念,即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的早期筛查和随访工作,依托核医学科的PET、SPECT核素显像技术,作为全国示范实验室,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规范化诊治头颈部、胸部、腹部及罕见病等多种肿瘤,年门诊量约8万人次,患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包括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医院的精准诊断和外科微创治疗、SBRT放疗技术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结合创新的便捷诊疗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的治疗体验。

日间诊疗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医疗效率的关键举措

许中教授:日间诊疗模式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年来在医疗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虽然日间诊疗模式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普及率较低,这限制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日间诊疗的发展。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2022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日间诊疗的质量控制和发展方向。

医院的日间诊疗模式分为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两部分,针对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庞大的病人群,日间诊疗模式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医院专门设置了7间手术室和日间手术中心病房,实现了高效集中管理。2023年,医院完成了14,000多台日间手术,其中最高单日手术量达到150台,病房的48张床位高峰期实现多次周转,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与此同时,医院通过整合全院资源,集中开展日间化疗,将原本分散的住院化疗模式转为门诊,降低了患者费用,优化了医保资金的使用,病人无需住院即可完成化疗,大大提升了诊疗的便利性。

日间化疗中心的建设与未来发展

许中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于2019年6月成立,采用集中管理模式,极大提升了手术效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医院于2024年6月正式启动了日间化疗中心。当前,日间化疗中心的每日接诊量为约200名患者,并计划未来达到350至400人次的日接诊能力。通过一站式服务,患者可以便捷地接受治疗,无需分散至不同科室,极大简化了诊疗流程。许多患者反馈,如今肿瘤治疗不需住院,简单注射后即可回家,大大提高了就医体验。

此外,医保谈判的支持让许多创新药物迅速进入医保目录,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例如,曲妥珠单抗的皮下制剂已经纳入医保,患者既能享受便捷的治疗流程,又能获得医保报销,推动了整体诊疗效率的提升。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精进手术和麻醉技术,同时不断引进新型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确保日间诊疗模式更加成熟。

创新药物推动下的肿瘤护理新模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陈恋护士长:在创新抗肿瘤技术和药物的帮助下,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患者的需求也从“活下来”转变为“活得更有质量”。因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理团队愈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从初诊到康复的全程管理及随访工作。随着肿瘤护理进入“慢病护理”时代,许多患者只需定期接受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此,医院不仅优化了治疗流程,还通过创新药物和便捷的诊疗模式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例如,乳腺癌常用药物曲妥珠单抗的皮下制剂引入后,治疗时间从原本的30至90分钟输注和两小时观察缩短为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良反应如头痛、肌肉和骨骼疼痛等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未来,医院将结合互联网医院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日间治疗流程,实现院内外护理的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科普教育:全程管理与随访的重要性

陈恋护士长:作为医院的平台科室,日间治疗中心的护理团队肩负着多学科患者护理的任务,必须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确保能够处理不同专科的治疗需求,特别是新型药物剂型的管理。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关注患者的情绪健康,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影响治疗效果。通过叙事护理和巴林特学习,护士能够更好地倾听患者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支持。同时,科普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医护团队通过共同开展科普教育,帮助患者科学地理解疾病及其治疗过程,满足他们在饮食、运动和康复等方面的需求。随着肿瘤进入慢病管理时代,护理团队还协助主诊医生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关注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得到持续支持。

小结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凭借先进的诊疗模式、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药物的引入,不仅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优化诊疗流程,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患者需求,为更多患者带来高效、安全的医疗体验。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将持续推动医疗服务升级,肩负起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

*请上下滑动填写

专家介绍

张福星
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副院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 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卫企协疝外科分会第二十六学组组长
《中华疝与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编委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甲状腺肿瘤分会 会长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福建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腔镜甲状腺学组 副组长
厦门医师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厦门医院协会医务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家介绍

许中
医学博士、法律硕士、医院管理硕士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日间医疗中心主任
厦门市第五医院副院长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院协会医务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厦门市日间医疗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
厦门市医师协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主任委员

专家介绍

陈恋
主管护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管护师

厦门医学院兼职讲师

201409-今聘任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呼吸治疗专业分会委员
2016年12月获聘中华医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第二届专业协同委员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
2017年担任厦门市信息管理委员会委员
2019年担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技术专委会委员
2022年担任海峡医药交流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呼吸康复小组副组长
2023年厦门市护理协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8日
颜昕
漳州市医院 | 乳腺外科
质量发展与全方位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