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胆道恶性肿瘤如何进行全程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告诉你

11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此报道将发布于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胆道恶性肿瘤(BTC)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患者首诊时已处于进展期,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低、综合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预后差。目前我国胆BTC专科诊疗及多学科团队(MDT)协作机制构建尚不完善,而BTC的诊疗模式日趋复杂。为了更好地对BTC患者进行规范化诊治,切实提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对BTC的全程化管理能力,经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充分讨论,《胆道恶性肿瘤全程规范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英文版也同步发表[1]。【肿瘤资讯】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高危因素筛查

BTC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根据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起源可分为胆管癌(肝内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全球BTC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国是胆道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BTC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慢性炎症及“保胆取石”术后残留胆囊;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胆囊腺肌症、胆道感染、肥胖与糖尿病等也可能与胆囊癌发生有关。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腺瘤和胆管乳头状瘤病、Caroli病、胆管囊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等。

超声检查能够快速、无电离辐射地识别胆囊、胆管及肝脏等部位的病变,是筛查BTC的主要方式,对于出现肝脏肿物、胆总管增宽、胆囊壁增厚、胆囊肿物等征象者应给予重视。CA19-9、癌胚抗原(CEA)等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可用于胆道恶性肿瘤的辅助筛查。对于具有BTC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至少每6个月行肝胆胰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BTC初诊评估

除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外,需重点关注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血清CA19-9和CEA是目前与BTC最具相关性的肿瘤标志物,此外CA125、CA724也对BTC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因此,BTC的实验室检查需重点关注肿瘤标志物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

对于怀疑BTC的患者,应常规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评估肿瘤位置、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重要脉管变异等情况。MRI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有助于准确评估胆管受累情况、胆管扩张及肝内外胆管解剖变异及肝内微小转移灶。CT和MRI联合检查有利于术前更准确地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对于进展期BTC患者,推荐行PET-CT检查,有助于发现最大径<1cm的转移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以及进行远处转移、多发病灶和治疗后复发进展的全身评估。

对于有影像学证据的可切除BTC患者,无需强求在术前通过穿刺活检取得病理标本。对于拟接受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或姑息治疗的进展期BTC患者,治疗前须有病理学检查结果。

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BTC的手段。同时,BTC手术具有周围器官多、手术步骤复杂、对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术前精确的可切除性评估是实施全程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BTC的可切除性评估需以影像学检查为依据,重点评估大血管侵犯情况胆管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脏实质受侵范围、邻近器官受累程度、有无远处转移病灶等。

局部进展期BTC术前新辅助治疗

部分处于局部进展期的BTC患者,经MDT评估如直接手术难以带来生存获益,可在取得病理学检查结果后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推荐每2~3个疗程进行一次评估,结合影像学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标志物及患者全身情况进行MDT综合评价。

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如果能实现肿瘤降级降期,则需再次全面评估能否实施根治性手术,如出现肿瘤进展,则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望实现肿瘤降级降期的患者,原则上选择具有高客观缓解率(即短时间内能安全有效地缩小肿瘤)的药物或药物组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时机,应根据药物特点进行选择。对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化疗停药后4~6周是最佳手术时间窗,停药超过2个月再手术可能导致不良预后。使用免疫治疗药物者,建议在末次治疗后的第4周进行手术,如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则应停药直至不良反应恢复至Ⅰ级或正常后进行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

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BTC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多项研究论证了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BILCAP研究和ASCOT研究结果分别显示,BT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可从卡培他滨和替吉奥的辅助治疗中获益。因此,BTC患者在根治切除术后应尽早接受辅助治疗,推荐以化疗为基础的辅助治疗方案,辅助治疗应维持6~8个周期。

首次随访应在术后30~60天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及复发转移危险因素,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R1或R2切除)、淋巴结转移阳性、原发灶T2期及以上等,有复发转移危险因素者,建议行辅助治疗,无危险因素者需定期随访。随访频率为术后2年以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6个月随访1次;5年后,可每年随访1次。随访项目包括全身体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盆腹腔增强CT或腹部增强MRI、胸部平扫CT检查等,必要时可进行PET-CT检查。如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征象,应进行系统性评估,并经MDT讨论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不可切除BTC的治疗

对于复发、远处转移的不可切除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应完善评估及MDT讨论,进行全身性系统治疗或局部区域性治疗,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同时,以重建胆汁引流为核心的支持治疗或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后续应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有响应者应积极评估转化手术的可行性。

总结

BTC的诊疗模式已经历了从非专科模式到专科化模式的转变,并且正在从单学科治疗模式转变为MDT治疗模式。随着肿瘤学研究的深入和综合诊疗手段的丰富,规范开展BTC的全程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tudy Group of Biliary Surgery in Chinese Society of Surger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Biliary Surgeon Working Group of the Surgical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Doctor Association.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whole-cours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biliary tract cancer(2023)]. Zhonghua Wai Ke Za Zhi. 2024 Jun 1;62(6):504-513.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公司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产品推广目的。涉及具体药物使用,请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

审批编码:CN-146475

有效期至:2025/3/3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08日
蒋从飞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内容精彩,很有帮助。
11月08日
贾原菊
宜城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月08日
郭忠强
曲沃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对于具有BTC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至少每6个月行肝胆胰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