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肺癌委员会(筹)主办的CACA整合肺癌大会于2024年10月25-26日在珠海隆重召开,汇聚了国内肺部肿瘤领域的知名学者、临床专家以及优秀中青年人才,围绕肺部肿瘤相关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展开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学术交流。
在“免疫治疗2.0时代——创新分会场”中,多位知名专家对肺癌免疫治疗创新药物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了盘点。本期「肿瘤资讯」特将专场亮点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本分会场会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担任主席,我国肿瘤领域的领衔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从跟随到领跑!国产创新引领未来
杨帆教授:与传统的抗癌治疗策略相比,免疫治疗具有极大前景。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我们中国正在从跟跑迈向领跑,尤其是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未来如何发展得更好,以及如何真正引领学术界,是需要各位专家同道共同探索的。
王长利教授:既往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创新。在AK112-205研究中,依沃西单抗带了一个好头,未来多靶点药物会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同时,细胞治疗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ADC药物由于其毒性较强,可能更适合术前或短期使用。对于药物创新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但这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后续的研究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创新药物最新研究进展盘点
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 宋勇教授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亦是目前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最多的的实体肿瘤。创新抗肿瘤疗法在过去10年里广泛应用,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显著临床获益。
对于创新药物的探索方向,有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如何大幅度提高免疫治疗获益比例;第二,如何克服或者延缓耐药;第三,新型免疫疗法能否至少将一部分病人带向治愈的道路。这是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
当前,全球针对NSCLC免疫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层出不穷,可分为三个方面: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DC、疫苗和细胞治疗。
对于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我们重点讨论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全球肺癌领域的双抗共有两个,一个是塔拉妥单抗,一个是中国的依沃西单抗。从双抗研发进度和适应症来看,中国的双抗是走在世界前列的。HARMONi-A研究中,依沃西单抗对比化疗治疗EGFR-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PFS为7.1个月对比4.8个月;HARMONi-2研究中,依沃西单抗对比K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PFS是11.14个月对比5.82个月。双抗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其次是ADC,这一领域中国的研究占全球的60%以上,包括HER 2、HER 3等靶点的ADC药物已经陆续公布其研究数据,更多靶点的探索亦在进行中。新靶点的关键问题在于精准性和安全性,如果不精准,就失去了ADC的初心;如果安全性达不到要求,就限制了它的应用。
最后是疫苗,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疫苗,一类是个体性疫苗。肿瘤疫苗的探索目前还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未来一部分晚期的患者通过细胞治疗可能达到治愈,研发的关键在于降低门槛、提高可行性。
免疫治疗开启了走向治愈的道路,其潜力巨大,为创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但后续更应避免重复研发,加强原创研究,方可勇立潮头。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赵晓亮教授
当前,即使是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其5年的总体生存率也无法达到60%。在经典化疗时代,无论是术后辅助化疗还是新辅助化疗,总体生存提升率大约为5%,已经达到瓶颈状态。应该如何突破呢?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将目光投入到免疫治疗上。
首先,回顾目前大型三期研究数据的情况,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解读和挖掘。
CheckMate 77T和CheckMate 816研究的数据解读提示,相较于单纯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围术期全程免疫治疗模式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和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贡献率问题。
KEYNOTE-671对病理缓解与EFS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示肿瘤退缩越明显,患者的中位EFS或OS的获益可能更多。
其次,我们看到双特异性抗体这类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以及ADC药物的研究数据,也看到了治疗策略的优化思路。
NeoCOAST-2研究在化疗的基础上添加了新型化疗药物和免疫药物,探索不同组合的疗效。NEOpredict-Lung 研究是第一项PD-1抑制剂联合 LAG-3 抑制剂的新辅助研究。另外,卡度尼利单抗作为PD-1/CTLA-4的双抗,在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也开展了一项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初步展示了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在今年WCLC大会上,我们公布了一项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可切除NSCLC的研究数据。从疗效上看,依沃西单抗单药治疗的pCR率为30.0%,MPR率为60.0%;截至2024年8月30日,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的pCR率为52.7%,MPR率为72.7%。从安全性上看,治疗组均未发生导致手术取消、延迟或伤口愈合并发症的TRAE,整体安全性良好。
研究亮点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入组的鳞癌患者占比达75%,符合中国的临床实际,且入组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对较晚,Ⅲ期患者占比78.3%,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比90%。
第二,在此基线条件下,治疗组的MPR率和pCR率在数值上高于同类III期研究,并且新辅助治疗后残存活肿瘤细胞<5%的患者比例更高。
第三,新辅助治疗未导致手术延迟和手术难度增加,新辅助/辅助阶段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在肺癌围术期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标志物的筛查、新型药物的研发,以及联合放疗等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等。
结语
药物创新是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等创新药物更是体现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实力的增强。期待未来进行更多人群、更多联用方案的探索,为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ing.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