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SIBCS | 刘强教授:揭示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的突破性试验成果进展

2024年10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第十八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已于2024年10月17至19日在中国上海世博会议中心盛大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乳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年度回顾】环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报告了中国乳腺癌重要临床研究成果。【肿瘤资讯】特对精华内容予以整理,以飨大家。

地点 :中国上海世博会议中心

日期 : 10月19日

0.png

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回顾

中国乳腺癌年度重要临床研究成果是基于2023年9月-2024年10月的临床研究,通过Pubmed、国际学术大会的口头报告和摘要检索获得。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展示所有优秀文章,因此主要根据学术影响力、创新性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筛选和总结,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外科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高分辨率、快速、无损的光学成像结合深度学习的新方法,用于术中快速诊断乳腺癌。利用动态全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D-FFOCT)对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直接扫描,结合深度学习模型,建立了一个智能诊断模型。在独立测试中,该模型的诊断敏感度为96.9%,特异度为100%。与传统冰冻病理诊断相比,这一方法全自动化、不依赖病理医生、几乎无需人力参与;能够实现快速近实时诊断,切缘诊断时间仅需3分钟;同时避免了组织制备过程中的变形和伪影;且无组织消耗,成像后的组织可进行其他检测。这一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手术中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3.pn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刘强教授团队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开发了基于MRI的放射组学模型,预测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切缘状态,并推断肿瘤免疫微环境。该模型在测试队列和外部验证队列中表现良好,AUC值分别为0.78、0.88和0.76。低风险组的切缘阳性率低于10%,而高风险组为27.3%-87.2%。阳性切缘与肿瘤区上皮-间充质转化(EMT)高水平和B细胞浸润有关。基于MRI的预测模型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保乳手术(BCS)的切缘阳性风险的可靠工具,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手术切缘状态相关。

4.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开发了基于时间动态MRI影像组学的AI模型,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队列的AUC为0.958,外部验证队列为0.881,前瞻性队列为0.882,显著降低假阴性率至个位数,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还建立了无创AI系统,通过影像学预测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反应,模型表现良好,可用于辅助手术决策。

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针对初始cN1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采用靶向腋窝清扫术(TAD)。研究显示,TAD的检测率为94.8%,当清扫的前哨淋巴结(SLN)超过3个时,假阴性率降至7.4%。这表明对于新辅助化疗后腋窝触诊阴性的患者,标准TAD是可行的,且假阴性率低于10%。

7.pn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文斌教授、王水教授谢晖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术前单药卡瑞利珠单抗和/或微波消融术(MWA)治疗早期女性乳腺癌的效果。60例患者随机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单独MWA或两者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治疗方案均耐受良好,未延迟预定手术,未出现3/4级不良事件。联合治疗激活了外周CD8+T细胞,增强了细胞毒性和效应记忆功能。因此卡瑞利珠单抗与MWA联合用于早期乳腺癌是可行的,并且外周CD8+T细胞在联合治疗后被激活,依赖于激活了MHC I类途径的单核细胞。

8.png

靶向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团队的PHILA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分别为24.3个月和10.4个月,治疗毒性可控。

9.png

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陈占红教授团队的PANDORA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作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实现了79.7%的客观缓解率(ORR)和87.3%的临床获益率(CBR),中位PFS为16.0个月,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8.png

河南省肿瘤医院闫敏教授开展了一项单臂、单中心的Ⅱ期试验,研究达尔西利联合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25.9个月,70%的患者达到ORR,中位PFS为11.0个月。达尔西利联合吡咯替尼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可控的毒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000.png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姜军教授张毅教授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臂、多中心的Ⅱ期试验,研究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双靶向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方案包括EC方案4个周期,随后进行4个周期的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整个治疗期间口服吡咯替尼。研究结果显示,总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为68.6%,ORR为89.1%,显示出良好的病理缓解和临床获益,且安全性可控。

11.png

在2024 ESMO会议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报告了一项Ⅱ期试验,研究氟唑帕利联合或不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胚系BRCA1/2突变的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结果显示,联合组的中位PFS为11.0个月,显著长于单药组的6.7个月和化疗组的3.0个月,总生存期(OS)也显示出获益趋势。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有望成为这类患者标准治疗的新选择。

12.png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Ⅱ期试验,45例Ⅱ/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和洛铂的新辅助治疗。研究显示,57.8%的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率(pCR),86.7%的患者达到残余癌症负担0-1级,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毒性。

13.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的PEONY研究显示,双靶治疗方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五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在双靶组为84.8%,高于单靶组的73.7%。五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6.0%和75.0%。这一结果表明,双靶方案在新辅助治疗中明显优于单靶方案。

14.pn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姚和瑞教授团队的全球多中心Ⅰ期试验研究了A1811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的实体瘤患者。研究纳入了307例接受过中位数为3次前期治疗方案的患者,结果显示A1811在所有患者、HER2阳性乳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及非乳腺肿瘤患者中的ORR分别为59.9%、76.3%、60.4%和45.9%,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15.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开展的Ⅰ期试验研究了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FS-1502治疗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研究显示FS-1502耐受性良好,最佳ORR达到53.7%。表明FS-1502耐受性良好,并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另外一个Ⅰb期试验研究了RC48-ADC治疗HER2过表达和低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结果显示,在2.0 mg/kg的剂量下,HER2过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ORR分别为42.9%和33.3%,中位PFS分别为5.7个月和5.1个月,整体耐受性良好,表明RC48-ADC在HER2过表达和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6.png

17.png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团队的TORCHLIGHT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TNBC的Ⅲ期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中,PD-L1阳性患者的PFS和OS均有显著改善,中位PFS为8.4个月vs5.6个月,中位OS为32.8个月vs19.5个月,且安全性可控。

18.png

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团队的Ⅱ期试验研究了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早期TNBC。在23例患者中,tpCR率达到65%,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研究还发现TAP1和IRF4可能是预测新辅助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19.png

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开展的单臂、单中心Ⅱ期试验显示,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表柔比星治疗早期TNBC,pCR率达到64.1%,ORR为89.7%,3级或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表明疗效良好且安全性可控。

0.png

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在今年的ESMO会议上报告了依沃西单抗,这是一种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晚期TNBC的一线治疗。该药物联合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试验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研究者评估的ORR高达72.4%,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1.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团队的Ⅱ期试验OptiTROP-Breast01显示,ADC药物SKB264治疗转移性TNBC显著延长了PFS,中位PFS为6.7个月,化疗组为2.5个月,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另外,EVER-132-002Ⅲ期试验也表明戈沙妥珠单抗在亚洲HR阳性/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改善了生存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的FUTURE-SUPER研究表明,基于亚型的TNBC一线治疗能显著延长中位PFS,分型治疗组为11.3个月,对照组为5.8个月。免疫调节型(IM)和基底样免疫抑制型(BLIS)亚型的患者PFS获益最大。分型治疗组的ORR为80%,远高于对照组的44.8%,支持基于分子亚型的治疗方法。

3.png

化疗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赵久达教授开展的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显示,电灸疗法联合标准三联止吐药物能显著提高高致吐化疗方案(HEC)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120小时内的完全保护率,从34.5%提高到52.9%,增强了对恶心和呕吐的治疗效果。

4.png

内分泌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强教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不同剂型的GnRHa(1月剂型和3月剂型)联合内分泌治疗绝经前HR阳性乳腺癌患者均有效且安全,3月剂型GnRHa的卵巢功能抑制效果不逊色于1月剂型。研究共纳入1109例患者,中位随访46个月,1月和3月剂型GnRHa均可迅速且持续地降低雌二醇(E2)水平,证实了3个月GnRHa的非劣效性。

5.png

放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小毛教授俞晓立教授开展的Ⅱ期试验表明,对于伴有脑转移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放疗联合吡咯替尼和卡培他滨能显著延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PFS,1年CNS PFS率为74.9%,且安全性可控。

6.png

分子诊断及预后标志

北京协和医院孙强教授开发的人工智能红外热成像(AI-IRT)系统在乳腺癌临床前筛查中表现出高准确性,AUC值在内部和外部数据集上分别为0.9487和0.9120,高于人类诊断的准确性。该系统减少了对人工解读的依赖,适用于不同人群特征,有助于提高筛查率。

7.png

总结

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快速发展,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同时中国原创药物如靶向治疗药物吡咯替尼、免疫治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和ADC药物RC48等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00.pn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enn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enn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1月04日
邓志福
清远市中医院 | 外科
揭示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的突破性试验成果进展
2024年11月03日
卢永清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 | 肿瘤外科
揭示中国乳腺癌临床试验的突破性试验成果进展
2024年11月01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精准施救,明确HR+/HER2-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