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国家中心、北大血研所赵翔宇教授获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与白血病的抗争中,为更多患者赢下一程

10月17日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编者按

赵翔宇聚焦高死亡率的白血病, 着力于移植后免疫重建与治疗。 她首次阐明了, 应优选KIR配体相合供者, 挑战并改变国际供者优选原则, 首次证实NK细胞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建立NK细胞临床应用级体外扩增体系,为患者提供治疗新方案,将细胞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她为更多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 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 第32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SCI文章 54篇,授权发明专利 6项。 2024年,赵翔宇的原创性、突破性成果获 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本期人物

赵翔宇 教授、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血液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项在内的19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MI, JHO, Leukemi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Cell Reports等期刊发表 SCI论文54篇;授权发明专利 6项,转化1项。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细胞研究与治疗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获得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我国新发的病例数是高于美国的,大概是在每年十万左右,但目前的治愈率较低,我们的武器还有一定差别。”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发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前十位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有效方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翔宇,以“NK细胞治疗白血病转化研究”为题,带领团队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场生死抗争中,赢得生的希望。


跳出框架,另辟它路



“既然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下产生了问题,那就需要跳出来,换一个思路去研究。”



“在黄晓军院士的带领下,我们的北京方案解决了供者来源的问题,让白血病 ‘人人有供者’,只要具备移植条件的病人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适的供者。” 但故事到这里还尚未来到大团圆的结局,白血病最“狡猾”之处在于它有很多的免疫逃逸机制,复发和继发的一系列感染,都会导致移植失败。

赵翔宇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白血病的治疗不单纯是手术联合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更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患者首先要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格式化”预处理,“摧毁”骨髓,进而“剿灭”已有的肿瘤细胞,之后再用供者的造血干细胞重新植入,达到“重装系统”的目的。这之后,就需要患者重建起自身的免疫、造血系统,这个过程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售后问题”,包括免疫缺陷,复发和病毒感染,导致治疗的失败。

随着临床研究队列的扩充,赵翔宇发现供受者KIR配体相合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促进了移植后NK细胞的重建。“这与之前国际公认的首选KIR配体不合的供者是相反的”,在非体外去除T细胞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式(北京方案)下, 赵翔宇首次提出,应优先选择供受者KIR配体相合的供者。 “在挑战国际供者选择原则的时候,是黄晓军院士一直鼓励我,要把它背后的基础分子机制研究清楚,再回到临床上形成闭环的结果才有说服力。”

欧洲骨髓移植学会主席 Mohamed Mothy教授评价了她的研究, “中国数据证实受者细胞促进 NK 细胞重建, 该研究为阐明 NK细胞体内如何被教育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系列可靠证据,并指导单倍型移植供者选择,降低了白血病复发率。” 她的研究结果也获得了欧洲12个研究中心的验证,改变了中美、英法等欧洲国家的供者选择指南的制定标准。

赵翔宇获2024年度法国圣安东尼-EMBT青年领袖奖


聚焦发力,攻坚NK细胞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一群细胞,如果重建快的患者极少出现复发和后续感染。”



发现“供受者KIR配体相合降低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之后,赵翔宇来到了白血病的“移植后免疫重建与治疗”的战场上。“无论是遇到病毒感染、异种的抗原的刺激或肿瘤细胞突变,首先被激活的就是我们的天然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人体先天性免疫细胞的核心细胞,它们不需要被激活就能直接上阵杀敌。NK细胞在人体中扮演着“警察”的工作,无时无刻在体内进行“巡逻”的工作,发现“敌情”后会第一时间达到“事发现场”解决问题。

“通过平台数据的多组学分析,我们发现了NK细胞迅速重建好的患者没有术后的合并症和复发,”在这一结果的启发下,从临床到基础医学,再从机制回到临床转化,赵翔宇锚定NK细胞抗白血病/病毒调控新机制研究, 发现了调控NK细胞抗白血病和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新机制。 通过基础机制的深入探索,她筛选出NKG2C 基因型野生型供者,能够降低移植后 CMV 感染风险,提高移植疗效(发明专利1项,并转化),“这在更加精准的筛选供者上又近了一步,从源头上减少了患者术后的感染风险。”

赵翔宇在实验室

“它的活化强弱决定了招募T、B细胞正规军的能力,我们最终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亚群, 也在体外实现了临床级的扩增和制备。” 那么NK细胞治疗能否成为提高白血病疗效的有效治疗方式?最初的答案永远不会那么完美,由于NK细胞比例低,体外扩增和基因编辑的困难,传统NK细胞治疗一直没有广泛的应用。赵翔宇将 NK 细胞治疗应用于微小残留病阳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显著提升了患者无白血病存活率;赵翔宇不仅证实了过继性回输体外扩增的NK细胞可用于预防白血病复发,还可以用于预防移植后CMV感染,并且她和合作者构建了基因编辑的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NK细胞(hnCD16FRiNK细胞),为进一步提升NK 细胞疗效奠定基础。

肩负责任,果敢应战



“成长就是主动去受挫,把每一次的挑战和失败看做在展示自己。”



“我们不仅能要紧跟新的精准治疗,更要认识到背后的基础机制,才能够真正的面向人民的生命健康。” 在精准治疗的时代,她一直在做有挑战的事。“在临床上,要能够发现临床要解决的问题,知道病人的难题是什么,这是岗位赋予我的责任和要求。”身兼临床、科研、管理的赵翔宇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在专业上有幸师从黄晓军院士,在管理上有幸师从王俊院士,“行政管理的锻炼让我考虑问题的角度比原来要更高更广,很荣幸有了更多机会接触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对我的科研思维是很大的提升。”

“不需要把一切想的过于复杂,给自己制定一些五年甚至每天的计划,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向前走就可以。”保持向上的动力,温柔的外表下,赵翔宇是拥有坚强的内核的战士,“临床繁杂的任务是我们的作为医生的职责,不能因为忙绿就放弃能力的提升,放弃对科研的系统性训练,要多去挑战自己,直面困难去战胜它或者被困难打败,这都是一种磨练。”

“最近读到乔老师在获得树兰医学奖的时候分享自己的心声,对我来说收获也特别大,‘科学面前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的训练都非常的重要’。”

赵翔宇和学生们

奖项简介


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医学部杰出校友屠呦呦 捐资设立,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青年科技奖励奖项中最高规格奖项,用于资助和鼓励在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中作出原创性突出贡献或取得原创性、突破性科技成果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首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获得者: 药学院分子与细胞药理系刘涛研究员、药学院化学生物系夏青教授、第一医院儿科金红方教授 2024年,第二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获得者: 药学院药剂学系汪贻广教授、人民医院血液科赵翔宇教授、口腔医院特诊科卫彦教授。

宣传部、科研处  联合策划

北大医学校园宣传骨干研习项目支持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 / 《北医》报2024年9月30日第2版

采写 / 孙小婕 武慧媛

图片/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吕雨濛

责编 / 武慧媛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修改。

评论
10月18日
戴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肿瘤科
赵翔宇 教授、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好年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