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双特异性抗体闪耀CSCO!肿瘤免疫治疗迎来重大创新

09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以患为本,共享未来。9月26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顺利召开,吸引了近万名肿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


值此会议之际,多位知名专家就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作为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期「肿瘤资讯」特将“肿瘤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创新论坛”的专题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1.jpg

图:2024年CSCO年会“肿瘤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创新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会由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担任主席及主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我国肿瘤领域的领衔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国产创新展魄力,

双抗新星耀国际

于金明 院士

2.jpg

本次大会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设计非常精彩的学术研究,尤其HARMONi-2研究,能与帕博利珠单抗头对头进行比较,试验设计非常有胆量,结果也非常成功。这说明了中国药企和中国医生越来越敢于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实在可喜可贺。当前精准医学领域仍存广阔探索空间,期待未来各方继续携手,支持创新思维、技术与临床研究,共同推动中国实践和中国指南走向国际前沿。

周彩存 教授

3.jpg

双特异性抗体是当今研发的热点。既往传统的PD-(L)1抑制剂虽然提高了晚期至早期的各类NSCLC患者的疗效,但已达到了平台期。想要有更高的突破,首要可能是依靠双特异性抗体,其次是探索更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因此,本次会议围绕双特异性抗体在新辅助治疗及一线治疗中的开创性研究,是极具前沿意义的。

王长利 教授

4.jpg

近期,双抗药物在业界和社会中反响热烈,在各线治疗及各瘤种领域都有不错的成果,这些研究数据创造了历史,非常令人激动和鼓舞。尤其在我个人的体会中,对双抗的探索是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动力的。其在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的pCR率已经再创新高,且即使针对鳞癌患者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体现了双抗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期待后续进一步的探寻。

陶 敏 教授

5.jpg

双抗作为免疫治疗的新方案,与联合治疗方案有显著的不同,无论是靶向PD-1/CTLA-4的卡度尼利单抗,抑或是同时靶向PD-1/VEGF的依沃西单抗,都在增效减毒方面有了更多的提升。双特异性抗体的创新,让更多中国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声音,改变了当今的治疗格局。

依沃西单药对比帕博利珠一线治疗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研究(HARMONi-2)解读

xaw.png

6.jpg

尽管传统免疫单抗在PD-L1表达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临床对于此类患者的疗效仍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

HARMONi-2研究是依沃西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研究共入组了398例患者,PD-L1 TPS≥50%受试者占比42.2%,鳞癌受试者占比45.5%(67.4%的中央型、8.8%的肿瘤存在空洞、坏死、3.9%的肿瘤包绕重要血管),基线有咯血病史的患者占比19.2%。

结果显示,接受依沃西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高达11.14个月,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则为5.82个月;虽然OS作为次要研究终点,数据尚未成熟,但根据PFS代入相关性的统计学模型进行推算,预期能得到不错的OS结果。

此外,无论受试者的年龄、性别、ECOG评分、PD-L1表达水平、病理类型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脑转移等,依沃西单抗组的mPFS均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依沃西单抗组对比帕博利珠单抗组总体ORR为(50% vs. 38.5%);DCR为(89.9%和70.5%),均取得显著提升。且采用依沃西单抗单药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致。

HARMONi-2研究是首个且唯一成功的与K药进行单药头对头比较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打破了该领域以PD-1单抗为主的治疗格局。

围手术期依沃西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II期研究(AK112-205)解读

zxl.png

7.jpg

近年来多项Ⅱ期、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发布,免疫治疗开启早中期可手术NSCLC的治疗新篇章,当前三种模式(辅助、新辅助、新辅助+辅助)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双特异性抗体作为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是否可进一步提升NSCLC围术期治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AK112-205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Ⅱ期先导性研究,评估了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在围术期可切除NSCL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入组的鳞癌患者占比75.0%,Ⅲ期患者占比78.3%,淋巴结转移(N1/N2)患者占比90%;入组的患者较同类研究挑战性更大,临床参考价值高。

从研究结果看,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围手术期治疗可切除NSCLC,达到较高的pCR率和MPR率,预示有望取得更长EFS。其中,依沃西单抗单药治疗的pCR率为30.0%,MPR率为60.0%;截至2024年8月30日,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的pCR率为52.7%,MPR率为72.7%。

安全性方面,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均未发生导致手术取消、延迟或伤口愈合并发症的TRAE,不影响手术可行性,整体安全性良好。

作为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的首项围术期探索性研究,AK112-205研究取得了突破历史的疗效数据,初步证实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围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免疫治疗升级时代——

宫颈癌首迎全人群获益

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历史并不深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目前国内获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提升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二线患者的生存获益,免疫疗法成为晚期宫颈癌治疗的基石。

卡度尼利单抗作为PD-1/CTLA-4双靶点抗体,单药二线治疗疗效优异且全人群获益:在AK104-201研究中,99名符合条件的患者的ORR为32.3%,PD-L1阳性患者的ORR为42.9%、阴性患者的ORR为16.7%;无论患者的 PD-L1 表达状态如何,或先前是否接受过贝伐单抗治疗,都能从卡度尼利单抗单药治疗中获益。

在真实世界当中,卡度尼利单抗亦已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为晚期宫颈癌患者进一步提升预后提供了新选择。

此外,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数据即将在IGCS公布,未来有望成果宫颈癌一线新的标准治疗;卡度尼利单抗引领宫颈癌免疫治疗数据不断累积,治疗阶段不断前移,期待更多临床数据释放。

结语

在中国创新的浪潮中,双特异性抗体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机制及结构特性,不仅为肿瘤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全球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

9.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Y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0月07日
王琼
株洲市第二医院 | 呼吸内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9月28日
张晓
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 中医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9月28日
吴伟霞
丹阳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