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赵晓亮教授解读: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新纪元,依沃西单抗突破pCR率瓶颈

11月1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


2024年9月,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美国召开。免疫治疗作为NSCLC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本次大会中公布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团队携AK112-205研究成果亮相,赵晓亮教授作为汇报人受邀在会议现场进行了口头报告,介绍了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新药依沃西单抗在围手术期的探索结果。


基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赵晓亮教授参与访谈,深入解析AK112-205研究的亮点及临床意义。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赵晓亮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美国乔治城大学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  访问学者 

·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5年WCLC、2017年AACR poster;在JTO、CCD、Lung Cancer、Mol Oncol上发表SCI近20篇;



围术期免疫治疗新方向:

AK112-205研究


Q1:今年WCLC大会上,AK112-205研究结果重磅公布,引起广泛关注。请您从研究者的角度,谈谈开展AK112-205研究的背景和研究设计?



赵晓亮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AK112-205研究是由天津市肿瘤医院作为领衔单位,王长利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PI),开展的一项开放标签、Ⅱ期先导性研究。本次研究的试验药物,即依沃西单抗,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的PD-1/VEGF双抗。不同于传统的PD-1或VEGF单抗,依沃西单抗能够同时靶向两个靶点,具有独特的创新机制。


AK112-205研究聚焦于评估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在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结果显示,在pCR及MPR等关键研究终点上,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从入组人群来看,主要针对的是临床分期为Ⅱ至ⅢB期(N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于腺癌患者,亦首先排除EGFR或ALK敏感突变人群。试验分为两组:单药组采用依沃西单抗进行3-4周期的新辅助治疗;联合用药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紫杉醇+铂类化疗,同样在3-4周期后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在4-6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3-8周内继续依沃西单抗辅助治疗,最长可达16个周期。


主要研究是安全性评估及MPR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CR率、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临床降期率和R0切除率等手术相关数据,共同构成了本试验的全面评价体系。


双抗围术期探索初见成效:

pCR率显著提升,安全性优异


Q2:AK112-205研究是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在围手术期的首项探索性研究。请您基于主要研究数据,谈谈您认为本研究对围术期NSCLC治疗具有怎样的意义?



赵晓亮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关于本次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我们截至今年2月1日进行了初步汇总。当时共有60例患者成功入组,其中单药治疗组包含11例,联合用药组包含49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单药治疗组中,MPR率达到了60%,而pCR率为30%;联合用药组的MPR率超过了71%,pCR率也超过了43%。单纯从数值上看,这些结果已超越同期类似的Ⅲ期临床研究水平,数据表现相当优异。


就安全性而言,≥3级的治疗相关副反应发生率约为33%,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是化疗相关; 未出现因治疗副作用导致的手术延期或患者死亡的严重情况。此外,免疫相关性副作用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低于9%。


综合考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本研究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


传统免疫单抗疗效遇瓶颈,

双特异性抗体探索新希望


Q3: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术期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双特异性抗体作为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型药物,未来在围手术期治疗中还有哪些潜在的探索方向或应用前景?请谈谈您的看法。



赵晓亮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当前,国际上有4种主流的PD-(L)1单抗药物,俗称“ITOK”系列,均已发布了涉及新辅助、术后辅助及围手术期全程治疗的Ⅲ期临床数据。同时,国内也有类似的PD-(L)1单抗公布了围手术期治疗的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就我个人观察与思考而言,目前经典的PD-(L)1单抗,在短期疗效数据(如pCR或MPR率)及中期疗效指标(如EFS)上,基本已经步入瓶颈期,pCR率普遍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


若期望进一步实现数据上的显著突破或疗效的大幅提升,需要从药物本质上进行创新。因此,双特异性抗体具有广阔的探索和应用前景,其在结构创新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有望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对于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能够发挥更强大的治疗作用,带来新的治愈希望。


WCLC之行:中国医疗创新力量彰显,国际舞台前景广阔


Q4: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登上世界舞台,反映出中国在肺癌研究领域日益增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基于这一背景,作为本次大会的报告人,您在参会过程中有怎样的体验或收获?请您分享。



赵晓亮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本次参加WCLC,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首先,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为临床试验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确保了充足的研究样本。


其次,国内创新药物企业及产品的涌现,不仅反映了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体现了对研发持续投入的重视,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再者,近年来,国际间交流的深化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学习,显著提升了我们临床试验的经验积累和设计能力,对个人乃至整个医生群体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是非常鼓舞和自豪的,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中国研究、中国学者站上国际舞台,把握国际交流机会,让中国在世界医疗创新领域发出更广阔的声音。


结语


在中国创新的浪潮中,依沃西单抗以其独特的双特异性抗体设计,不仅为肺癌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在全球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


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深入与成果的逐步展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创新将持续引领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YL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1月13日
沙鸥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
11月13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1月12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新纪元,依沃西单抗突破pCR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