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羊城广州,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暨CACA指南中国行|神经内分泌肿瘤指南巡讲——广州站于2024年8月24日隆重举行。此次盛会聚焦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诊疗进展与挑战,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议伊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于教授的主持下,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殷晓煜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金华教授发表致辞,强调指南的发布对于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推动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也强调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意义重大,标志着广东省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防治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学科诊治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规范化治疗,从而使更多患者获益。
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的诊治进展
会议伊始,强调了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的重要性。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玮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为大家带来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享。陈教授指出,这两种肿瘤虽然罕见,但由于起源于神经外胚层,与常见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需要特别关注。陈教授强调了病理诊断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别是CK表达的检测。她指出,所有副神经节瘤都具有恶性潜能,但不同部位的肿瘤转移概率不同。在治疗方面,陈教授强调了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她指出,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但术前术后的血压管理至关重要。此外,陈教授还介绍了针对副神经节瘤的核素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最后,陈教授分享了最新的分子分型研究,指出根据基因突变和关键通路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已成为可能。她鼓励临床医生更多地关注这类肿瘤,加强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关键问题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劳向明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殷晓煜教授深入探讨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外科治疗的几个关键问题。他指出,对于直径小于2cm的无功能性pNET,手术切除与否仍存在争议,但这类肿瘤具有恶性潜能,需权衡利弊,个体化决策。关于淋巴结清扫,殷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列线图预测淋巴结转移,有望实现淋巴结清扫的个体化,避免过度治疗。对于新辅助治疗,他表示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对于无法切除的肿瘤,可考虑新辅助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此外,殷教授还分享了他们中心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肝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即通过药物和TAE控制肿瘤后,再进行姑息性切除,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殷教授的精彩分享为pNET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难点及进展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妙珍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原教授详细阐述了NET病理诊断的难点与进展。她首先介绍了NET的分类,强调了区分分化好的NET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在细胞起源、形态、分子改变、治疗策略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林教授还介绍了不同部位NET的分类和分级体系,指出虽然消化系统的分类体系最为广泛接受,但在其他部位仍存在差异,需要临床医生注意。她还讲解了如何解读病理报告,强调了肿瘤分级、Ki67指数、原发部位提示等信息对临床决策的重要性。此外,林教授还分享了病理诊断中的一些难点和进展,包括胸部NET中出现的灰区病例,以及NET G3与NEC的鉴别诊断。她强调,对于复杂的病例,需要结合临床信息和分子检测进行综合判断。林教授的精彩演讲为与会者深入了解NET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讨论环节中,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谢忠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鑫教授通过分享临床病例和提出实际问题,深入探讨了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辅助治疗的难点和热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则结合最新指南和临床经验,详细解答了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疗效的评估以及局部治疗的应用等关键问题。
随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薛玲教授强调,病理医生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完善非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体系,提高诊断准确性;解决神经内分泌肿瘤G3与神经内分泌癌的鉴别诊断难题;寻找更多器官特异性标志物,辅助准确定位原发灶;并探索NGS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实现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
胃肠神经内分泌癌治疗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巍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颖教授分享了晚期GEP神经内分泌癌治疗之我思考的精彩演讲。她深入探讨了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GEP-NEC)的治疗现状与未来展望。王教授指出,化疗目前仍是GEP-NEC治疗的基石,但一线和二线治疗仍存在大量未满足的需求,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混合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是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王教授呼吁加强共识和标准化。她强调,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个体化考量,包括原发肿瘤部位、分子标志物表达和NEC分型等因素。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兴手段为GEP-NEC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王教授介绍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并特别强调了靶免、放免、靶向双免等联合治疗模式的潜力。此外,NSE、CA199和CEA等分子标志物在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也得到了她的肯定。
王教授鼓励临床医生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如靶免、放免等,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她的分享为晚期GEP-NE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肺和纵隔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进展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光献教授的主持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丽洁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她指出,由于发病率较低,该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相对薄弱,但新药和新治疗策略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宋教授重点介绍了SSA类药物、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兰瑞肽在典型类癌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替莫唑胺方案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在胰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现良好。虽然免疫治疗在该领域的疗效仍有限,但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案正在积极探索中。
此外,宋教授还介绍了靶向SEZ6和CD200R1等靶点的ADC药物,以及新型ADC药物等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的新药。她认为,这些新药和新治疗策略的出现为肺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进展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健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第一医科大附属省立医院卢俊教授带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现状及2024年ENETS外科治疗进展解读的分享。卢教授指出,一线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功能性肿瘤无论大小均需手术治疗,而小于2cm的非功能性肿瘤可观察,但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微创手术在该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尚需更多数据验证。卢教授还介绍了2024年ENETS会议上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肝脏移植和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卢教授的分享为一线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余更生教授的主持下,中日友好医院谭煌英教授带来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的精彩报告。谭教授强调,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需要遵循规范化流程,包括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临床分型等评估,并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她详细介绍了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三种临床分型,指出不同分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存在差异。对于分化良好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谭教授指出内镜下治疗是主要手段,辅以定期随访。晚期或转移性肿瘤则需考虑外科手术、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此外,她还介绍了中药在辅助治疗和症状改善方面的作用。
谭教授还对胃神经内分泌癌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针对DLL3、Claudin18.2等新靶点的药物以及伊立替康脂质体等新制剂。她表示,这些新药和新疗法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最后,谭教授还介绍了胃神经内分泌癌基础研究的最新突破,为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奠定了基础。
在讨论环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美媛教授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的复杂性表示认同,并对谭煌英教授团队的中药治疗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谭教授介绍了该方案的研发背景和临床研究进展。随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杨成海教授分享了两个病例,包括一位反复复发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和一位食管鳞癌转变为混合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杨教授对中医药治疗和肿瘤转变机制提出了疑问,谭教授一一解答,并建议对第二位患者进行再次活检以明确诊断。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毕晓霞教授也从病例出发,提出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困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俊教授分享了他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经验。他指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患者,通过转化治疗、介入治疗、核素治疗等手段,预后较胰腺癌肝转移更好。王教授还强调了病理穿刺活检的重要性。临床上一些疑似胰腺癌肝转移的病例,通过病理穿刺活检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在积极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GEP-NET系统治疗2024年ENETS+ASCO进展
在南方医科大南方医院石敏教授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谢芳教授为大家带来GEP-NET系统治疗2024年ENETS+ASCO进展的汇报。
谢教授重点介绍了TKI治疗的最新数据,仑伐替尼和索凡替尼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卡博替尼也在晚期神经内分泌瘤中显示出一定应用前景,已获CSCO指南二级推荐。在联合治疗方面,索凡替尼联合TAE或化疗可提高疗效,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效果有限。此外,低剂量替莫唑胺节拍化疗为晚期、一般情况差的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PRRT治疗方面,Lu-177-DOTATATE 在晚期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一线治疗中表现优异,Ra-223 dichloride为Lu-177-DOTATATE治疗失败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在新药研发方面,T细胞衔接分子、CAR-T细胞治疗和新型ADC药物等成为研究热点。国产ADC药物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显示出良好安全性和一定疗效。
SS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健婷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宁教授详细介绍了SS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他指出,SSA是目前治疗大部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线基础药物,指南推荐用于功能性和生长缓慢的肿瘤。虽然SSA常作为单药治疗,但也在探索与靶向药物或化疗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疗效。对于Ki-67指数超过10%的患者,张教授认为,如果肿瘤控制良好或生长缓慢,仍可考虑使用SSA治疗。此外,为了提高患者用药的便利性和依从性,目前正在研发多种新型SSA制剂。张教授的演讲强调了SS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并展望了未来SSA治疗的发展方向。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瑞金经验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泉波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姜毓教授分享了他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保留功能手术方面的经验。姜教授指出,保留功能手术在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保留等方面具有优势,适用于小肿瘤、无功能性肿瘤和胰岛素瘤等。对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肿瘤,可选择局部剜除、联合区域清扫或杂交手术等方式,以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胰腺功能。他强调,术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肿瘤定位、定性、生物学行为评估和淋巴结转移评估,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姜教授还介绍了保留功能手术在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前景。他认为,对于这类患者,保留功能手术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姜教授的演讲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手术的重要性,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凤婷教授表示,虽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都在不断进步,但消化内镜医生在该领域的贡献和新进展展示较少。她认为消化内镜医生可以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她提出了对现有诊断方法(如活检、超声内镜FNA/B)是否足够的疑问,并期待未来能与同行分享更多消化内镜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方面的进展。随后,来自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程玉教授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治疗复杂,普通外科和肝脏外科医生需要更多学习机会。他期待专家们能到惠州市进行更多经验分享和技术指导。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杜海坚教授同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深度学习,尤其是在后线治疗的方案选择方面,收获颇丰。他认为小瘤种的深度学习可以为其他肿瘤治疗提供借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欧阳小明教授重点关注SSA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适应症。他指出,SSA治疗的基础是SSTR阳性,但临床医生在使用SSA时,对SSTR阳性强度和百分比是否有具体要求。他希望能在下次会议上向张宁教授请教这个问题。
新型拮抗剂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朱文佳教授对新型拮抗剂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享。朱教授指出,SSTR拮抗剂是一类新型药物,与传统的激动剂相比,它能够结合活化和非活化状态的受体,从而在显像和治疗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在显像方面,拮抗剂具有更低的背景和更高的肿瘤摄取,诊断效能更高。朱教授所在的团队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例拮抗剂显像的病例,证实了其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在治疗方面,拮抗剂可用于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实现更好的肿瘤控制,但存在血液学毒性,需要改进给药方式。此外,研究表明,拮抗剂还可用于小细胞肺癌和梅克尔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为这些肿瘤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朱教授认为,拮抗剂在显像领域具有很大应用前景,但在治疗领域面临α核素PRRT的竞争。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拮抗剂有望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背景下胃肿瘤性病变综合诊治策略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关幸求教授的主持下,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雪梅教授分享了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AIG)背景下胃肿瘤性病变综合诊治策略。刘教授指出,AIG背景下的胃肿瘤性病变多样且复杂,包括增生性息肉、异型增生、胃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消化内镜在AIG相关肿瘤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及早发现病变,并可通过ESD、EMR等技术进行治疗。
I型胃NET与AIG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胃酸缺乏、胃泌素分泌增加有关。I型NET多数可通过内镜切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需定期随访。III型胃NET恶性程度高,内镜治疗需谨慎,多需外科手术治疗。AIG背景下还可出现血管球瘤、淋巴瘤、间质瘤等其他肿瘤。
刘教授团队在AIG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现Slc26a9离子通道在AIG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贵州省成立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诊治体系,开展了68Ga-DOTATATE PET/CT双扫描和PRRT等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服务。刘教授强调,AIG背景下的胃肿瘤诊治需重视胃背景黏膜,明确肿瘤生物学行为,在MDT诊疗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直肠神经内分泌外科治疗
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炜新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昭教授分享了直肠神经内分泌外科治疗。他强调,外科治疗决策应个体化,综合考虑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情况等因素。对于小于1厘米的肿瘤,多数情况下可由消化内科医生进行内镜下治疗,但在侵犯固有肌层或伴淋巴结转移时需手术干预。1-2cm的肿瘤建议进行超声内镜评估,侵犯固有肌层则手术切除。大于2cm的无转移肿瘤首选根治性手术。
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的肿瘤治疗更具挑战性。王教授指出,在综合治疗有效、疾病稳定超过6个月或减瘤手术能切除70%以上肿瘤时,可考虑手术。肿瘤压迫、肠梗阻、肿瘤出血等情况需被动手术缓解症状。王教授强调,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需要多学科讨论和综合治疗。对于晚期患者,应积极评估手术减瘤的可能性,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介入治疗
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李斯锐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于教授分享了他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王教授指出,肝转移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且预后不良的因素,降低肝转移瘤负荷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介入治疗是控制肝转移瘤的重要手段,包括 TAE、TACE、HAIC、SIRT/TARE 和消融等。
此外,王教授介绍了各类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疗效和安全性。他强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例如,TAE和TACE疗效相似,但使用链脲霉素的TACE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 PFS 更长;TAE 对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也有效;SIRT 对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有效,但需注意慢性肝损伤风险;HAIC 对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有效。
王教授同时还分享了团队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TAE联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低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以及索凡替尼联合HAIC治疗高级别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等。
王教授指出,神经内分泌肿瘤介入治疗领域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及规范化介入治疗流程等。他鼓励介入科医生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在讨论环节,四位专家就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巧教授强调了功能影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前景表示期待。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杨嘉文教授就TAE联合消融与手术切除的效果比较提出了疑问,王于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临汾市人民医院古涛教授表示作为基层医生对这次学习机会的珍惜,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向专家请教。广州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远良教授分享了中医药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切入点,特别是在术后辅助治疗和缓解患者焦虑方面的作用。专家们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病例大赛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翁德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的主持下,五位来自不同医院的教授带来了精彩的病例分享。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周晓转教授带来一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病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园园教授分享了一例嗜铬细胞瘤病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余伟教授则带来了一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病例。此外,南方医科大南方医院欧阳婷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胃NEC病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曼教授则带来了功能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伴类癌综合征病例。
每位教授的分享都经过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莹教授、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尹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罗宴吉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魏小丽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洛梅教授等专家的犀利点评和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最终,刘园园教授和余伟教授荣获优胜奖,刘曼教授、欧阳婷教授以及周晓转教授分别获得冠亚季军。
会议总结
本次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的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圆满落幕。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线上线下观众踊跃参与,反响热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于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强调了学术组织成立的来之不易。他相信,此次会议将对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虽然会议超时,但与会者热情不减,体现了该领域的学术交流需求。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共同推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
审批码:LAN0030495-72427,有效期为2024-09-02至2025-09-01,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