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WCLC | 拉泽替尼与奥希替尼在1L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比较:一项基于MARIPOSA研究的随机、双盲、探索性分析

08月16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2024 WCLC

2024世界肺癌大会(WCLC)将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7-10日在圣地亚哥举行,旨在为全球肺癌领域的学者、专家、从业人员提供最新临床研究、科学研究成果及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近日,WCLC官网已披露部分摘要。Se-Hoon Lee专家团队发表了一项基于MARIPOSA研究的随机、双盲、探索性分析,比较了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在1L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研究标题:Lazertinib vs Osimertinib in 1L EGFR-Mutant Advanced NSCLC: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Exploratory Analysis from MARIPOSA

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在1L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比较:一项基于MARIPOSA研究的随机、双盲、探索性分析

摘要号:OA02.05

背景

Lazertinib是一种口服、中枢神经系统渗透的第三代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EGFR突变的治疗原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显著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PFS;Cho JCO 2023)。在3期MARIPOSA研究(NCT04487080)中,与奥希替尼相比,Lazertinib联合使用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埃万妥单抗显著改善了相同患者群体的PFS(风险比0.70;95%CI,0.58-0.85;P<0.001;Cho Ann Oncol 2023)。MARIPOSA研究包括Lazertinib单药治疗组,以评估联合治疗中各组分的贡献。这是第一个以随机、双盲方式前瞻性评估两种第三代EGFR-TKI的试验。在这里,我们报告了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的探索性分析结果。

方法

在MARIPOSA研究中,共有1074例患者被以2:2: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埃万妥单抗加Lazertinib、奥希替尼单药治疗或Lazertinib单药治疗。这些探索性分析集中在216例接受Lazertinib(每日240 mg)和429例接受奥希替尼(每日80 mg)的患者,这些患者被以双盲方式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序列性核磁共振(MRI)脑成像。疗效终点包括PFS(按照盲法独立中央评价[RECIST v1.1])、总体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结果

在中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时,按照RECIST v1.1的BICR评估,Lazertinib的中位PFS为18.5个月(95%CI,14.8-20.1),奥希替尼为16.6个月(95%CI,14.8-18.5)(HR,0.98;95%CI,0.79-1.22)。在确认缓解者中,Lazertinib的ORR为83%(95%CI,77-88),中位DoR为16.6个月(95%CI,14.8-20.2);奥希替尼ORR为85%(95%CI,81-88),中位DoR为16.8个月(95%CI,14.8-18.5)。在中期生存分析中,两组的中位OS均无法估算(HR,1.00;95%CI,0.73-1.38)。
此外,我们评估了高危疾病亚组中Lazertinib与奥希替尼的PFS。对于有脑转移病史的患者,Lazertinib的中位PFS为16.4个月(95%CI,12.9-19.4),奥希替尼为13.0个月(95%CI,12.2-16.4)(HR,0.90;95%CI,0.65-1.25)。对于基线可检测到循环肿瘤DNA的患者,Lazertinib的中位PFS为18.4个月(95%CI,14.6-20.1),奥希替尼为14.8个月(95%CI,12.9-16.6)(HR,0.88;95%CI,0.66-1.17)。对于具有TP53共突变的患者,Lazertinib的中位PFS为14.6个月(95%CI,11.0-19.4),奥希替尼为12.9个月(95%CI,11.1-14.7)(HR,0.85;95%CI,0.58-1.23)。
Lazertinib和奥希替尼的安全性特征相似,EGFR相关不良事件(AEs)最常见。大多数个体AEs为1-2级。相较于Lazertinib,奥希替尼引起的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QT间期延长率更高,而Lazertinib引起的皮疹和感觉异常率更高。导致停药的治疗相关AEs在两组间相似。

结论

Lazertinib和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那些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可能从Lazertinib作为重要的新治疗选择中受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明小丽

文末图片.jpg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