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POST-ASCO | 朱依谆院士:类器官药敏检测助力肿瘤精准治疗,大力倡导肿瘤新药原始创新

07月17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促进肿瘤学进展内容的传播与推广,推动我国临床医疗事业的发展,由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罕见肿瘤专委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POST-ASCO肿瘤新进展大会暨肿瘤内科进展学习班”于2024年7月5—7日在福州举办。会上,【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澳门科技大学的朱依谆院士,分享肿瘤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

肿瘤精准诊疗任重道远,类器官药敏检测值得大力推广

朱依谆教授:谈及肿瘤诊疗的确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新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占据全球的1/4,而因肿瘤死亡的人数则占据了全球的1/3。换言之,我国当前的肿瘤治疗方案并未能达到我们国家应有的水平。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但是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不尽如人意,病死率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

这其中存在着一大误区,即很多医生的处方用药都是基于基因检测,而实际上肿瘤患者中明确存在驱动基因者仅为16%,能够从基因测序中获益的患者占比仅为6.7%。然而临床医生在基于基因检测用药时,常会告知患者当第一种治疗方案不行时,可再换用另一种方案,这中模式显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肿瘤的精准治疗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欧美国家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之所以远高于我国,其中一大关键在于他们基本都进行类器官药敏检测,也即人源肿瘤异体移植瘤模型(PDX)检测。但是由于PDX检测报告需要3个月的时间,国人可能并不太能接受,因此现在有了10天就能出具报告的迷你人源性肿瘤动物移植模型 ( MiniPDX),后者与PDX检测的吻合率可达到92%。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快速药敏试验。因此,作为从事医学研究工作30多年的专家,我极力呼吁大众应积极推广类器官药敏检测,而不是进行基因检测。虽然基因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获取诊疗信息,但并不是最精准的药敏检测。因为目前最为精准的药敏试验是人源化PDX检测。

平衡科研与临床工作,中国临床医生任务艰巨

朱依谆教授:早先我在国外已生活工作过20多年,诸如德国、新加坡等国的大学教授们都有专门的“protect time”从事研究工作,但回到国内以后发现,我国的临床医生临床任务太重,这会导致其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静心思考与研究,因此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林桐榆院长是我遇到的少数几位善于思考、善于进行探索的专家之一,这也是我之所以乐意与他开展合作的原因之一。个人认为临床医生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而不是简单应付临床研究。

坚守初心,大力支持新药原始创新

朱依谆教授:就疾病谱而言,我们中国人与白种人、黑种人的并不一样,因此药物研发也各有不同。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但遗憾的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从头到尾进行原始创新并获得世界认可的新药屈指可数。据我所知,截至目前为止,青蒿素算是半个。其他的新药研发更多的是“fast follow”,包括国内已经上市和正在研发的上百种PD-1/PD-L1抑制剂,其仅仅只是“fast follow”。虽然研发者号称改变了结构实现了“me better”,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原始创新。

我们课题组一直坚持原创,从不“follow”(跟风),虽然从事新药研发的风险非常大,但哪怕热点再热、能够发再好的文章,我们也从不跟风。因为我们认为“follow”不可取,其只会拉低我国的科学水平,而不是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原创,支持从0到1的研究,而不是从1到2的“fast follow”研究。

责任编辑:Jelly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17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占据全球的1/4,而因肿瘤死亡的人数则占据了全球的1/3
07月17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谈及肿瘤诊疗的确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07月17日
周晓灿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药店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