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国临床肿瘤工作者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于2024年7月5-7日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将重点介绍和解读CSCO评选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2023》并围绕2024年ASCO年会的主题“肿瘤治疗的艺术与科学:从关怀到治愈”,依据国内肿瘤的发病情况,邀请国内肿瘤学专家分别精选2024 ASCO会议中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以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方面的精彩论文进行解读。大会设有多个专场以及专题会对中国临床肿瘤年度进展的报告内容进行重点介绍。【肿瘤资讯】对大会肺癌专场进行特别报道,供专业内各位学者、同道共同学习、交流。
肺癌专场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共同主持并做大会总结。该专场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个板块。针对小细胞肺癌,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对2024 ASCO发布的Abstract LBA5、Abstract 8014、Abstract 8015三项研究进行详细介绍,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对以上三项研究开展精彩解读与评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对2024 ASCO发布的Abstract LBA4、Abstract LBA8509、Abstract 85069、Abstract 8508四研究进行详细介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对这部分研究发表思考与见解。
肺癌专场 之 小细胞肺癌
研究解读
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详细介绍了Abstract LBA5、Abstract 8014、Abstract8015三项研究。
第一项研究(Abstract LBA5)来自于美国Sarah Cannon研究所的David R.Spigel教授团队,题目是:《ADRIATIC :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巩固治疗》。本研究分享了度伐利尤单抗对比安慰剂的首次期中分析结果。柳影教授指出度伐利尤单抗作为LS-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对比安慰剂,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其中,总生存期风险比0.73,中位总生存期55.9 vs 33.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风险比0.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6.6 vs 9.2(95%可信区间7.4-12.9)个月。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治疗获益在各病人亚组中均一致。此外,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2年耐受性良好,且安全性上与度伐利尤单抗在同步放化疗后已知的安全特性一致。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将成为同步放化疗后未出现进展的LS-SCLC患者的治疗新标准。
第二项研究(Abstract 8014)来自于山东省肿瘤医院的陈大卫教授团队,题目是:《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胸部放疗作为一线治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III期临床试验(CAPSTONE-1)显示阿得贝利单抗(PD-L1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可延长ES-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之前的研究表明,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的免疫源性,这表明放疗与免疫疗法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和胸部放疗(TRT)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柳影教授指出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和胸部序贯放疗作为ES-SCLC的一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中位总生存期为21.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1个月,这些结果支持进一步研究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胸部放疗在ES-SCLC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项研究(Abstract 8015)来自于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癌症研究所的Anne-Marie C.Dingemans教授团队,题目是:《DeLLphi-301:Tarlatamab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II期研究-根据脑转移状态分析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报告了基于基线时存在或不存在稳定脑转移的II期DeLLphi-301研究亚组分析结果,同时探索了基线CNS病变≥10毫米的患者中CNS肿瘤的退缩情况。柳影教授指出Tarlatamab(10mg每2周1次)在先前接受过治疗的SCLC患者中显示了有力的获益-风险比,无论基线时是否存在已治疗且稳定的脑转移(BM)。有BM的患者(n=23)客观反应率(ORR)为52%,无BM的患者(n=77)ORR为38%,对于有BM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3个月。Tarlatamab在有BM的患者中的安全性是可管理的,并且与Tarlatamab项目的整体安全性一致。在接受Tarlatamab治疗的一些患者中,在放疗后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缩小。
专家评述
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开展主题报告《小细胞肺癌 我们如何做的更好?》。结合以上三项研究,宋勇教授对于LS-SCLC和ES-SCLC的现下状况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有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对LS-SCLC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5-30个月,5年生存率为16%-26%,所以目前来说,同步放化疗仍是LS-SCLC的标准治疗。在此背景下,ADRIATIC研究结果具有重大意义,它提示了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将成为同步放化疗后未出现进展的LS-SCLC患者的治疗新标准。对于ES-SCLC,既往的CAPSTONE-1、ETER701、NCT04562337等经典研究展示出了ES-SCLC一线治疗的跨越式发展。Abstract 8014研究结果提示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和胸部序贯放疗作为ES-SCLC的一线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以上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和胸部放疗在ES-SCLC中的应用前景。Abstract 8015研究展示了SCLC治疗的新突破—Tarlatamab。既往许多免疫治疗的耐药原因是因为MHC抗原呈递出了问题,而Tarlatamab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依赖于I类MHC抗原呈递,这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并且Tarlatamab具有颅内治疗活性高的特点,在二线后的治疗疗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缺乏对照组等局限性,未来仍需要III期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宋勇教授指出,放疗对于小细胞肺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就疗效来看,LS-SCLC 比ES-SCLC获益更多,其中原因可能有分期的差异、生物学差异(LS-SCLC炎症型更多)等诸多因素。最新对ES-SCLC的研究已经开始将关注点转移到免疫+放疗的协同作用中,未来如何选择目标人群,治疗顺序对结局的影响如何,新的联合治疗方式效果(ADC、T细胞接合器)如何以及对理想放疗剂量的探索,对治疗安全性的探索等问题都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总的来说,SCLC治疗逐步走向精准、走向靶向、走向协同,这些趋势都使得SCLC的治疗进入一个相对快速发展的阶段。
肺癌专场 之 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解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开展报告《重要摘要解析-2024年ASCO非小细胞肺癌》,介绍了Abstract LBA4、Abstract LBA8509、Abstract8506、Abstract8508四项研究。
第一项研究(Abstract LBA4)来自于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Suresh S.Ramalingam教授团队,题目是:《III期LAURA研究主要结果:III期不可切除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在根治性放化疗后接受奥希替尼巩固治疗》。LAURA研究显示,对于不可切Ⅲ期EGFR突变NSCLC,根除性CRT后使用奥希替尼可取得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的PFS改善。奥希替尼组的中位PFS为39.1月,安慰剂组为5.6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越在各个亚组中保持一致。尽管安慰剂组中有高比例(81%)的患者转用奥希替尼,中期总生存期数据显仍显示奥希替尼的有利趋势。放化疗后使用奥希替尼的安全性是可预见且可控的。对于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EGFRm NSCLC)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对于确保III期疾病患者选择的最佳治疗结果至关重要。未来,对于在根治性放化疗后未出现进展的不可切除Ⅲ期EGFRm NSCLC患者,奥希尼将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第二项研究(Abstract 8509)来自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Tony S.K.Mok教授团队,题目是:《KRYSTAL-12研究:Adagrasib对比多西他赛在既往经治局部晚期或转移性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的Ⅲ期研究》。KRAS G12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Adagrasib(ADA)是一种KRAS G12C的强效共价抑制剂。ADA治疗既往局部进展期或晚期转移性KRAS G12C突变NSCLC适应症在美国被加速获批,在欧洲及英国为附条件获批。梁文华教授指出在Ⅲ期KRYSTAL-12研究中, ADA在既往经治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展现出较DOCE具有统计学差异及临床意义的PFS改善。ADA组的ORR显著优于DOCE组,肿瘤缓解加深目持久。ADA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中显示出颅内疗效,缓解率超过DOCE组的两倍。ADA组及DOCE组的安全性数据与既往报道相似,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事件。梁文华教授强调ADA对于既往应用化疗及免疫治疗后疾病进展的 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第三项研究(Abstract 8506)来自于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Puneeth lyengar教授团队,题目是:《NRG-LU002研究:局限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维持治疗对比局部巩固治疗(LCT)联合维持治疗的随机 II/ III期试验》。梁文华教授指出对于90%的入组患者,该研究以1:2的随机化评估了IO/IO+化疗-/+LCT。NRG-LU002在试验的Ph2部分完成时所进行的计划中期分析(216名患者入组)显示未达到预先设定的PFS终点(HR为0.83),因此停止了额外入组。各研究组之间的1年和2年PFS率与OS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LCT+维持治疗的患者出现更多的2级或更高级别毒性反应,3级或以上肺炎发生率更高。梁文华教授提出了是否应为寡转移性NSCLC患者进行LCT治疗的思考。梁文华教授分析随着全身治疗方案的改进,接受LCT治疗的患者需要通过额外的生物学分析来进行选择,以优化生存获益。同时,NRG-LU002研究不支持LCT的常规使用,而是基于患者驱动的目标/背景并在多学科讨论的指导下进行选择性的和个体化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
第四项研究(Abstract 8508)来自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题目是:《HARMONi-A研究: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用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非鳞NSCLC:一顶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试验》。依沃西单抗(AK112/SMT112)是一种具有协同结合特性的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本研究分享了与单独化疗相比,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在该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梁文华教授指出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既往EGFR-TKIs治疗后进展患者的PFS。预先设定亚组分析显示,在所有亚组中,接受依沃西单抗治疗患者的PFS获益均优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OS分析显示,依沃西单抗+化疗有延长OS的趋势。安全性总体可管理,未发生任何不可预期的不良事件且停药率低。随着最近在中国的获批,依沃西单抗+化疗成为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一种新的标准治疗选择。
专家评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开展专题报告《2024 ASCO NSCLC研究评述》。
对于LAURA研究,方文峰教授着重分析了EGFRm+ NSCLC的治疗策略。目前,不同肺癌分期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模式成为EGFRm+ NSCLC的主要治疗格局。对于不可切除III期EGFRm+ NSCLC,同步放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而免疫巩固治疗在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欠佳。LAURA研究的结果为EGFRm+ III期不可切NSCLC带来压倒性PFS获益,成为全球首个在EGFRm+ III期不可切除NSCLC人群CRT后奥希替尼维持治疗取得主要重点结果阳性的研究。方文峰教授指出,CRT后奥希替尼维持治疗将成为EGFRm+ 不可切除III期 NSCLC患者新的治疗方案。
对于KRYSTAL-12研究,方文峰教授重点以KRAS G12C为主题展开评述。众所周知,KRAS G12C赛道的研究并不顺利,CodeBreak200研究结局并不理想,First in Class KRASi未得到FDA常规获批等局面令KRAS G12C的研究遭遇挑战。但其实,KRAS G12C抑制剂Sotorasib和Adagrasib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KRASG12C突变NSCLC后线治疗,并且新型KRAS G12C抑制剂GDC-6036和D-1553在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结局。目前也有研究证实已批准的KRAS G12C抑制剂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与PD-1联合有助于提高临床获益。方文峰教授指出,未来晚期NSCLC新型KRAS G12C抑制剂可能更加有效,其与PD-1/PD-L1抑制剂、EGFR抗体和化疗联合都非常值得期待,把握疗效与安全性的平衡需要得到关注。
对于NRG-LU002研究,方文峰教授首先总结了该研究的主要特点:91%患者接受以免疫为基础的系统治疗,85%患者在一线Tx治疗后有1-2个病灶,患者基线最多有25个病变,仅31%患者对原发灶行XRT,尚未进行亚组分析(临床特征或生物标志物)。NRG-LU002研究结果提示,对于一线免疫治疗后无疾病进展的寡转移NSCLC,联合LCT不能作为常规标准治疗。LCT带来3级治疗相关肺炎达到10%,且未带来PFS、OS等获益,临床实践中联合LCT需要充分评估患者获益风险比。方文峰教授强调,结合临床需求,未来应基于生物标志物及筛选临床优势人群,优化LCT干预策略。
总结
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进行简要的大会总结。程颖教授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进步,肺癌领域不同的治疗策略、不同人群的选择等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未来仍会有更多具有合理设计的研究迭代、更新,为临床带来新的思考与挑战。周彩存教授对LAURA研究、KRYSTAL-12研究及NRG-LU002研究进行简要总结,提出未来对NSCLC的研究应更注重疗效与毒性的平衡。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阅读推荐
“聚焦前沿,笃行致远”—2024 BOC/BOA大会免疫专场会议报道
开疆拓土,把握胃来 | 2024 BOC/BOA:2024 BOC/BOA大会胃癌专场会议报道
2024 BOC&BOA | 葛睿教授:2023年乳腺癌领域哪些研究值得关注?这6+1项研究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