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至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盛会——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4 China,在广州盛大召开。在大会的第二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董培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题为“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3(泌尿系统肿瘤)”的精彩专题报告。董教授详细梳理2023年泌尿系统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学术参考和临床指导。【肿瘤资讯】整理会议精华内容。
董培教授
泌尿系肿瘤研究概况
2023年全年,泌尿系统肿瘤领域的学术文章发表量为4849篇,与2022年的4913篇相比,基本持平,显示出该领域的研究活跃度保持稳定。在2023年中国泌尿肿瘤领域的学术文章发表量中,中山大学以160篇文章的发表量位居首位,展现出其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学术贡献。上海交通大学紧随其后,发表了159篇文章,排名第二,同样在泌尿肿瘤研究领域表现突出。四川大学以146篇文章的发表量位列第三,也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杨璐教授以18篇文章的发表量在2023年中国泌尿肿瘤领域作者排名中位居第一,显示了其在该领域的高产和影响力。马潞林教授发表了16篇文章,排名第二,同样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贡献。梁朝朝教授以14篇文章的发表量位列第三,也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者。
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用于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尿液细胞外囊泡IncRNA分类和进展风险增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何娅娣教授主导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构建尿液细胞外囊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类器,以检测级别2或以上的高级别前列腺癌(PCa),并在积极监测期间评估进展风险。结构显示,IncRNA诊断模型是高级别PC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改进主动监测候选患者的选择。
会阴神经阻滞与前列腺周围阻滞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比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导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会阴神经阻滞和前列腺周围阻滞在男性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显示,会阴神经阻滞用于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疼痛控制优于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
亚洲种族对新发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导的评估亚洲种族对新发转移性前列腺癌预后影响的研究显示,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中,亚裔男性与罹患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白种男性相比,生存率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更好。在评估预后和设计跨国临床试验时,应考虑这一点。
LY01005与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对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导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3期、非劣效试验,旨在评估LY01005在中国患者中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LY01005在将睾酮降至阉割水平方面与戈舍瑞林植入物一样有效,并具有类似的安全性。
米拉贝隆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导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盆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盆腔器质性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OAB)治疗中米拉贝隆的疗效。结果显示,术后每日口服50毫克米拉贝隆显著改善手术后OAB症状,并减少副作用。未来应进行额外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米拉贝隆的疗效和安全性。
肾癌临床研究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导的的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RENOTORCH研究),旨在评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对比舒尼替尼一线治疗中/高危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的PFS(18.0个月 vs 9.8月)与 ORR (56.7% vs 30.8%)均显著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治疗显著降低35%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提示该联合用药或可作为晚期或m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预测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多模态复发评分系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导的一项发现和验证研究,旨在提高对局限性肾细胞癌复发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显示,多模态复发评分的预测准确性显著高于3个单模态评分和临床病理危险因素,在训练集和2个验证集均能准确预测患者的RFI(5年曲线下面积:0.825-0.876比0.608-0.793;P<0.05)。低分期或分级患者的RFI通常优于高分期或分级患者,然而,多模态复发评分定义的高危I期和II期组的RFI较低危III期组短(风险比[HR] 4.57, 95%CI 2.49-8.40;P<0.000 1),且高危1级和2级组的RFI短于低危3级和4级组(HR 4.58、3.19-6.59;P<
0.0001)。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持续灌注离体肾脏训练模型的开发
南方医科大学主导的评估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持续灌注离体肾脏训练模型的开发的有效性和效率的研究显示,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在所有指标中呈现出初学者、中级者和专家之间的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连续灌注训练模型帮助初学者获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技能。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干盒培训模型(P<0.05)。初学者的最终表现与专家的初始表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有指标,使用连续灌注训练模型学习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技能在第12轮培训中得到显著改善。建议新手在连续灌注训练模型上进行不少于12轮的培训。
机器人辅助单纯肾剜除术与标准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低或中等复杂性的临床T1肾肿瘤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主导的一项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试验,旨在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和单纯肾肿瘤剜除术的疗效。结果显示,就阳性手术切缘发生率而言,单纯肾肿瘤剜除术治疗中低复杂度肿瘤并不劣于肾部分切除术。
尿路上皮癌临床研究
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导的两项II期临床试验的联合分析,旨在评估维迪西妥单抗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共纳入107例患者。BIRC确认的总体ORR为50.5%(95%CI,40.6-60.3)。在预设的亚组(包括肝转移患者和既往接受过抗pd-1/L1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一致的结果。截至2022年5月10日的截止日期,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7.3个月(95%CI,5.7-10.8)。中位PFS和 OS分别为5.9个月(95%CI,4.3-7.2)和14.2个月(95% CI,9.7-18.8)。58例(54.2%)患者发生≥3级trAE。
基于人工智能的膀胱癌全切片图像淋巴结转移检测模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导的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的诊断研究,旨在评估评估人工智能(AI)辅助工作流程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5个验证集中,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0.998。该模型的诊断灵敏度(0.983 [95% CI 0.941-0.998])显著高于低年资病理医师(0.906[0.871-0.934])和高年资病理医师(0.947[0.919-0.968]),AI辅助提高低年资病理医师(从0.906无AI到0.953有AI)和高年资病理医师(从0.947到0.986)的灵敏度。在多癌检测中,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在乳腺癌图像和前列腺癌图像中的AUC分别为0.943(95% CI 0.918-0.969)和0.922(0.884-0.960)。在13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检出病理学家之前将这些患者的结果归类为阴性而漏诊的肿瘤微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可排除80%-92%的阴性切片,同时保持100%的敏感性。
女性保留盆腔器官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标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长期生存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导的一项多机构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旨在评估保留盆腔器官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标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长期肿瘤学结局。结果显示,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每个队列共纳入99例匹配患者。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P=0.940)、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957)和无复发生存率(P=0.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证实,在所有亚组中,两组患者的OS均相似(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手术方式不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874,95%CI 0.592-1.290;P=0.498)。
基于多期增强CT的深度学习预测膀胱癌复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主导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三期增强CT图像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深度学习标签具有较强的预测复发能力(一致性指数为0.869;曲线下面积0.889),优于其他模型和系统。
中国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遗传突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导的评估中国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遗传突变的研究显示,强调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并呼吁提供不同种族的生殖细胞系数据,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导的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吉西他滨+顺铂(GC)新辅助化疗序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30例可评价的患者中,13例(43.3%)达到pCR,16例(53.3%)达到病理降期。未观察到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