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6月16日胃癌分会场 | 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第十四届年会

06月17日



2024年6月16日,第14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迎来了最后一天的会议日程,胃癌分会场于线上线下同期举行,共11.4万人次线上参与。

会议主席

会议在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巴一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刘云鹏教授和巴一教授对各位胃癌分会场的与会嘉宾和专家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今日大会主持人表示感谢。本次会议聚焦多种特殊类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并通过与基础相结合深入探讨特殊类型胃癌的治疗策略。希望此次大会可以带给大家胃癌治疗领域的收获。

学术环节—第一节

图片 3.png


本场会议分为3个专题进行。第1个专题聚焦AFP GC,在解放军总医院白莉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敬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俊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开始。

图片 4.png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葛赛教授分享了一例高龄AFPGC患者的临床病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转移,经靶向+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但因AE难以耐受无法继续治疗,由此提出AFPGC存在较大异质性、治疗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的思考。随后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晓锋教授为大家介绍了AFPGC恶性程度极高、病理分型多样、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普遍,且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等特点,详细列举了当前AFPGC诊疗模式的探索,指出目前AFPGC化疗疗效获益有限、免疫治疗疗效尚不明确等困境,未来仍需精准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共同努力。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引出AFP在胃癌中功能尚不明确的问题后,基于差异性疗效的临床实例,从AFPGC的脉管系统和免疫微环境特点出发,提出未来继续关注异质性、优化治疗方案以及逆转中性粒细胞募集等

讨论环节:


图片 7.png

在讨论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梁婷婷教授、青海省人民医院祁玉娟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谢琳教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并对AFPGC异构体、靶点表达交叉状态下的治疗选择、辅助治疗及治疗进展后的方案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

学术环节—第二节

图片 8.png


第2个专题聚焦Claudin18.2阳性GC,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进行。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丹教授分享了一例Claudin18.2阳性GC的临床诊疗病例。患者接受Claudin18.2单抗联合化免治疗后腹膜转移改善,但其余病灶进展后复测Claudin18.2转阴,引发了对治疗响应和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的深入思考。随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邱妙珍教授为大家介绍了Claudin18.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特性。邱教授指出了Claudin18.2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其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一致性,以及在原发灶与腹膜转移灶中表达的差异性,同时强调了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并无直接关联,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Claudin18.2单抗、双抗、ADC、CAR-T等不同治疗方式与联合或不联合免疫治疗的各类临床试验结果,提出目前仍存在cutoff值界定、不良反应控制以及存在其他生物标志物情况下如何排兵布阵的挑战。最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介绍了Claudin18.2在不同肿瘤部位表达水平、与其他生物标志物表达的相关性、Claudin18-ARHGAP融合突变对胃癌特定信号通路及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等特点,为Claudin18.2作为胃癌明星治疗靶点的潜力和挑战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图片 12.png


在讨论环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陈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胤瑛教授、北京潞河医院严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余一祎教授对Claudin18.2精准检测及结果判读标准、不同治疗模式的探索前景、治疗向前推进的可行性、以及精准靶点分层后的治疗方案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

学术环节—第三节

图片 13.png


第3个专题聚焦EBV阳性GC,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红利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伟剑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赵林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进行。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谢通教授分享了一例残胃癌伴EBV感染,新辅助化疗pCR后复发,多程治疗后从免疫治疗中长期获益的临床诊疗病例,提出EBV阳性胃癌对免疫治疗敏感的特点,并引出未来进一步临床转化研究方向的思考。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勾红峰教授为大家介绍了EBV的来源及感染途径,以及EBVaGC的不同组织学亚型、诊断方法进展、良好的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和不同分期下的治疗模式的研究现状。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介绍了EBV的感染过程及类型,EBVaGC的发病机制、基因组突变特征、肿瘤免疫微环境特点、免疫治疗有效及耐药的相关机制分析结果,并从EBVaGC免疫微环境出发,结合对其他EBV阳性瘤种的治疗经验,探索更多治疗模式的可能性。

图片 17.png


在讨论环节,福建省肿瘤医院黄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永旭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艺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张风宾教授就EBV的致癌性及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针对EBVaGC具有炎症特点的微环境及特殊免疫微环境特征转化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总结

图片 18.png


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对今日胃癌分会场的学术内容进行总结,对各位学者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期待明年的CGOG大会能继续聚焦更多前沿临床问题。至此,本场会议圆满落幕。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丛琳、张一繁、彭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