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优化ALK阳性NSCLC的诊疗策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2024年5月29日,“ALK POINT-愈见世界”网络研讨会于云端盛大开启,会议就即将于2024 ASCO披露的研究进展如何助力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走向“临床治愈”进行探讨。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香港中文大学Prof. Tony Mok担任大会主席。会中,Prof. Tony Mok、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黄鼎智教授分别分享了ALK阳性NSCLC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峻岭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壮教授共同探讨ALK阳性NSCLC的综合治疗策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启迪临床诊疗思维,推动肺癌领域发展。
会议伊始,程颖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程颖教授指出,ALK-TKIs的出现显著改善了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尤其是第三代ALK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洛拉替尼有望使ALK阳性晚期NSCLC 真正成为“慢性病”。
大会致辞:程颖教授
Prof. Tony Mok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ALK抑制剂发展迅速,中国同道们在相关研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今年ASCO大会上,ALK阳性晚期NSCLC领域将有更多值得期待的研究数据公布,让我们拭目以待。希望未来可以在肺癌事业道路上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大会致辞:Prof. Tony Mok
聚焦前沿——一线ALK-TKI的临床应用及治疗前景
在程颖教授的主持下,Prof. Tony Mok分享了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诊疗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代ALK-TKI克唑替尼的出现改变了ALK+晚期NSCLC的治疗格局。随后开展的ALEX研究(阿来替尼)、ALTA-1L研究(布格替尼)、eXalt3研究(恩沙替尼)、CROWN研究(洛拉替尼)等在内的一系列研究在ALK+晚期NSCLC领域进行了探索。但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分别受到疗效和毒性的限制,目前不是临床最佳选择。在二/三代ALK-TKIs中,阿来替尼、布格替尼的中位PFS约为3年,而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中位PFS尚未达到。今年的ASCO会议中,将进一步公布CROWN研究的5年数据,这将是决定性的结果。若洛拉替尼的中位PFS仍未达到,意味着洛拉替尼的中位PFS将超过60个月,数值上较其他ALK-TKIs延长约一倍。脑转移作为肺癌最常见转移的部位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预后。二代ALK-TKIs虽然表现出优于克唑替尼的颅内疗效,但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洛拉替尼的高颅内反应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Ⅲ期CROWN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6.7个月时,洛拉替尼的颅内完全缓解(CR)率高达72.2%,仅有9例患者(9/149)出现了颅内进展,较克唑替尼组(51/147名)有显著提高(HR=0.07)。且出现颅内进展的9例患者中,8例患者未发生疾病进展,可见洛拉替尼具有强劲的颅内控制力。安全性方面,洛拉替尼的不良反应整体可管可控,多数为1/2级,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此外,新一代ALK-TKI,如TPX-0131、NVL-655等正在研发中。
学术分享:Prof. Tony Mok
讨论环节中,李峻岭教授表示,CROWN研究的预期PFS可能会超过60个月,这对晚期肿瘤患者而言是非常振奋的结果。应该将好药优先用于一线治疗,我在临床上也会推荐患者一线使用洛拉替尼。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血脂监测,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Prof. Tony Mok表示,目前数据显示,洛拉替尼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该临床问题,但总体可控,ASCO大会上也会进一步披露更多数据。
柳影教授分享了100多例ALK阳性NSCLC患者的随访经验。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疗效较好,但很多患者会出现颅内转移,这是一代ALK-TKI的局限性所在。在患者参与到二代ALK-TKI临床研究过程中,很多患者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柳影教授表示,洛拉替尼的PFS较长,有信心最终转化为更长OS获益。
于壮教授表示,对于ALK阳性NSCLC患者而言,考虑更优的疗效和经济因素,洛拉替尼是非常好的治疗选择。而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脂波动,我们会邀请心内科医生会诊。我们中心发起了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期待通过临床数据的积累,增加医生们的治疗经验。
程颖教授提出关于预防和处理洛拉替尼治疗可能引起的认知功能、情绪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问题。Prof. Tony Mok表示,可通过患者与家属及时沟通等方式去及时发现是否出现CNS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停药或减量治疗缓解症状,很少有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精神治疗药物。
王永生教授表示临床治疗中会优先考虑一线使用洛拉替尼,未来使得患者走向“临床治愈”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Prof. Tony Mok表示,洛拉替尼的3年PFS率达到64%,即将公布的5年PFS率值得期待。在肺癌靶向治疗历史中,尚未出现如此长的PFS数据。






滑动查看专家讨论风采
探索未来——优化早期ALK阳性NSCLC的诊疗策略
在Prof. Tony Mok的主持下,黄鼎智教授解读了早期ALK阳性NSCLC围术期的诊疗进展。近年来随着靶向/免疫治疗围手术期适应症的陆续获批,肺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逐渐被改写,但ALK阳性NSCLC围手术期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早期ALK阳性NSCLC的诊疗策略仍处于探索阶段。
围术期靶向治疗方面,ALINA研究为可手术ALK阳性NSCLC患者新的治疗选择提供了研究证据;多个小样本量研究显示出ALK阳性NSCLC新辅助靶向治疗的临床获益;洛拉替尼在晚期ALK阳性NSCLC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结果,但缺乏围术期的探索。2例病例报告显示,洛拉替尼新辅助治疗III期患者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这为后续的探索增加了信心。
ALK阳性NSCLC进展快,多数患者首次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ALK阳性在早期NSCLC中的发生率低于晚期患者等因素增加靶向治疗在围手术期的探索难度。最佳用药时长、是否去化疗、微小残留病灶检测(MRD)、优势人群筛选等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分享专家:黄鼎智教授
讨论环节中,柳影教授提出针对Ⅲ期可手术ALK阳性NSCLC提高临床手术率的问题。程颖教授表示,根据目前的治疗策略,临床会优先进行手术治疗。ALINA研究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证据支持。在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NSCLC领域,LAURA研究(同步放化疗后采用奥希替尼维持治疗Ⅲ期不可切EGFR突变NSCLC)有望改写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模式。
李峻岭教授表示,Ⅲ期患者建议进行诱导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序贯维持治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ALK阳性NSCLC患者的局部、远处转移风险发生率较高。
王永生教授表示,ALK阳性NSCLC进展很快,临床上很少能在可手术阶段诊断发现,且患者术后易复发、预后较差。我认为ALK阳性NSCLC患者的全身治疗有更重要的作用。Ⅰ期/Ⅱ期/Ⅲ期可切除NSCLC患者在缩瘤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再行辅助治疗。
Prof. Tony Mok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此类患者会选择靶向治疗,但关于治疗时长,目前尚无相关研究证据。临床中30%~40%的ALK阳性NSCLC会出现颅内转移,ALINA研究目前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来需要观察进一步的OS结果。






滑动查看专家讨论风采
大会总结
会议接近尾声,程颖教授总结指出,ALK阳性NSCLC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我们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答。Prof. Tony Mok表示,我们未来需要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造福更多ALK阳性NSCLC患者。
大会总结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