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刘晓梅教授:肺癌围术期治疗之探索中的突破与前行中的挑战

06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正不断演进,其中围术期治疗是关键之一。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晓梅教授全面梳理了围术期治疗的多样化策略,这些方法在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存期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尽管如此,最佳治疗模式的确定、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治疗周期的优化等诸多方面仍面临挑战。【肿瘤资讯】特邀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晓梅教授概述围术期前沿治疗策略、重要学术进展及面临的重要挑战,进一步为肺癌患者围术期精准治疗方案探索明确方向。

本期特邀专家—刘晓梅 教授

刘晓梅
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二病区主任
辽宁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基层卫生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
辽宁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生命关怀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医学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液体活检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免疫分会委员

围术期多样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刘晓梅教授: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策略主要有几个模式: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手术+辅助治疗的“夹心饼”模式。新辅助治疗主要针对直接手术存在困难的早中期患者,术前通过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以降低肿瘤负荷并减轻由于肿瘤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新辅助治疗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且还能够使得不可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辅助治疗是早中期肺癌的术后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的意义在于通过治疗消灭残余肿瘤细胞,减少或延迟肿瘤复发和转移,从而提高远期生存率。术后辅助治疗策略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分子分型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相关。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的围术期治疗模式能够使患者在达到局部根治性治疗目的的前提下,降低局部或远处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

“夹心饼”模式引领肺癌围术期治疗研究新趋势

刘晓梅教授:目前,“夹心饼”模式是临床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结合了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优势,例如,不同于单纯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或辅助免疫治疗,“夹心饼”式全程围术期免疫治疗贯穿了肺癌围术期治疗全过程,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免疫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对于早期或局晚期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意义在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在术前杀灭微转移病灶,在机体内免疫抗原完整时激活免疫系统,更大限度发挥免疫治疗的作用。手术清除可见病灶后,通过术后辅助治疗进一步巩固手术成果。通过术前、术后的“夹心饼”式围术期治疗,可助力更多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以达到临床治愈,获得更好的生存结局。

当前,“夹心饼”式围术期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特别是围术期免疫治疗,无论是PD-1抑制剂还是PD-L1抑制剂相关的研究,例如,NADIM II研究、AEGEAN研究、KEYNOTE-671研究,以及RATIONALE-315研究等均报告了相关研究数据。其中,RATIONALE-315研究是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担任Leading PI开展的III 期临床研究,近期,该研究在多项大型国际会议上连续报告了病理缓解数据、患者生存数据以及患者手术结局数据,数据优秀,引人注意。就目前的临床数据分析,上述国产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表现良好,不断助力患者生存获益。

随着多项研究数据的不断公布,“夹心饼”式全程围术期免疫治疗的疗效得到了不断的证实,该模式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还可带来更好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无病生存期(DFS)获益,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围术期治疗挑战领航新方向

刘晓梅教授:尽管目前围术期治疗的疗效已非常明确,安全性亦较好,然而其仍面临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最佳的治疗模式尚未明确。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例如EGFR突变患者、早期患者、局晚期患者、N1-N2患者,如何选择最优模式,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不同疗效终点向总生存期(OS)获益的转化程度亦无法明确。

第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优势人群的筛选。需要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哪些患者最有可能从围术期免疫治疗中获益,以及如何根据前期治疗反应个体化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第三,新辅助治疗周期的设置。目前大多数研究选择三个周期术前新辅助治疗,但三个周期是否能够覆盖到所有人群并使其获益?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指导。

第四,辅助治疗的时长。目前辅助免疫治疗时长可能会选择一年左右,但如果延长辅助免疫治疗的时间,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复发的风险,更好的实现肿瘤局部缓解和控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来帮助回答。

第五,免疫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在长期的免疫治疗中,如何有效进行免疫相关安全性事件管理,以更好的实现长生存获益?这是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六,对于临床试验设计和患者选择,目前仍有很多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什么样的临床试验能够更准确的反映疗效?什么样的临床试验设计是最佳的?如何选择合适的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

除此之外,优势人群的筛选、特殊人群的围术期管理、治疗方案的优化等均需更多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的探索。解决上述挑战,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Nydi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6月30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策略主要有几个模式: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手术+辅助治疗的“夹心饼”模式。
06月30日
王岩静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 肿瘤内科
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探索与挑战
06月30日
魏凌
扶沟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心饼”式全程围术期免疫治疗贯穿了肺癌围术期治疗全过程,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免疫治疗的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