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共探前沿,共筑未来——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年度学术会议(内科分会场)成功召开

05月28日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2024年5月25日,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年度学术会议隆重召开,同步线上直播。本次会议特设主会场、外科分会场和内科分会场三大会场。内科分会场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会议汇聚国内外顶尖的泌尿肿瘤专家,聚焦于尿路上皮癌领域最新的科研发现和临床应用,旨在为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通过分享和讨论,共同探讨尿路上皮癌的最新诊疗进展、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

 开场致辞

内科分会场的会议伊始,由郭军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他指出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不断涌现。内科医生需要时刻保持对最新医学进展的关注,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图片 1.png郭军教授

第一环节

内科分会场的第一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瑾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董海鹰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子玲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顺禹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图片 2.png 吴瑾教授、董海鹰教授、刘子玲教授、高顺禹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焦园园教授带来了主题为《抗体偶联药物(ADC)临床药理研究解读》的专题分享,围绕抗体偶联药物的结构、临床发展、临床药理实验、挑战于机遇展开汇报。她指出抗体偶联药物的结构复杂,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相关的临床药理(体内暴露)研究更具挑战性。她介绍了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药理实验包括多种分析方法。针对于大分子抗体可以采取基于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或免疫电化学分析方法。针对小分子载荷的药物可以选择液质联用的分析方法。此外,偶联抗体或偶联载荷则采取酶切/超声转化的分析方法。抗药抗体采取免疫电化学分析方法。

图片 3.png


焦园园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晚期尿路上皮癌ADC治疗进展》的学术内容,围绕晚期尿路上皮癌的ADC一线治疗、后线治疗和联合与序贯的治疗进展展开汇报。他谈到在晚期尿路上皮癌ADC治疗的众多靶点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最受欢迎的靶点,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Nectin4等是已经上市的ADC独特的靶点。他谈到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肿瘤分会(ASCO-GU)公布的EV302研究的亚组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各亚组获益均能获益,无论顺铂是否耐受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表达状况如何,无进展生存期(PFS)受益与总体人群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ADC联合治疗一线治疗取得成功。

图片 4.png
盛锡楠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涵之教授带来了主题为《进展期尿路上皮癌免疫联合ADC类药物治疗后的药物选择》的专题分享,围绕治疗现状、免疫联合ADC后药物选择和未来探索三部分展开汇报。她指出免疫联合ADC成功的试验数据改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UC)一线治疗的格局。目前,免疫联合ADC治疗失败后的药物选择并没有夯实的循证医学数据。她谈到从药物可及性及经济性方面考虑,化疗或者换用不同机制的ADC药物是现阶段免疫联合ADC治疗失败后的主流选择。此外,靶向Trop-2、Nectin-4、Her2的ADC药物,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泛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免疫治疗三大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是免疫联合ADC治疗失败后的未来方向。同时,在药物不可及或可及性较差的情况下,鼓励后线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图片 5.png董涵之教授

专家讨论环节

随后,包头市肿瘤医院包头市肿瘤医院王丽萍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杨荣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恺惟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鄢谢桥教授围绕本专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图片 6.png
王丽萍教授、杨荣教授、杨恺惟教授、鄢谢桥教授

第二环节

内科分会场的第二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晋海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葵教授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峰教授担任本环节的主持。

图片 7.png
范晋海教授、蒋葵教授、刘巍峰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杨波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进展》的学术内容,围绕术后辅助治疗的价值、手段和未来展开介绍。他指出MIBC辅助治疗指南推荐未接受NAC pT3/4和或N+的MIBC患者推荐术后辅助含顺铂联合化疗及术后免疫治疗。此外,关于接受顺铂新辅助化疗(ypT2-ypT4a或ypN+)的患者,指南推荐术后辅助免疫治疗。随着医疗研究的进步,MIUC术后免疫治疗证据不断增多,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能否获益取决于患者风险,风险越高的患者越有可能从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中获益。辅助治疗期间的大多数/任何副作用都来自治疗,而不是疾病。然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MIUC)术后免疫治疗是否能够延长总生存还需进一步数据验证。

图片 8.png杨波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娟教授为大家分享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探索》。她指出恩诺单抗EV联合帕博利珠单抗(pembro)已经成为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的新标准一线但不可及的治疗方式。mUC的治疗目前仍依赖含铂化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FGFRi)和ADC药物。此外,ICS联合ADC/TKIs/新型抗体有望成为下次标准治疗的破局者;Her2 ADC,ICs与新ADC,三联或多联疗法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未来,我们将看到双抗、三抗的成功,但靶点优化和安全性验证需要时间。她阐述了EV-302研究的结果对当下及未来试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行中的试验需要适应新一线标准,所有二线及以上研究都要考虑前线用药情况。

图片 9.png李娟教授

专家讨论环节

随后,该环节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寅斌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张雪莹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秦尚彬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顾阳春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图片 10.png
张寅斌教授、张雪莹教授、秦尚彬教授、顾阳春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争教授带来了主题为《MIBC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与探索》的专题分享,围绕MIBC新辅助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ADC在MIBC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和实践展开汇报。他谈到国内外指南及实践中,对于MIBC新辅助仍以含铂化疗为基础(吉西他滨和顺铂(GC)方案和ddMVAC方案)。此外,免疫治疗在MIBC新辅助领域探索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应用比较广泛。在精准诊疗时代下,基于患者临床特征的个体化新辅助治疗成为新的方向。ADC类药物一线治疗疗效突出为新辅助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ADC联合PD-1用于围术期含新辅助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有望成为新辅助治疗未来标准。

图片 11.png张争教授

会议总结

会议尾声,由郭军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进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希望医护人员积极加入临床研究队伍。此外,他建议此后尿路上皮癌会议以科学专题进行开展,具体包括新辅助治疗专场、转移性肿瘤专场等,不再分为外科分会场和内科分会场。同时,他谈到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医疗团队工作模式,在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通过实施MDT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图片 12.png郭军教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CI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