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心”与“肠”,我们都要保!

2023年05月18日

2个月前,55岁的马大伯因为胸闷气促、活动无力到当地医院就诊。心脏B超提示: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仅仅只有22%。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马大伯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这一串的诊断,可把马大伯妻子和儿子吓的不轻,他这才50多岁!

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医生不建议马大伯采取手术治疗,并交代马大伯: 由于心脏病,他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一定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


而回家后的马大伯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每次大便时都发现马桶里有点红红的血迹。一开始他还不以为意,觉得是不是自己最近辛辣刺激吃的多了,长了痔疮。“我少吃点辛辣的,总能自己好的吧”,马大伯这样想。


一开始他的便血是有点好转,可这红红的血迹仿佛老朋友一样,总来“串门做客”。同时,马大伯还发现自己大便次数也开始变得多起来,从原来的一天1次变成的现在的一天2-3次甚至更多了。


憋了一个多月的马大伯最后终于憋不住了,向儿子说起了这恼人的便血。大伯的儿子一听便血,内心便瞬间纠结起来了。从当地医院治疗回家没多久,这怎么身体又出现毛病了?


马大伯儿子赶紧带着他来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对马大伯进行了肠镜和CT等相关检查。 不幸的是,报告结果并不乐观。肠镜检查中发现直肠中段有一个溃疡型肿块,并且已经占据了肠管近一圈。 如此大且溃烂的肿瘤正是大伯便血的罪魁祸首!经过病理检查, 确诊是直肠癌(腺癌)!


直肠癌!马大伯家属的心里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天旋地转。直肠癌需要手术根治,可当地医院的医生了解到了马大伯的心脏病史时,却犯了难,惊呼心脏功能怎么这么差! 大家均认为手术风险极高,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手术。


马大伯的儿子在多方打听后,决定前往浙大二院碰碰运气。因为浙大二院既有国内领先的心脏治疗技术,又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首批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的大肠癌规范化MDT(多学科团队)诊疗示范中心。

马大伯入院后,在李军主任团队的积极安排下快速完善了各项必要的检查。 心内科检查发现:马大伯除了左室射血只有正常人下限的1/3不到,还发现他患有中重度二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在扩心病的基础上,患者随时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心衰死亡。另外,核磁检查提示患者肝脏II段占位,考虑转移瘤。

李军主任及邓群医师高度重视,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保“心”保“肠”。 术前联系了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肝胆外科、麻醉手术部、ICU等等的多科室专家会诊。在医务处协调下进行了全院的多学科讨论(MDT)和重大疑难病例讨论。


综合意见后,专家一致认为患者直肠恶性肿瘤伴肝转移诊断明确,且有较明显的出血症状,需要限期手术,并且建议病情允许可同期行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这将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患者心功能严重不全,心功能差,心律失常的风险极高,手术及麻醉任务十分艰巨。专家团队建议可先行介入下心脏起搏器植入,减低患者围手术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后,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补液控制、体温控制等措施下施行肠道肿瘤根治+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手术。


马大伯入院后的第6天在排除各项禁忌后,全院多个科室配合的手术开始了。 医生们在严密的监控下完成了心脏起搏器的置入和数轮程控优化。大肠外科李军主任团队和肝胆外科张波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精准的手术方案,决定采用“微创腹腔镜下肠癌根治+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手术”为核心的全程快速康复管理。麻醉科严敏教授团队采取快速康复的复合麻醉并实时监控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以及手术室护理团队采取术中精准调控患者体温等等诸多措施。 因为多学科紧密配合和强有力措施为这台手术保驾护航,整个直肠癌根治+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术仅历时210分钟,出血量仅20毫升。

术中肝胆外科张波主任为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术后,马大伯转入滨江综合ICU黄曼教授团队继续监护治疗。严密先进的监测手段及积极精准的治疗措施,使得马大伯在术后第2天就转回大肠外科普通病房。


大肠外科的郑海燕护士长带领团队围绕马大伯的特殊病情,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及悉心照料。好消息接踵而至,马大伯术后第2天便开始下床活动,第3天(转回第2天)便恢复了排气,进食流质。 术后第5天开始正常排便,并吃上了半流饮食。马大伯也开心的在病房健步如飞了!

患者及家属与医护团队合照


目前,马大伯已经术后一个多月了,在家人的带领下开心的来到了大肠外科门诊复诊。面色红润,中气十足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病情能这么快得到救治,直言医生帮他获得了新生。









李军主任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 解放路院区 周三全天

· 城东院区: 周五上午



邓群

主治医师


编辑|余峰

审核|李军 邓群 潘婷婷

排版|潘婷婷



浙二大肠癌

诊治中心

扫一扫,了解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