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丁克峰院长|《警惕肠道的“报警信号”》

2023年07月25日

浙大二院副院长丁克峰教授受邀参加由浙江省保健办和《养生大国医》共同制作推出的《大咖开了,肿瘤闪开》。今天的主题是《警惕肠道的“报警信号”》。

目前在中国,大肠癌已经成为了消化道的头号恶性肿瘤。 但不容乐观的是,有将近85%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期,甚至是晚期。

为什么大肠癌发现时普遍都是中晚期? 丁克峰院长说:这是我们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的现状,也是中国医疗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中国早期肠癌患者在就诊时发现的比例要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中期和晚期的患者在就诊时发现的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其实,这种现状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综合所导致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中国对于肠癌的早筛和早诊早治并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让老百姓从心中改变这种观念,同时我们的筛查的策略与整治的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优化。


我们都知道,目前大家极力倡导“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那么早发现早治疗会有什么不同?早诊早治的效果与晚期治疗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生与死的抉择。目前在早期、中期、晚期的肠癌患者中他们的根治情况是怎么样的?肠癌有比较长的癌前病变期,如果在癌前病变期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治疗,那就可以阻断癌变的发生。如果是早期肠癌,肿瘤比较小,浸润深度较浅且无淋巴结转移的,这类的患者在术后根治率可达92%。这部分的患者治愈率非常高。如果是中期的患者,治愈率还是可观的。按TNM分期来说,2期肠癌治愈率达80%,3期治愈率达50-60%。但是和1期肠癌相比,治愈率呈现明显下降。如果到了4期肠癌,这个时候的肠癌患者往往出现肝、肺、腹膜转移的情况,那么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10%。 随着肠癌的进展,肠癌的治愈率是呈现下降趋势的,所以肠癌的早诊早治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大肠癌筛查开始得比较早,在1977年由浙大二院的郑树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中国建立了首个大肠癌早筛早诊早治现场,也就是现在的海宁、嘉善。 郑树教授带领当时的团队做了中国大肠癌筛查和预防的先驱工作,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仍然觉得没有改变我们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发病率上升这个情况也离不开社会因素 ,第一是我们社会医疗水平的上升带来社会平均寿命上升,所以大肠癌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上升。 第二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饮食多为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且在体内累积的毒素也多,导致肠道负担变大发生肠癌。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我们还是期望于将大肠癌的早筛做好、做到位。如果落实肠癌的早筛工作,那中国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曲线就会出现拐点,甚至出现下降。 大肠癌早筛的阻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第一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全民肠癌早筛的筛查策略和方法的推广对于国家和社会医疗资源来说都是非常有压力的。但是,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在近20年以来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第二是老百姓的健康理念、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定期体检的执行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甚至我认为是目前阻碍大肠癌筛查最大的因素。

肠癌早筛的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有肛门指检、大便隐血和肠镜检查。肛门指检能帮我们排除哪些疾病风险?肛门指检是一个非常简单且有效的检查手段。 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和肛肠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肛门指检为排除大部分的肠癌带来很大的帮助。大约有60%的肠癌是发生在直肠,同时超过60%的直肠肿瘤发生在直肠中下段,这个位置是外科医生通过手指就能摸到的。 通过肛门指检能够排查出30%-50%的大肠癌患者。大便隐血检查也是一个无创、非常有帮助的排查手段。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大便隐血有一个+是要复查的,但如果是两个+甚至三个+,这是需要到专科医院来就诊的。

如何正确识别痔疮和肠癌出血? 痔疮是一个常见病,但痔疮出血往往是鲜血。但如果您经常出现暗红色的便血并伴有粘液,这些症状就不一定是痔疮引起的,需要引起警惕。同时,痔疮的出血通常出现在便后,而且痔疮也不太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所以,大家在出现便血时,不要轻易地以为自己患有痔疮而忽视这个问题,而应该去到专科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肠镜检查,大部分人都觉得肠镜检查既麻烦又难受,但大家不能忽视——肠镜检查非常精准。在肠镜检查中,医生会利用高清摄像设备观察每一寸肠道,医生也可以在内镜下完成一些体积较小的息肉和腺瘤的摘除。我们也期望未来能有更好的产品可以使肠道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变得较方便一些,使得大家的配合度变得更好。


丁克峰院长

主任医师


编辑|潘婷婷

审核|陆玮


浙二大肠癌

诊治中心

扫一扫,了解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