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守护肠健康 大咖来帮忙|肠癌腹膜转移真的没有手术机会了吗?

2023年12月15日

01

肠癌作为一名“隐匿的杀手”,让许多肠癌患者早期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等他们再来医院就诊,往往到了肠癌晚期。


腹膜转移更是对这类患者“重重一击”。研究表明,约20%-25%的肠癌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伴有远处转移, 其中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第二大死因,长期以来被视为预后最差的结直肠癌转移类型之一。

杭州的小张(化名)今年30岁,她在10个月前因为 腹痛 来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了横结肠癌。不幸的是,小张来就诊时已经太晚了……


经过检查患者不仅患有横结肠癌,还同时合并有肝脏、卵巢及腹膜的多发转移。 想延长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手术。但是患者腹膜、盆腔有多处转移,怎么手术?


经过全面的术前检查以及MDT讨论,医疗组多次讨论后,最终决定对患者施行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


虽然在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

但是腹膜转移并非没有手术机会


手术相对较为复杂,在大肠外科王健副主任医师团队和肝胆外科周波副主任医师团队的通力配合下 ,手术顺利切除了横结肠原发灶和肝III段转移瘤,并将伴有肿瘤转移的双侧卵巢、大网膜、阑尾切除,同时对盆底腹膜、双侧结肠旁沟、小肠系膜等处的多枚转移结节进行了切除,腹腔转移病灶实现了CC-0减瘤效果(术中图片见下)。

图片可能略有不适,请谨慎观看

左右滑动可查看


经过病理检查,确定为黏液腺癌,伴部分高-中分化腺癌,基因检测显示该肿瘤具有KRAS G12V突变,为微卫星稳定型(MSS)。


02

什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这项技术的第一步是通过手术将腹腔中的原发灶、腹膜转移灶等尽可能切除,达到肿瘤细胞的减灭,达到“肉眼无瘤”的一种状态;第二步是通过包含化疗药物的恒温溶液,对腹腔进行大约60分钟的恒温灌注治疗,通过恒定的 43℃加上化疗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杀伤残留的肿瘤细胞,最大程度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但第一步减瘤手术的难度很大,对主刀医生有很高的要求。近十年来浙大二院大肠外科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经大肠外科王健副主任医师团队和肝胆外科周波副主任医师团队共同评估,认为同期切除肝VI段转移瘤不利于患者后续的恢复。因此术中决定将肝VI段转移瘤行分期手术切除,小张在术中以及术后接受了两次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恢复良好。


而保留的肝VI段病灶还可作为可评估病灶评估后续化疗的敏感性。


患者在术后4周内开始接受4个周期的FOLFIRI方案化疗。2个月后经过影像学评估,患者肝VI段转移瘤较前缩小,腹腔其余部位未见复发转移。表明患者对FOLFIRI方案敏感。

随后,肝胆胰外科周波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小张顺利进行了“腹腔镜下肝VI段转移瘤切除术”。小张术后恢复良好,并继续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再次完成4次FOLFIRI方案化疗后,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复查评估,结合影像、肿瘤指标等检查、检验结果,均未发现有复发转移征象。患者继续完成围手术期化疗后,进入密切随访期。


在术后9个月时,小张再次复查评估,结果提示无复发转移征象。在患者的要求下,患者接受了Tumor informed 微⼩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结果提示阴性。患者在浙大二院大肠癌MDT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NED(No Evidence of Disease)状态,继续密切随访。


03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结直肠腹膜转移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以往的多中心研究指出,CRS+HIPEC使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从不超过7个月改善到平均30-46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51%。浙大二院大肠外科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展CRS+HIPEC的医学中心,也是国内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少数几个医学中心之一,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王健副主任医师擅长结直肠外科的综合诊治,除了结直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等,对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多年来使许多患者获得了生存获益。


编辑|陈超一 潘婷婷

排版|潘婷婷
审核|王健



浙二大肠癌诊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