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作为现代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因其能够针对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而备受瞩目。相较于传统化疗的广泛杀伤机制,靶向治疗旨在精确打击肿瘤细胞生长、扩散和存活的关键环节,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靶向治疗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期有请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肿瘤科张治业教授探讨为何靶向治疗会产生不良反应,并详细解析肺癌靶向治疗中常见的一些不良反应及其管理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在追求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生活质量。
本期特邀专家—张治业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热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洛阳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洛阳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洛阳市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洛阳市肿瘤康复与支持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洛阳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秘书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专业委员会秘书
河南省抗癌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分会常务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河南省联盟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为什么靶向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增殖旺盛的正常细胞也会有杀伤作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治疗方式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其作用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
抗肿瘤靶向药物一般可分为:大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如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此类一般为静脉给药;小分子靶向药物一般以口服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代表:包括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 EGFR-TKI 抑制剂(如第一代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第二代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以及第三代奥希替尼等等);和 ALK 抑制剂(第一代如克唑替尼,第二代塞瑞替尼及第三代劳拉替尼等),还有一些抗血管生成的TKI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
尽管靶向药物相比传统化疗(即细胞毒类药物)可以精准定位和攻击癌细胞,然而不代表这类药物就没有不良反应。由于其作用的靶点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正常细胞中也有存在,当癌细胞/组织中的主要药物靶点/途径也介导正常细胞/组织中的生理功能时,就会出现靶向不良反应。
尽管靶向药物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是整体上是可控的。对于临床医生,会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判断,这是可能与疗效相关的副作用还是与疗效无关的副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前者需要管理不良反应而不是减量或者停药,而后者可能最好通过减少剂量来管理。只要科学的对待这些不良反应,及时的做好干预和管理,患者仍然可以在疗效和安全性中取得平衡,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肺癌靶向治疗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EGFR 靶向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口腔炎、甲沟炎、恶心、呕吐等皮肤或消化道黏膜反应,少见的副作用包括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和心肌毒性等。具体一些值得关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
皮疹/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为15.5%-89.1%,≥3级的发生率1%-16.2%;
腹泻的总体发生率报道为9.5%-95.2%,≥3级的发生率为1%-14.4%
甲沟炎的发生率4%-56.8%,≥3级的发生率0-11.4%;
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5%-55.3%,≥3级的发生率为0.4%-26.3%;
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0%-5.3%;死亡率0%-0.9%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
使用贝伐珠单抗或安罗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 5%~9%、10.0%~13.6%;
治疗方案中选择了贝伐珠单抗或安罗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0~2.4%;
在贝伐珠单抗或安罗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3级咯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1.0%~4.4%和0~3.1%;贝伐珠单抗经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3级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0~7%。
在家服用靶向药,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首先,一般医生在给患者开具靶向治疗处方时,会告知患者服用靶向药物可能的获益和风险。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学习靶向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配合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以期早期诊断,并采用恰当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尽可能的预防出现一些严重不良症状。
其次,定时定量服用靶向药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抗肿瘤的疗效,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执行。切不可随意自行改变剂量或任意补服药物,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
再者,靶向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一般出现在开始治疗的前几周,大多数患者会随着治疗的过程逐步耐受。以EGFR-TKI为例,若患者居家出现皮疹的不良反应,需要注意防晒,并每天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与湿润。如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软膏等,如伴随瘙痒,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酮替芬;或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口服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等。必要时可能需要停药,但一定是在医生指导下改变服药剂量。
可以看到,皮疹、腹泻、口腔炎和甲沟炎等不良反应,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弱,对于患者感受或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肝功能损害、间质性肺炎和心肌毒性这类不良反应等可能严重影响重要脏器功能,虽然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对于患者来说,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改变用药方案,在医生指导下达到疗效及耐受性的平衡,抗肿瘤治疗获益最大化。
总结
面对靶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需要采取积极主动且科学严谨的态度。患者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通过对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干预和合理处理,不仅能保障治疗的安全性,还能优化治疗效果,实现抗癌治疗的最大获益。在肿瘤治疗的漫长旅程中,科学合理的靶向治疗策略结合良好的不良反应管理,无疑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要素。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