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CSCO指南会】马军&朱军教授:全球首个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戈利昔替尼为PTCL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4年04月27日
整理:肿瘤咨询
来源:肿瘤资讯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较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异质性强、侵袭性高、预后较差。对于复发/难治性(R/R)PTCL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2024年CSCO指南大会于4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举办,最新版CSCO淋巴瘤指南在本次会议发布,PTCL推荐治疗方案也作了进一步调整。戈利昔替尼是一种新一代、口服、强效、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已在临床试验中证实单药治疗R/R PTCL不仅有效性高且安全性好,目前已被纳入2024CSCO淋巴瘤指南,可单药用于治疗R/R PTCL(Ⅱ级推荐)。


值此契机,【肿瘤资讯】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就《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中关于PTCL诊疗的更新要点、戈利昔替尼的临床应用表现及其被纳入指南推荐的临床意义展开深入解读。

特邀专家—马 军 教授

马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科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机遇与挑战并存,PTCL治疗亟待攻关

马军教授: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30余种亚型。在欧美国家,PTC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15%,而我国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21.4%[1]。但遗憾的是,PTCL迄今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含蒽环类药物的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CHOEP方案(CHOP+依托泊苷)是PTCL常用的一线治疗方案,但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应用CHOP类方案预后良好,治愈率达70%以上,其他亚型预后较差,患者5年总生存(OS)率不足30%,临床亟待安全、高效的诊疗方案改善PTCL患者预后[1]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罗米地辛和西达本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例如普拉曲沙、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均在PTCL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为R/R PTCL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然而,这些疗法的客观缓解率仍然有不甚满意之处,或仅在某些PTCL亚型中疗效较好。例如,西达本胺的疗效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中ORR可达50%,但对于PTCL-NOS、ENKTL以及其他亚型的ORR仅为22%、19%和11%[2]。总体而言,对于部分PTCL亚型目前现有药物仍无法覆盖,亟需突破性治疗新方案。

戈利昔替尼临床表现卓越,被纳入新版CSCO指南并有望冲破PTCL治疗瓶颈

马军教授:本次2024年CSCO指南大会发布了最新版CSCO淋巴瘤指南。其中,PTCL推荐治疗方案也做了进一步调整。

1.png

图.《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中首次推荐戈利昔替尼单药用于治疗R/R PTCL(Ⅱ级推荐)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戈利昔替尼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来的卓越数据,今年CSCO淋巴瘤首次将戈利昔替尼纳入指南,可单药用于治疗R/R PTCL(Ⅱ级推荐)。此次指南推荐主要是基于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和宋玉琴教授牵头完成的一项单臂、全球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JACKPOT8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的相关文章分别发表于《肿瘤学年鉴》和《柳叶刀-肿瘤学》杂志[3-4],戈利希替尼单药治疗R/R PTCL ORR达44.3%,中位DOR也达到了20.7个月,中位OS达到19.4个月,同时安全性良好,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血液学毒性。

总之,戈利昔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有望突破目前R/R PTCL的治疗瓶颈,开启PTCL靶向治疗的新时代,我们期待能在国内尽快上市,同样也期望戈利昔替尼在上市后能进行真实世界研究,以确定其在特定亚型中与哪些药物联合使用最为有效,以及是否适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或者用于一线治疗后的早期复发难治患者的临床应用,助力更多PTCL患者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特邀专家—朱 军 教授

朱军
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
淋巴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癌症康复会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戈利昔替尼表现获得国内外认可,有望在临床实践拓展更多应用

朱军教授:PTCL在亚洲国家中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数十年来,PTCL新药研发相较B细胞淋巴瘤较为缓慢。戈利昔替尼作为一种作用于特定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其研发之初便得到全球高度关注,在R/R PTCL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的表现受到高度重视,报告结果令人鼓舞。

研究结果显示,戈利昔替尼治疗R/R PTCL的ORR达44.3%,CR率23.9%,中位DOR长达20.7个月,整体安全性特征可接受且可控。该结果获得全球范围内领域认可,先后在ASH、ASCO、ICML等各大国际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并且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发布。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华淋巴瘤大会期间,该研究也被荣选为《2023年淋巴瘤十大研究进展》;JACKPOT8 A部分也刊于《肿瘤学年鉴》杂志。这充分体现了国际对戈利昔替尼这款新药的认可,对PTCL领域的关注。

由金洁教授牵头在2023 ASH报道的JACKPOT26是一项旨在评估戈利昔替尼用于经一线系统性治疗后缓解的PTCL维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Ⅱ期临床试验,也带来了振奋人心的结果,研究中戈利昔替尼的维持治疗不仅使一线治疗获得CR的患者随访1年后仍有76.7%的患者持续CR;同时有33%的患者从PR转为了CR,获得更深缓解。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PTCL患者接受戈利昔替尼一线维持治疗,有望获得更好的缓解,达到更长的生存获益。 

小分子药物在PTCL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创新药物百花齐放值得期待

朱军教授:戈利昔替尼具有新机制、新结构,是全球首款针对PTCL的口服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唯一在PTCL有突破的JAK抑制剂。在PTCL治疗中,临床结果验证了其具有较好的单药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也较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分子药物对于PTCL的应用非常有前景,未来也将获得更多的应用。

然而,在PTCL治疗方面,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反应的异质性,研究者仍在持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新药的开发为PTC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这些新药包括CD30单抗、蛋白激酶抑制剂、表观遗传学药物以及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等。另外,针对CD5、CD7、CD70、TRBC1等靶点的CAR-T治疗也在探索。期待未来这些新药与新药之间,以及新药与常规治疗方案之间,通过不断的探索,能够更好的“排兵布阵”发挥1+1>2的治疗效果,同时保障安全性,真正的造福患者。

总结

PTCL作为一种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特别是在R/R PTCL的治疗领域,仍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本次CSCO指南会更新的指南中,戈利昔替尼作为一种新型口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因其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来的高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被首次纳入指南,作为单药治疗R/R PTCL的推荐方案(Ⅱ级推荐)。此外,戈利昔替尼的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并受到国际会议的关注,显示了其在PTCL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和认可度。期待后续更多临床研究成果公布,为更多血液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周晓丽, 胡顺凤, 王欣. 精准医学时代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 44(1): 1-9.
[2]Shi Y, Dong M, Hong X, et al.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ivotal phase II study of chidamid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J]. Annals of oncology, 2015, 26(8): 1766-1771.
[3]Song Y, Yoon DH, Yang H,et al.Phase 1 Dose Escalation and Expansion Study of Golidocitinib, a Highly Selective JAK1 Inhibitor,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s.Ann Oncol.2023 Sep 4:S0923-7534(23)00828-1.
[4]Song Y,et al .Golidocitinib, a selective JAK1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r relapsed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JACKPOT8 Part B): a single-arm, multinational, phase 2 study.Lancet Oncol . 2023 Dec 7:S1470-2045(23)00589-2. doi: 10.1016/S1470-2045(23)00589-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mi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e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