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 | 话前沿,论实践,多学科协作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性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水平

03月12日

HER2阳性乳腺癌,以其对特定靶向治疗的响应而成为研究热点,而复发转移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则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难题。2024年1月31日、3月11日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聚焦HER2阳性乳腺癌和复发转移妇科恶性肿瘤这两个关键议题,深入探讨了两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进展,并结合实际病例讨论了MDT协作模式的应用。

开场致辞

吴克瑾教授、朱玮教授:很开心和各位同道相聚一起,进行学术交流。本次大会邀请了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分享、探讨,内容精彩丰富。当然,也希望各位在投入临床实践、关爱患者的同时也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图片160.png图片161.png

学术分享

2023 ESMO&SABCS热点速递—HER2靶向药物前沿进展
蔡丰丰教授:HER2靶向新药不断涌现,探索荟萃纷呈,临床治疗策略不断优化。DESTINY-Breast04研究生存结果更新:与既往的主要结果分析一致,无论HR表达的状态,与TPC相比,T-DXd持续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改善,总体安全性可接受。新型HER2的ADC药物DP303c显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HER2阳性晚期实体瘤,特别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法。而HER2双特异性抗体KN026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也显示出有希望的临床获益,并具有可接受和可控的安全性。此外,国产药物TQ-B211、TQB2440显示出与原研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相当的疗效和相似的安全性。另外,曲妥珠单抗联合TKI可以显著改善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临床结果,并具有可耐受的毒性。在脑转移人群中,HER2-ADC亦展现出较好的潜力。DESTINY-Breast-01、-02和-03疗效汇总显示:T-Dxd可作为HER2+ mBC伴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安全性可接受。DESTINY-Breast04研究亚组显示:T-DXd比TPC治疗HER2低表达基线无症状BM的颅内疗效更优。为该类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

图片162.png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庄志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曹璐教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钱国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的进展展开深入讨论。
近年来,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取得较大进展,创新药物的出现不断丰富临床治疗布局。如何筛选获益人群,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用药时机是未来的探索方向。针对脑转移,既往大分子单抗探索并不尽人意,随着小分子TKI、ADC的出现,脑转移患者系统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也使得放疗逐渐后移,系统治疗地位开始前移。未来,如何排兵布阵还需进一步探索。

图片163.png

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历程和前沿进展

李群教授:曲妥珠单抗的面世开辟了全球肿瘤领域划时代的靶向治疗序幕,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取得令人瞩目的改善和提升。自2002年至今,中国乳腺癌抗HER2靶向治疗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学者从参与国际临床试验、完成进口产品注册研究,到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开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ER2靶向药物;成功研发并生产出成分更优化、疗效比肩原研制剂、更经济安全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惠及更多中国乳腺癌患者。目前已形成兼具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的治疗体系。

图片164.png

病例实战

初发乳腺癌病例分享
张钰佳教授:患者,女,54岁。2023年10月确诊为左乳腺恶性肿瘤(HER2+),左侧胸腔积液,软组织感染,中度贫血。给予胸腔穿刺引流,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后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治疗4程,因骨髓抑制,第5程化疗改为单药白蛋白紫杉醇。治疗3个月,病灶明显缩小,耐受性良好。

图片165.pn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宏亮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胡光富教授围绕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
对于初诊IV期的患者,肿瘤负荷较大,其治疗应快速缓解症状,该患者在系统治疗3个月后,病情控制良好,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考虑局部治疗。

图片166.png

开场致辞

王丹波教授、赵磊教授、李大鹏教授:本次会议主题是MDT诊疗,希望通过两个医院的交流、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图片167.png

学术分享

复发转移性妇科肿瘤药物治疗的困境及破局
杨卓教授: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晚期患者复发率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既往的单一化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抗血管生成以及免疫治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新希望,但不良反应、整体生存率改善不理想、经济制约等因素限制现有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的疗效。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口服给药方式耐受性及依从性更好,减轻晚期患者负担。此外,多种新型靶向药物,如MIRV、AVB-500、恩扎卢胺、Dostarlimab等在复发转移性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获益,尽管部分研究未达到临床终点或尚未完善,但这些获益仍为复发转移性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探索方向。

图片168.png

病例实战

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案选择病例分享
李志强教授:患者,女,57岁。2022年4月确诊为宫颈鳞癌IVB期,多发淋巴结转移。给予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派安普利单抗系统性治疗,3周期后影像学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后给予体外断层放疗,三维后装放射治疗,暂停暂停贝伐珠单抗,放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遂给予派安普利单抗维持治疗,持续CR至今。

图片169.png
山东省肿瘤医院赵苗青教授、王越教授、刘博文教授、高福锋教授、冯帅教授和吴倩教授围绕患者再次进展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展开讨论。
 
该患者为晚期宫颈癌,以系统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为辅,治疗过程规范。初始四药联合治疗获得PR,随后在免疫治疗+同步放化疗后获得CR,建议当前给予观察治疗,待出现淋巴结转移可再进行相关治疗。目前免疫治疗单药维持治疗疗效较好,后续添加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增加瘘发生的风险,建议继续免疫单药维持治疗,后续根据复发间隔时间、复发情况,个体化选择治疗。

图片170.png图片171.png

宫颈癌病例分享

徐兴远教授:患者,女,43岁,2019年8月诊断为宫颈HPV相关型腺癌IIA1期(T2a1N0M0)。行开腹子宫广泛性切除+双侧附件切除+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宫颈中低分化腺癌,浸润>1/2全层,阴道断端、宫旁未见癌;左髂内、左髂外、右髂内、右髂外、右闭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癌(1/2,2/5,2/2,1/3,2/5,1/2),右髂总淋巴结被膜内见癌细胞。修正诊断为:宫颈腺癌IIIC2p期(T2a1N2M0),补充放化疗4程,疾病稳定。2020年9月,阴道、盆腔、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给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药治疗,3月后复查CT:双腹股沟淋巴结缩小(PR),余大致同前(SD)。2022年8月复查PET-CT:骶前软组织增厚长33mm,SUVmax=6.3,局部复发,双肺多发转移瘤。给予卡度尼利单抗治疗3月后复查肺增强CT:右肺上叶(6mm)、右肺下叶、左肺下叶结节缩小,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持续单药治疗1年,至2023年9月,疾病稳定。

图片172.png
辽宁省肿瘤医院董越教授、董茜教授、李卓教授和朱延美教授围绕该病例诊疗过程进行了讨论。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该患者具有多种高危因素,回顾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初始放疗前缺乏全面的评估,在术后短时间内出现放射野内复发,可能是因为初始放疗剂量不足。患者在复发转移后,一线免疫单药治疗进展,二线双免治疗仍获得较好的疗效,证实了免疫治疗的疗效。如果再次出现复发,因时间间隔相对较长(无复发时间超3年),后续可考虑加化疗和放疗。

图片173.png

大会总结

两场"与医同晴-大咖An例说"云端研讨会聚焦HER2阳性乳腺癌以及复发转移性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进展,立足临床实践,对抗HER2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进行了深度交流。期待未来有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临床医生的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