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王立峰教授:什么是肺癌的精准治疗?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如何应对?

04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肺癌治疗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准化时代。肺癌,这一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其防治策略已经从一刀切的标准化治疗转向更为精细、个性化的方案设计。本期有请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王立峰教授,为我们详解精准医疗的理念与实践如何深刻改变肺癌的治疗格局,以及靶向治疗与个体化方案的应用取得的显著进展。


本期特邀专家—王立峰 教授

王立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肿瘤中心副主任;肺癌亚专业负责人
南京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肿瘤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常委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分会常委
中国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 委员
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医师分会常委
江苏省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精准医学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德国莱比锡圣乔治医院肿瘤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癌症中心临床访问医生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AOUS)免疫肿瘤科高级访问学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临床访问医生

肺癌精准治疗,为您量身定制的抗癌方案

王立峰教授:肺癌作为我国男女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防治与治疗进展备受关注。自2004年前后,肺癌治疗从基于组织病理学分类的传统时代,迈入了精准医疗的新纪元。当时,肺癌主要分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等类型;而今,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精准诊断和靶向药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上实现了个性化与精准化。

分子诊断如今在肺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的有力依据。肺癌的靶向疗法依赖于精确的分子分型,从而实现诊疗的高度定制化。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肺癌治疗经历了从传统的化疗到基于分子诊断的靶向治疗,再扩展至当前流行的免疫治疗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疗法的变革。2005年,首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标志着肺癌精准治疗新时代的到来。此后,EGFR-TKI相关研究迅猛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此外,针对罕见突变如BRAF、MET、KRAS等驱动基因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并已研发出相应药物投入临床使用。

鉴于我国庞大的肺癌患者基数,即使是罕见突变,其绝对患者数量亦不容忽视。目前,针对这些罕见靶点的药物已有初步研究成果和临床数据,预示着随着靶向药物的持续迭代,更多原本无法针对性治疗的靶点有望被攻克,从而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期限和提高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如何应对?

王立峰教授:近年来,基因诊疗技术发展迅猛,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逐渐拓宽,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繁荣背景下,多款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已成功纳入医保目录,这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双重意义:不仅大幅减轻了经济压力,也为更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肺癌靶向药物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也伴随着对其独特副作用日益增长的关注。其中,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发生率超过70%,尤其是以广泛应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例,因其特异性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正常皮肤及黏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大部分患者在用药期间会出现轻微的皮肤反应,如瘙痒、皮疹、粉刺等。对此,保湿处理至关重要,建议患者使用温水而非过热水沐浴,并涂抹保湿剂如尿素软膏以缓解瘙痒感;同时,避免用尖锐物品刮挠瘙痒部位,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并加剧不适。对于少数严重痤疮或皮肤破溃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至皮肤科接受专业治疗,以有效管理皮肤不良反应。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口腔黏膜受损这一常见副反应。许多患者在服用靶向药物后会发生口腔溃疡或黏膜炎症。此时,除了增加膳食中的锌摄入以及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有助于黏膜修复的营养素外,还需患者注意饮食温度适宜,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烫食物,并加强口腔清洁护理,有利于溃疡愈合。

此外,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某些肺癌靶向药物,特别是针对VEGF、VEGFR等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轻微升高血压,甚至诱发头晕等症状。对于因药物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问题或用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则强调定期监测血压、按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并控制饮食中钠盐摄入量,以有效防控靶向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影响。

消化道反应同样是靶向药物较为常见的毒性反应。这类药物通过调节体内VEGFR等分子,可能干扰胃黏膜功能,造成轻度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甚至是腹泻、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大部分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如少食多餐、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来缓解。但若出现剧烈胃痛、腹胀、呕吐,甚至影响进食等严重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

在呼吸系统方面,靶向治疗有时会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变化,尽管多数症状源自肺部肿瘤本身,但靶向药物也可能抑制肺部细胞增殖,加剧原有刺激症状,极个别情况下还可能诱发间质性肺炎。虽然间质性肺炎在所有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发生率较低,但对肺功能较差、有长期吸烟史或慢性肺部疾病背景的患者来说,风险相对较高,故而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尽管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不高,一般无需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但在用药过程中,一旦患者突发咳嗽加重、气促、发热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确诊为靶向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肺炎后,首要任务是停用相关药物,并针对肺炎进行治疗。至于是否重启靶向药物,应在治疗间质性肺炎后,根据当时病情的具体情况,由患者与医生共同评估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总结

王立峰教授:肺癌精准治疗在极大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全面关注并妥善管理伴随而来的副作用。通过对靶向药物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与干预,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实施个体化治疗,最大化药物疗效,最小化治疗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医疗政策的支持,肺癌精准治疗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命的延续与质量的提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elod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