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瑞君教授: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是什么?如何识别早期症状?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04月24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和胃癌作为我国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这两种癌症的病因及其早期发现方法至关重要,因为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期有请到郑州人民医院肿瘤科李瑞君教授和大家探讨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以及如何早期发现。

本期特邀专家—李瑞君 教授

李瑞君
肿瘤内二科主任

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肿瘤与炎症专委会 常委
郑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精准治疗分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肺癌分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5项,发表SCI论文1篇。

食管癌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早期发现?

食管癌在我国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其病因,尽管癌症的诱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可归纳为两大类:内因和外因。

首先,内因即我们的基因状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基础因素。

其次,外因则与日常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当前研究已证实,长期食用霉变食物,以及过多摄入油炸、过硬、过辣、过咸或过烫的食物,都可能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因此大家应特别关注自身的饮食方式。

接下来谈到诊断问题,食管癌的诊断本身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早期食管癌往往容易被忽视。在肿瘤治疗中,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若能及时诊断并处理,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可以与良性肿瘤相媲美,经早期手术后,通常不会复发。然而,当肿瘤发展至晚期被发现时,由于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即使切除原发病灶,复发风险依然极高。

作为普通人,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尽早识别早期症状,并尽快确诊。食管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如胸骨后的不适感、吞咽时轻微哽噎、异物感、闷胀感或灼热感等,这些易被忽略的症状需引起重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食管癌会由早期进入进展期,此时的症状将变得更为典型,例如持续加重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贫血、体重下降等局部常见表现。

当疾病进一步恶化至晚期食管癌阶段,不仅原有症状加重,还会出现周边组织受压及远处转移的现象,比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侵犯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引发打嗝,以及可能出现的肝转移(伴随腹胀)和骨转移(表现为骨骼疼痛)等症状。随着肿瘤负荷不断增大,病人体内的营养大量消耗,最终会陷入极度消瘦和衰竭的状态,也就是恶液质状态。总结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抓住早期症状至关重要。一旦身体发出任何微小不适信号,应当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无恙则安心,发现问题也能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从而全面维护身体健康,避免重大健康问题的发生。

胃癌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早期筛查?

在中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其生存率与疾病分期紧密相关。目前数据表明,中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低于30%,而早期胃癌在经过规范化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则可超过90%。值得注意的是,胃癌大部分属于散发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因此,识别自己是否为胃癌高危人群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非家族遗传性的人群,40岁及以上并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者应被视为高风险群体:

居住在胃癌高发地区;

携带Hp感染;

曾经患有胃癌前病变;

家族中有异地亲属患胃癌;

存在其他胃癌相关的环境风险因素。

而对于具有家族遗传性疾病背景的人群,则需要特别警惕。如有以下情况,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患有幼年性息肉综合征;

有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家族史;

患有Lynch综合征。

要知道,筛查胃癌其实相当便捷有效,主要手段就是胃镜检查。胃作为空腔脏器,仅通过CT或彩超等外部检查难以洞察内部状况,容易遗漏胃癌的存在。因为胃壁薄且为空腔结构,唯有胃镜才能准确发现早期胃癌。所以,对于高风险人群,强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必须做胃镜检查。一般而言,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有过Hp感染史或者萎缩性胃炎症状的人,在必要时可以考虑接受胃镜体检。若首次胃镜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后续可以每3至5年复查一次;若发现问题,则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查胃镜的频率。

最后,除了定期筛查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注意规律饮食,尽量避免食用烧烤类食品、腌制食品以及隔夜食物,这些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感谢大家的关注,以上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付诸实践。

总结

请大家务必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处信号,积极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这两种癌症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我们共同致力于提升健康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Rex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