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元方教授、王小忠教授:加强胃肠外科规范化、同质化诊疗,助力粤东地区胃肠肿瘤防治体系建设

04月25日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早诊早治策略广泛落地以及治疗手段不断丰富,消化系统肿瘤的整体预后获得显著改善。为推动我国消化道肿瘤诊疗规范化,助力区域内诊疗水平同质化发展,“激扬名院行”系列活动隆重开启。本期活动中,【肿瘤资讯】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元方教授汕头市中心医院王小忠教授分享本院肿瘤防治重要举措及成果、胃癌早诊早筛突破以及未来肿瘤防治工作展望。

聚焦消化道肿瘤规范化诊疗,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李元方教授:癌症防治已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癌症防治行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癌症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为根本,以个体化治疗为特色”的医疗理念。为切实回应健康中国的相关目标,已开展科学前沿研究、以优化专科布局为切入点,以科技创新驱动肿瘤防控能力的全面提升,牵头建设的环绕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得科技部批准。

我院于2009年成立胃外科,作为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联合学界优势力量,牵头撰写了《CSCO胃癌诊疗指南》,大力推广规范化治疗理念,指导优化从胃癌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康复服务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推动完善省-地市-县胃癌防治网络和诊疗质控管理体系。在注重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作为中国抗癌协会专委会成员,也主动发挥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每年举办“胃癌高峰论坛”、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治疗学习班”等,促进了前沿知识与技术向基层医院的延伸,推动区域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王小忠教授:健康中国2030癌症的防治目标,包括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的增强、规范化诊疗水平的稳步提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等。围绕这些工作目标,一方面要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另一方面要加强癌症诊疗的规范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目前,诊断消化道早癌的最常用的手段主要是消化内镜。为规范并做好胃镜早癌精查工作,我院于2020年率先加入了广东省胃镜早癌精查联盟,参与制定了早癌诊断的流程与规范。目前在汕头市,我院早癌筛查发现率最高、病例数最多。同时,我院定期举行学术交流,组织消化内科和普外科医生进行培训,提高早癌的检出率,推动政府重视胃癌早诊早治工作,让更多患者受益。

普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我院特色专科之一,承担着粤东地区普通外科疾病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工作。早在2004年,就率先在粤东开展了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已成熟开展各类完全腹腔镜下的高难度手术,比如完全腹腔镜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胃癌根治、食道裂孔修补以及结直肠癌手术。同时,也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下胃肠手术、胰腺手术、肝脏手术等一批新技术,旨在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优化诊疗模式,为遏制癌症死亡率上升,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标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学科联动+院际合作,推动胃癌早诊早治水平提升

李元方教授:胃外科现有3个病区,共计床位95张,每年诊治新发胃癌患者接近两千例,位居全球胃癌中心前列。病患吸引力辐射华南圈外乃至东南亚地区。先后开展了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改良消化道重建手术、围手术期放疗等胃癌诊治领域的先进诊治方法,并积累了数千例胃癌手术经验。最近几年机器人手术等新技术开始引进肿瘤外科领域。经过实践和发展,其在胃癌中应用越来越多,早期胃癌的机器人手术已经很成熟了。胃外科在近10年以来,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处于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我科以科研为抓手,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探索,培养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术团队,具备坚实的研究基础,先后获得科研基金37项,其中中国国家基金11项,省部级基金14项, 发表SCI论文125篇,牵头6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此外,还依托了广泛的院际间合作,增强产学研整体实力。联合开展了基于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实践,促进诊疗方案更趋于完善,切实增强疗效。另一方面,在高难度手术、胃癌MDT、腹腔镜、内镜创新技术上联手开创性的探索,填补了粤东地区多项技术空白。同时,集医疗、科研及教学为一体,促进人才培养,对于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王小忠教授:为进一步提高胃癌早筛早诊早治能力,我院内镜中心常规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旨在通过该举措畅通内外科技术交流与协作,充分发挥目前粤东最大型的内镜中心的诊疗优势,开展无痛胃镜检查以及活检技术、超声胃肠镜检查及穿刺术等。内镜检查发现早癌后,也可通过内镜进行手术治疗,实现患者早诊早治。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其中一项常规手术。不论是内镜中心还是胃肠外科,均可常规开展ESD切除内膜腺癌。该举措减轻了患者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更好发现胃肠道病变的情况。同时,推进了一批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如隧道内镜技术、胃镜下贲门环肌切开、ESD等技术,从而推进了粤东地区内镜技术的提升,使患者充分享受到跨学科协同发展带来的就医体验的提升。

通过学科联动推动医研协同发展,开创了独有的“病例早餐”MDT多学科会诊,即每周一和周三早上7点,邀请放射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等不同专科医生开展病例讨论、会诊,已为数万名患者提供了更专业、全面的诊疗意见。诊疗意见综合后,为更多胃肠道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发挥自身亚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疾病治疗更趋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

除了在医院内联动之外,积极拓展院际间合作,联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等单位开展了“全程新辅助治疗对比常规放化疗提高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肛率的Ⅱ期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开展的NEOCRTEC研究,此两项研究均纳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中。目前,已有两项研究成果在ASCO及ESMO大会上公布,并于国际外科顶级期刊《 Annals of Surgery》(影响因子 13.787)及《临床肿瘤学杂志 JCO 》(影响因子 45)上发表。同时,从2009年我院就于粤东地区联合举办行业高峰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手术演示的方式,为众多同道展示我院临床及研究成果,以促进专科交流,极大地提升了粤东整体胃肠道肿瘤诊疗及微创技术发展。

区域协同共谋专科发展,打造粤东地区医疗高地

李元方教授:首先,我院将加强新技术的联合探索。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手术是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后续,胃外科可大力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微创手术等尖端治疗模式,助推患者快速康复。但机器人手术是否能够替代传统开放手术还未可知,因为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所以临床上还需要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希望借助院际间合作为合理选择诊疗方案提供更多依据。

其次,还需推动难点问题达成专家共识。针对目前尚未开展全国性的胃癌筛查计划,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配置,结合区域情况以及胃癌流行病学现状,寻找适合的早期胃癌筛查方法,仍需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提供科学证据。将进一步联合各医疗机构,深入交流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实践。

最后,期待能带动基层技术水平的提升。依托粤东地区普外科学界的品牌活动,如粤东普通(胃肠)外科腹腔镜技术高峰论坛、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等,不仅及时分享交流普外科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也吸引尽可能多的基层学员前来学习,为提升基层胃癌治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小忠教授:首先,探索更高效的筛查方案。高质量胃癌高危人群风险预测模型的加入,有利于增强胃癌筛查效能。但在应用到大样本之前,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证结果。联合开展一些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可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观察模型的长期效果和效益,从而实现人群分层筛选,提高筛查效能。这是提升筛查效能的一个模式,但其能否真正提升还需从具体分层及技术实施中得以验证。

其次,搭建普外科学术交流平台。作为中国抗癌协会MDT联盟副主席单位,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学组的委员单位等,我院通过承办粤东普通(胃肠)外科腹腔镜技术高峰论坛,每年一度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粤东普通外科腹腔镜技术高峰论坛”,打造粤东地区乃至广东省内外重要的一个普外科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基层医务人员能系统学习领域内的前沿知识与技术。该交流平台已经召开了15届,不仅为粤东地区医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全国交流的机会,还成为展现粤东地区医生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推动区域专科联盟发展。我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致力于帮助区域内基层医院提升专科能力,让更多基层的医务人员能够系统学习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和知识。通过与潮安区人民医院、揭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潮阳区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的建立专科联盟,也通过与基层医生医院普外科开启科室间的合作帮扶项目,与其开展学科学术联动,推动基层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基层医院送技术、送指导,帮扶他们逐步掌握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等一系列高难度四级手术,为当地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等难题。

编者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胃癌诊疗需规范化、专科化,切实推进癌症防治工作落地,实现诊疗水平同质化发展。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石是,胃癌领域中高质量循证研究证据的持续积累。CheckMate-649研究的成功,改变了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格局。2024年ASCO-GI大会公布CheckMate-649研究4年长期随访结果,在中国亚组(CPS≥5)中,4年生存率达25%(HR=0.56),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4%;ORR接近70%,大部分患者从治疗中收获良好应答。而对第18周达PR或CR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达43%(化疗组仅为18%),中位OS为23.3个月。此次公布的4年随访数据与既往研究结果趋势一致,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为患者带来的长期生存获益,使CheckMate-649研究再次刷新最长生存随访时间,也使纳武利尤单抗成为真正意义上将ORR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

李元方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胃外科副主任

《CSCO胃癌诊治指南》执笔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胃肠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肿瘤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胃肠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王小忠 教授
汕头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大外科主任、普外一科主任、普外三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际肝胆协会中国分会委员
国际胃肠肿瘤外科医师(IASGO)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腹腔镜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微创外科学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结直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汕头市医学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1506-CN-2400297 

责任编辑:Maria
排版编辑:Mia



领新版指南,先人一步>>
查看详情

评论
04月27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越来越多,获益也会更佳
04月27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
04月25日
石常庆
沛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