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超凡联盟】郝光军教授:任重道远 | 多维度促进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

03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获得了长生存。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免疫治疗的方案非常复杂,如何保证治疗规范化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期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榆林市第一医院郝光军教授分享晚期肺癌免疫治疗规范化的心得体会。

本期特邀专家—郝光军 教授

郝光军
主任

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诊疗中心主任 硕士生导师
中国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装备技术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基础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西部放疗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
榆林市抗癌协会主任委员
榆林市肿瘤质控中心主任
陕西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免疫已经成为晚期NSCLC治疗新基石

郝光军教授:肺癌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肺癌治疗已由传统化疗模式,进展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时代,为许多肺癌患者提供了更高的治愈率和更多的获益。

随着一系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的陆续成功,免疫治疗或者是单药或者是联合,免疫单药或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非鳞状NSCLC患者一线治疗的新模式。对于鳞状NSCLC患者,经典传统治疗方案同样为含铂双药化疗,但随着RATIONALE 307等研究的成功,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药物疗效优秀,鳞癌也进入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从过去的缺医少药到现在可供选择的药物非常多。免疫治疗的临床广泛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大的生存获益和更长的生存时间。   

肺癌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也使免疫联合化疗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目前国内多个产品已经获批上市,并且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推荐。目前肺癌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已经实现了从非小细胞肺癌到小细胞肺癌,从晚期后线治疗到一线治疗,从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及免疫辅助治疗的全覆盖。越来越多的免疫治疗药物适应证已经纳入医保,无论三甲医院还是基层县级医院,都能得以广泛应用。而且现在医保纳入以后药价便宜,患者能够承受,所以免疫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新基石。

我国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管理存在不足

郝光军教授:虽然多种免疫治疗药物已被纳入医保政策,但我国在肺癌免疫治疗方面的使用现状仍不够理想。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免疫治疗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部分问题也随之暴露。根据我国真实世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研究数据,平均用药周期为4周期左右,远低于免疫治疗临床指南及共识的推荐时长。早期开展研究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两年左右,但现阶段免疫治疗疗效显著提高,因此治疗周期缩短,使用期间因未及时感知疗效而中断用药的情况较多,不应轻易中断治疗与化疗有所不同,免疫治疗的效应需要时间释放,过早停用或将使约50%的患者生存和预后出现明显变差,形势不容乐观。

免疫治疗特点是相对起效慢,需要疗程较长了,没有用到足够的疗程,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免疫治疗过早的停药会对患者生存和预后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主要的问题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免疫治疗的起效判断时间过早,导致部分产生免疫获益的患者过早停药,损失获益的机会。因此,评价导向应更准确地反映免疫治疗的效果。

第二,对评估为SD和PD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获益认识不足,导致不必要的免疫治疗终止。需要对评估手段或评估方式进行规范化,在评估结果之前,应慎重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

第三,对于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不规范,需要注意对于无需停药的轻度不良反应,应继续免疫治疗。甲功和血糖的变化是最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应该加强关注。

综上所述,我国免疫治疗规范化用药现状提升空间很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治疗率。

遵循指南,助力肺癌免疫治疗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

郝光军教授:一直以来,肺癌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高质量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是降低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改善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有效工具,是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其次,临床患者情况错综复杂,对于免疫治疗首次评估为SD的患者,推荐继续治疗,四周期导入治疗后再评估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免疫治疗是否获益。应充分了解免疫治疗反应的个体化差异,提前终止免疫治疗潜在影响患者免疫治疗的获益。总体来说,只有结合肿瘤的特征,治疗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才能通过优秀的、规范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最后一点,质控指标体系也是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医疗质控指标体系,对于加强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卫健委印发了2023年版《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提到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各种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的安全。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1日
赵昌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 | 肿瘤内科
点赞郝主任
03月21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一直以来,肺癌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03月20日
苗福豪
临沂市人民医院 | 肝胆胰外科
感谢分享,收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