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多种治疗方案失败怎么办?中肿这一研究提供新选择

03月06日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赵洪云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了题为“新型抗CD137激动型抗体ADG106的临床前特性,以及治疗晚期复发转移和难治性实体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报告”的临床试验文章(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作为一个新的免疫治疗靶点药物,ADG106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多种抗癌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抗肿瘤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然而,免疫治疗仍面临诸多困境。目前获批的肿瘤免疫抗体仅局限于阻断T细胞免疫检查点,如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即使是大获成功的PD-1抗体,在肿瘤患者中的响应率也只有20%-30%。因此,急需更多和此类机理独立互补的药物,并通过单用或联用进一步增强抗肿瘤疗效。


CD137是近年新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是一种新的共刺激信号分子。已有的研究表明,CD137作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对抗原依赖的T细胞的活化及其增殖和长期存活起重要作用。CD137信号通路还参与记忆性T细胞的产生,以使机体获得对同一疾病长久的免疫。


ADG106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针对CD137靶点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Ig)G4亚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配体阻断型的抗CD137的激动剂。临床前研究表明,ADG106具有以下药效学特性:1)ADG106特异识别和结合多种属的CD137并具有T细胞免疫激动剂的功能;2)ADG106在体内对多种小鼠同源肿瘤模型起着显著的抗肿瘤药效,并且这一药效伴随着增强的T淋巴细胞对肿瘤组织的浸润;3)ADG106与抗PDL1抗体联合能够增强体内抗肿瘤疗效;4)ADG106可能会诱导抗肿瘤免疫记忆反应的产生。


基于ADG106在临床前研究中令人鼓舞的结果,赵洪云、张力教授带领团队启动了ADG106治疗晚期复发转移和难治性实体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


640 (1).png

研究示意图

该研究一共纳入62名患者,其中51/62例(82.3%)为晚期实体瘤患者,11/62例(17.7%)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结果显示,ADG106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较轻,可耐受,且大部分不良反应可控。对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疾病控制率为47.1%;而对于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5%。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5.9个月。


综上,本研究证实,ADG106作为靶向CD137的免疫激动剂抗体,有着不同于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抗体的作用机制,治疗晚期复发转移和难治性实体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为多种抗癌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马宇翔副主任医师、罗繁博士后、张阳副主任医师、刘倩雯护士长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306100048.png

张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科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肺癌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CACA)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40306100125.png

赵洪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I期病房主任,临床研究部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肺癌精准治疗及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健康中国2030》肿瘤健康之“肺癌规范化诊疗”项目组专家顾问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羊城好医生


微信图片_20240306100228.png

马宇翔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精准治疗与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


640.jpg

罗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师、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及转化研究。作为第一/共一作者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AMA Network Open,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及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来源:临床 研究部

文:马宇翔、罗繁

编辑: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周昕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