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洞察趋势,悉知未来】酣畅淋漓圆桌荟之DLBCL领域NEJM盘点

02月19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连年攀升,是近10年来增速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和方案的不断增加,对于临床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经验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肿瘤资讯】携手国内众知名淋巴瘤领域的专家,创新引领,携手共进,打造全新访谈类栏目《酣畅淋漓圆桌荟》。聚焦领域热点,立足指南推荐,结合诊疗理论与临床实践,助力淋巴瘤学科发展以及规范诊疗再上新台阶。


本期“圆桌荟”隆重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线下聚首,共同针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研究进展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探讨。

《酣畅淋漓圆桌荟》之DLBCL领域研究进展

本篇精华指引

1、ZUMA-7研究对DLBCL治疗的临床启发

2、如何提高一线DLBCL治愈率的治疗策略探索

  • 精准分型用于指导治疗的探索之路还需上下求索

  • 超越R-CHOP的一线治疗方案的探索从未停歇

  • 双表达、老年、结外受累、高危DLBCL患者治疗新探索

ZUMA-7研究对LBCL治疗的临床启发:推动CAR-T疗法的应用时机前移

李志铭教授: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ZUMA-7研究是一项国际、III期、随机临床试验,旨在比较CAR-T疗法与常规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LBCL)的疗效。ZUMA-7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分别为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ZUMA-7 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缓解率方面:CAR-T组ORR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ORR率分别为83%和50%。2)OS获益方面:中位随访47.2个月,CAR-T组的OS获益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31.1个月。CAR-T组、常规治疗组4年OS率分别为54.6%、46%,CAR-T组显著降低LBCL患者死亡风险27.4%。3)PFS方面:后续治疗等相关因素会影响OS获益。因此,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 是非常关键评估指标。ZUMA-7研究中CAR-T组的中位PFS显著长于常规治疗组(14.7个月vs 3.7个月)。4)安全性方面,CAR-T疗法与常规治疗各有千秋。CAR-T疗法在骨髓抑制方面AE发生率较低。

周可树教授:ZUMA-7研究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此研究证实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案,CAR-T疗法可显著改善一线免疫化疗难治以及早期复发LBCL患者预后,奠定了靶向CD19 CAR-T疗法作为LBCL二线治疗方案的重要地位。CAR-T疗法应用时机前移改善更多患者预后,推动了临床治疗理念的更新。更有意思的是,年龄大的患者不适合 HDT-ASCT 治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ZUMA-7显示年龄本身不应成为考虑CAR-T细胞治疗的障碍。

基于精准分型的治疗,探索之路漫漫,需上下求索

周可树教授:约30%~40%的DLBCL患者对于R-CHOP无效,高危患者的预后差。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识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现在学术界的热点和难点。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精准治疗尤其热门。那么,现在的精准分型是否可以指导一线治疗呢?

邹立群教授:精准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个人认为,精准治疗目前而言要真正用于临床实践中还相对困难。针对DLBCL的分子分型,比如基因分型4分型、5分型、7分型,都应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就7分型而言,仅仅约64%的患者可以进行分型,还有30%以上的患者无法实现精准分型。因此,精准分型是否可以指导一线治疗仍需要探索。

探索超越R-CHOP标准方案,从未停歇

周可树教授:R-CHOP目前仍是DLBCL一线标准治疗方案,领域学者在超越R-CHOP疗法的临床探索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如改变R或者改变化疗方案、联合新型药等。请各位教授谈谈超越R-CHOP的探索心得?

李志铭教授:R-CHOP一直是领域学者期望超越的标准治疗方案。经过二十多年探索,无论是GOYA研究中更换R的G-CHOP方案,还是增加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R-CHOP,或者是增加靶向药物和增强化疗强度,诸多研究均未超越R-CHOP的疗效,仅POLARIX研究中的Pola+R-CHP方案挑战成功。

BTK抑制剂联合R-CHOP方案成为双表DLBCL的探究新方向

邹立群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应用泽布替尼+R-CHOP(ZR-CHOP)治疗双表达DLBCL患者。入组31例患者,初步评估了ZR-CHOP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ORR率、CR率分别为100%、93.5%。总体而言,ZR-CHOP方案一线治疗双表达DLBCL获得了较好的治疗疗效,且总体安全性可控,未发现因泽布替尼加入而增加R-CHOP的不良反应。

新一代BTK抑制剂或为老年DLBCL患者Chemo-free方案的基石药物

周可树教授:PHOENIX研究结果显示伊布替尼+R-CHOP在老年患者生存获益下降,可能主要受毒副作用的影响。老年DLBCL患者无法耐受化疗,Chemo-free方案将是老年DLBCL患者治疗的主流趋势。BTK抑制剂不仅可单药应用,还可以分别与利妥昔单抗和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是Chemo-free方案的基石药物。国内多个中心都开展了Chemo-free方案的探索。比如,我们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探讨了泽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初步结果显示老年DLBCL患者可从Chemo-free的治疗方案中获益。此外,泽布替尼单药治疗CD79B突变DLBCL患者,发现泽布替尼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性。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澎教授团队在2023年ASH上报道了泽布替尼联合Pola+R治疗初诊Frail老年DLBCL的研究。结果显示,CR率高达100%,耐受性良好。可见,泽布替尼在老年DLBCL患者中具有良好应用优势,且药物可及性和性价比较好。

基于新一代BTK抑制剂的联合方案或可改善结外受累DLBCL预后

李志铭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相关数据显示,结外受累DLBCL患者占比超过55%;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数据显示其结外受累患者占比超过2/3左右,远高于美国结外受累DLBCL患者比例34.5%。因此我国DLBCL患者的治疗面临着更多挑战。在临床工作中,国内诸多专家对结外受累DLBCL的治疗方案进行了探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彩霞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新诊断non-GCB结外受累DLBCL患者,分别接受泽布替尼+R-CHOP方案或R-CHOP方案一线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泽布替尼+R-CHOP的缓解率为91.3%,PFS显著优于R-CHOP。其他相关研究也在尝试中,如ZR-CHOP治疗结外受累的DLBCL患者、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等;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或阿糖胞苷治疗PCNSL等等。由此可见,泽布替尼在这些淋巴瘤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高危DLBCL患者的一线方案尚存争议

邹立群教授:对于高危DLBCL人群一线治疗方案目前尚未统一。对于如何定义和治疗高危DLBCL患者,目前尚有争议。同时,临床研究中入组的高危患者也未统一,这对统一一线治疗方案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高危DLBCL患者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主要集中于增强化疗、单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 PD-L1单抗、Chemo-free、CAR-T疗法以及双抗。我们期待这些研究公布更多数据,为临床实践改善高危患者预后提供循证支持。

总结

本期《酣畅淋漓圆桌荟》期间,与会专家针对DLBCL领域CAR-T治疗时机、超越R-CHOP方案以及改善高危、老年、结外受累亚组预后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了详实讨论,对2023年DLBCL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观点解读。希望本期节目能为业内学者提供一些思想碰撞的火花,启发更多的思考,进而开展更多的临床探索,为改善DLBCL患者预后添砖加瓦!

下期《酣畅淋漓圆桌荟》将聚焦于BTK抑制剂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领域(CLL)的前沿热点,与大家共同探讨CLL的治疗新思维!

——本期访谈嘉宾李志铭教授、邹立群教授、周可树教授(从左至右)合影

专家简历

 

邹立群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科副主任,淋巴瘤专业带头人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康复整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候任主任委员

李志铭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
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副秘书长、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生育力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周可树
博士、主任医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
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河南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
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获临床型博士学位,师从全国著名的淋巴肿瘤专家邱录贵教授。擅长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课题,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近几年作为PI主持了100余项淋巴瘤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多中心的新药临床试验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2月20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精准分型是否可以指导一线治疗仍需要探索。
02月20日
邓新献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医院 | 骨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2月20日
莫世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肝胆胰外科
洞查血液系统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