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后报道】2023食管癌年终盘点—晚期食管癌的进展及未来精准治疗的探索方向

2023年12月21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3食管癌领域研究进展颇丰,为全方位回顾和梳理2023食管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指引2023年食管癌治疗发展新方向,2023年12月16日,2023食管癌年终盘点线上会议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众多食管癌领域领军人物齐聚,围绕晚期食管癌治疗及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探索等多个专题内容和热点话题,分享学术观点并进行高层次交流与探讨。【肿瘤资讯】特此整理会议精粹,以飨读者。

片1.png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分别进行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表示,本次食管癌年终盘点大会是良医汇主办的全国性会议,大会邀请了国内多位食管癌领域大咖,围绕晚期食管癌围术期、一线、二线重磅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探索热点,展开学术分享及探讨。期待通过本次学术盛宴的深度盘点与交流,促进食管癌诊疗规范化、精准化,同时进一步推动我国食管癌治疗的发展。
片2.p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

片3.png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

盘点精要

PART01 Ÿ 可切除性食管癌治疗进展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伟剑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传华教授分别盘点了2023年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术期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和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术期治疗2023年终盘点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傅剑华教授

片4.png在新辅助放疗和化疗方面,Neo-AEGIS研究探索了三联疗法在局晚期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的疗效,但该结果非劣效于CROSS方案的新辅助放化疗(nCRT)疗效;CMISG1701研究也探索了nCRT对比新辅助化疗(nCT)联合微创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疗效,对于cT3-4aN0-1M0 ESCC患者, nCRT联合手术并没有显著改善总生存期(OS)。
在新辅助免疫治疗方面,特瑞普利单抗+nCRT在ESCC中的结果表明,该联合方案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对比放化疗方案,无明显提高;REVO研究显示,新辅助卡瑞利珠单抗+化疗不劣于nCRT方案,最终结果值得期待;我国在一项II期研究探索PD-1单抗+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胃或胃食管交界癌(GC/GEJC)的治疗中,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显示出抗肿瘤活性,有待进一步验证;1b期研究NATION-1907也显示PD-L1单抗加选择性辅助治疗模式在ESCC领域的临床获益,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辅助治疗方面,ATTRACTION-5研究表明,O药+化疗术后辅助治疗III期GC/GEJC未达到研究主要终点,即术后辅助中是否加入化疗对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 无影响。VESTGE研究也显示,双免联合较nCT和手术未能改善胃食管腺癌(GEA)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

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进展

讲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传华教授

片5.png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方面,nCRT或nCT为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在NIC-ESCC研究、PALACE-1研究、NICE研究等众多临床研究中显现,但仍需要长期生存数据来进一步验证药物的最佳用药时机及用药方式;新辅助免疫联合nCRT方案中,放疗剂量、放疗靶区、放化疗的顺序等的探索仍需进一步开展,以指导临床选择;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方面,PD-1单抗与化疗联合方案在ESCC领域取得令人欣喜的结果,但仍有诸多问题需探索,如新辅助治疗周期数、特殊人群等,临床仍需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在食管癌辅助治疗领域,CheckMate577研究开启食管癌辅助免疫治疗时代,尽管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放化疗非pCR患者中疗效明确,但临床仍需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人群的辅助治疗方案。

讨论环节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艺教授:免疫治疗已在晚期食管癌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取得多项高级别循证证据,并获指南重磅推荐。按照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免疫治疗势必将向前线治疗推进。但在食管癌围术期领域,新辅助治疗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可参考其他瘤种的研究;其次,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的时机、放疗剂量等也需要大型临床研究验证并解决相关问题;对于可切除食管癌的临床终点的选取,也可参考胃癌中无事件生存时间(EFS)这一终点,在主要终点pCR率基础上加入EFS终点,或可使食管癌相关研究更具意义。

片6.png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艺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杜春霞教授:食管癌免疫微环境良好,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提供基础,未来免疫治疗的加入已是趋势。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治疗较为敏感,本院研究显示,该化疗联合方案在新辅助领域的pCR达30%~40%,新辅助方案加入PD-1单抗后患者的pCR率达44%,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70%+,因此免疫治疗前景广阔。食管癌相关临床试验的替代性终点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考虑,疗效终点除pCR率外,MPR作为终点需要进一步细分,EFS可作为终点目标。

1703074714569.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杜春霞教授

PART02 Ÿ 晚期食管癌治疗进展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牛作兴教授主持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祥瑞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刘俊教授作为讲者分别盘点了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相关研究,以及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领域的探索。

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的探索和思考

讲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孟祥瑞教授

片7.png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已全面进入免疫时代,多项随机对照研究为晚期食管癌一线单免联合化疗奠定地位,但接受免疫治疗方案患者的OS仍未超过2年,客观缓解率(ORR)也有待提升。因此,在免疫治疗基础上做“加法”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免疫+靶向+化疗方面,如LEAP-014研究探索了K药+仑伐替尼+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食管癌;在免疫疗法加化疗的基础上加安罗替尼的四药联合II期研究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结果;HLX07单药或联合疗法在ESCC中的II期研究也进行了探索;在双免+化疗方面,advanTIG-105研究、SKYCRAPER-08研究、SHR-1701研究等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系统性治疗+放疗方面也进行了多项研究,如单臂II期PALEO研究中同步放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姑息性治疗伴有吞咽困难寡转移食管癌,期待相关结果的公布,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生机。
另外,由于ESCC患者并不均适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因此在免疫治疗基础上“减法”的探索中,双免模式O药+伊匹木单抗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和持续缓解;免靶联合中PD-L1单抗+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初步结果亦较为良好;MUC1靶向CAR-T细胞联合PD-1敲除的独特免疫治疗模式正在进行当中。未来,对于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的探索,包括生物标志物的局限性和优化方向、肿瘤TIME分型、ESCC多组学图谱及肿瘤免疫逃逸等。

缔造最长生存,开启未来之门——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讲者:上海市胸科医院刘俊教授

片8.png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获益有限,预后不理想。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食管癌患者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标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食管癌中大量聚集,食管癌中多偏向M2型TAM,与食管癌患者生存获益较差显著相关。临床上治疗此类食管癌患者的单抗类药物需对抗体Fc段进行改造,以避免因巨噬细胞导致疾病超进展的发生。其中,替雷利珠单抗有别于其他PD-1单抗,Fc段经过独特改造去除了抗体与TAM FcyRI的结合能力,抑瘤作用不受TAM影响,抗肿瘤活性更强,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更多获益。RATIONALE-306研究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生存获益达到新高度,中位OS高达1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从5.6个月提高到7.3个月,ORR提升21.2%,缓解持续时间(DoR)更长。RATIONALE-302研究实现全球全人群显著获益,替雷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的中位OS高达8.6个月,ORR提高2倍,DoR显著延长。目前,免疫治疗已成食管癌治疗基础方案之一,替雷利珠单抗凭借2项高质量、高水准、显著获益的研究结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带来最优选解。

晚期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的探索和思考

讲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

片9.png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5年生存率低于5%。目前指南推荐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然而,对于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进展的食管癌患者尚无公认的治疗标准。目前,临床针对此部分人群的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如对于进展后不同人群的划分,不同耐药模式的区分、ICI治疗失败的原因的探查及影响免疫再挑战疗效的相关因素的梳理,以期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指导。在食管癌二线免疫治疗药物方面,选择合适的探索联合疗法或者应用其他新型ICI克服耐药是未来重点探索方向,包括联合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与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的联合;抗EGFR单抗单药或与免疫治疗联合策略;联合FGFR抑制剂等。另外,潜在靶点的探索亦可能是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向之一,如PD-L1/TIM3和PD-L1/TIGIT组合可能是免疫联合治疗的潜在靶点,GITR和BTLA是DNA损伤修复基因(DDR)-silent ESCC患者的潜在免疫治疗联合靶点,可增强PD-1抗体和化疗的疗效。最后,单一生物标志物不太可能准确预测ICI 疗效,未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来构建多维、多变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多平台动态检测,从而得到预测性能最佳的综合预测标志物,指导临床治疗。

讨论环节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林小燕教授:放疗在食管癌上段的应用可同手术相媲美,免疫治疗的加入对晚期食管癌从后线到围手术期治疗结局产生重大改变。多项临床研究证实,nCRT/nCT联合免疫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pCR率高,OS更长。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食管器官的保留尤为重要,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患者的监测对食管癌结局有很大影响,后续对于新辅助后达pCR、cCR或MPR食管癌患者维持治疗值得深思。
片10.pn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军华教授:首先,食管肿瘤位置不同,治疗手段不同,临床获益亦有所不同。其次,转移性食管癌中放疗的加入或可延长ESCC的生存;再者,免疫治疗时代,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策略为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提高了保留器官的几率,但跨线治疗仍需根据临床医生经验、患者个人情况来予以判定和选择。
片11.png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奇峰教授:第一,上段、颈段食管癌患者以放化疗为主,中下段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治疗为主;第二,本院meta分析显示,短期获益≠长期获益,但短期获益仍是潜在获益人群。第三,目前免疫治疗仍为IV期ESCC为主,一线未经免疫治疗的食管癌人群二线可行免疫治疗。此外,免疫治疗过程中亦应考虑其他治疗手段,或可延长患者的生存。第四,晚期患者以延长生存为主,保留器官的可能性仍待探讨。
片12.png

PART03 Ÿ 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食管癌精准治疗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的主持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盘点了食管癌系统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食管癌系统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探索和思考

讲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邓婷教授

片13.png多个ICI已取得阳性结果,对于已有治疗的标志物,研究证实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联合阳性分数(CPS)作为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中,TPS≥1%似乎是最优选择。其次,根据基因特征分层、肿瘤突变负荷(TMB)、基线免疫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亚群等可能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再者,肿瘤微环境、外周血等方面的探索或可指导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针对不同食管癌分型,临床应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如局部晚期ESCC,应根据患者对放疗、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对于新的标志物,临床亦进行多种生物标志的联合治疗探索,如TIGIT、TIM3、LAG-3与PD-1的联合,FGFR抑制剂与PD-1的联合,抗EGFR单抗与HER3-抗体偶联药物(ADC)的联合,以及DS-7300研究中对多项生物标志物的探究。未来,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还需进行更多分层,以考量联合治疗带来的最大获益。

讨论环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Claudin18.2靶点的探索相对较少,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关于CAR-T疗法结果的公布值得关注。未来除免疫治疗相关靶点外,食管癌领域的特殊靶点也值得探索,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目前,PD-1联合TIGIT、LEAP-014研究等均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更高的、积极的缓解率,后续对于食管癌人群是否首次治疗即采用强效治疗方案,抑或选择序贯治疗仍未明确。此外,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进一步区分免疫获益优势人群,仍是未来不断探索的方向。另外,不良反应的预测亦尤为重要,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期待后续探索中予以关注。
片14.png

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首先,Claudin18.2靶点在食管癌中的价值值得肯定;其次,基于既往临床病例经验,临床应考虑免疫治疗与不同治疗策略的联合,以期实现食管癌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未来对于更多靶点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思考,以指导临床实践。
片15.png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薛俊丽教授:食管癌区分病理类型,不同类型的食管癌在方案的选择上有所不同。目前,Claudin18.2靶点在食管癌领域中的探索较少。对于ESCC靶点的探索,抗EGFR单抗、双免治疗, ADC药物等均有待进一步发掘。

片16.png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张涛教授徐建明教授进行总结致辞。他们表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食管癌围术期中的疗效确切,但放疗在围术期中的作用待确定,任重道远,后续对于放疗的分割、序贯治疗、同步治疗及联合策略方面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对于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目前已有的一线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是否达到“天花板”尚未可知,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还需探索。此外,目前已有的食管癌生物标志物仍不能满足临床医生或患者的治疗需求,期待未来大家共同携手,解决临床尚待解决的问题,为食管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及最佳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Amber


评论
2023年12月25日
孙泽辉
唐山市第三医院 | 肿瘤外科
食管癌领域研究进展颇丰
2023年12月25日
刘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方面,nCRT或nCT为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2023年12月25日
阚随随
安阳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食管癌免疫微环境良好,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提供基础,未来免疫治疗的加入已是趋势。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治疗较为敏感,本院研究显示,该化疗联合方案在新辅助领域的pCR达30%~40%,新辅助方案加入PD-1单抗后患者的pCR率达44%,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70%+,因此免疫治疗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