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6th SIMOS | 罗志国博士:多原发及不明原发肿瘤数据未来可期,90基因检测技术优化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07日
来源:肿瘤资讯


罗志国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 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 副主任
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黑色素瘤学组 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肉瘤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恶性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2023年11月23日-26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上海市抗癌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协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6th SIMOS)于上海圆满召开。【肿瘤资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博士就“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诊治”这一话题进行现场专访,详情如下。

中国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目前,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数据较为匮乏,尚不具体。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CACA)成立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旨在针对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这样一类较为难治的疾病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收集更多的流行病学数据,以期为更多医务人员提供其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以及后续诊疗的理论基础。

不远万里,与海外同胞分享国内成果

CUP001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诊治中心启动,深入开展基于90基因表达检测指导下的部位特异性治疗vs.经验性化疗的随机Ⅲ期数据。该项成果入选了2023年欧洲内科肿瘤学会(ESMO)大会的口头摘要,我本人代表我们团队于今年的大会进行了口头报告。10月份,这项数据向全球学者进行了汇报,现如今,亦于第六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向中国的同胞再次汇报这项结果。两次内容相较,并未更多更新之处。我们借第六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这一平台汇报CUP001研究的成果是为了让更多国内的专家了解到原发不明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我国的Ⅲ期临床研究。在CUP001研究的试验设计和结果方面,本研究入组了两组患者,分别接受90基因指导下的特异性治疗和既往的经验性治疗,结果显示,前者在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著获益,达到9.6个月,后者为6.6个月,因此,在PFS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总生存期(OS)方面,尽管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试验组OS的获益趋势:试验组为28.2个月,对照组约19个月。因此,该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对于改善该类患者诊疗具有临床意义。未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医生可针对原发不明肿瘤患者使用90基因检测指导特异性治疗。

90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实践仍待改进

由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90基因检测作为一个新技术,已于2022年7月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90基因检测技术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首先,90基因检测适用瘤种有限,仅覆盖了21个常见瘤种,其他瘤种有待扩展。其次,在使用90基因检测时,有些瘤种之间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工作中,医生在拿到检测结果后,需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详尽的解释,强调该检测结果并非“板上钉钉”,而是要结合临床病史、患者特征、影像学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增加原发不明肿瘤器官来源的佐证证据。

 因此,临床医生和行业人员之间未来还需进行更多沟通,并通过更多有效的临床试验结果来论证90基因检测技术水平,以期在临床中发挥更有利于患者的作用。期待国内有更多的公司针对原发不明肿瘤开发更多更好的检测技术,指导临床试验,进而改变临床实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Bre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