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家访谈】胡夕春教授:国际肿瘤靶点治疗进展瞩目,ADC晚期乳腺癌治疗未来可期

2023年12月06日
来源:肿瘤资讯

胡夕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
ABC5 panelist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 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发表论著2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JCO杂志等
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
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
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今年,第六届上海国际肿瘤内科学论坛(6th SIMOS)仍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雕细镂的作风邀请国内院士及国内外知名大咖,针对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联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等作出全方位、多角度的精彩专题报告。会议期间海内外专家齐集一堂,为广大与会同道们提供丰富的现场交流空间。
 【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针对本届SIMOS大会的重要精神和重要议题、2023年欧洲肿瘤学院(ES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大会(ABC7)的新理念和晚期乳腺癌治疗新进展等展开了访谈。

请您简要介绍本届SIMOS大会的重要精神和重要议题。

胡夕春教授:本届SIMOS大会的议题主要聚焦于国际上肿瘤的最新靶点和最新治疗方案相关研究进展。临床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念一直存在。随着新靶点的出现,肿瘤的分型与以往有所不同,但同一款药物可能对乳腺癌、胃癌、肠癌等都有效。本届论坛希望不论是外科医生、内科医生还是放疗科医生,不论进行早期治疗还是晚期治疗,只要用到我们论坛涉及的抗肿瘤药物,都能标准、规范、安全地使用药物。
 第六届SIMOS大会在线上和线下结合举办。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欧洲和香港等的国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国际上和国内肿瘤内科学的最新进展。本次大会的重要精神是强调抗肿瘤治疗应遵循标准、规范安全。我们既要重视在临床实践当中能够掌握的已有的治疗方案,协力实现有效治疗、安全治疗,同时还要了解到国内外的肿瘤内科学的进展,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知识、先进的观点。

ABC7在葡萄牙里斯本如期举行。ABC会议作为晚期乳腺癌学术领域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会议,其主要目标是为ABC患者的管理制定国际共识指南。得知您刚参加完ABC7,能否介绍下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哪些关键议题进行了讨论,传递了哪些重要精神?

胡夕春教授:ABC7在制定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草案的过程中,全球众多医务人员、患者代表和多学科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投票表决。会议期间,我也积极参与了投票表决,让国外同行了解我们的努力。另外,晚期乳腺癌国际共识指南(ABC)为远处转移和局部晚期乳腺癌各个亚型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诊断、治疗、随访、支持信息。其内容不仅基于国际循证医学证据,更注重专家临床共识,并兼顾药物可及性和临床具体情况。总体而言,该指南对全球乳腺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年的ABC7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新版指南在兼顾临床全面性和具体实际的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做出了改进,例如更全面地涉及了伴随艾滋病患者的全程管理、战争冲突情况下的全程管理、特殊临床情况如内脏危象患者、脑膜转移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身体较差患者的治疗等。这些患者在临床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但在临床上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形成国际专家共识来指导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如今ADC药物似乎成了新一轮的研发热点,您如何看待ADC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还有哪一些具体潜在的新靶点和新方案值得关注?您认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胡夕春教授: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在乳腺癌的治疗发展过程中,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尤其是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如三阴性乳腺癌中的PD1单抗治疗)方案相继出现。其中ADC药物可看作是一种升级版的化疗药物,通过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的相互作用,ADC药物被内化并释放细胞载荷,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另外,小分子细胞毒素作为ADC药物的“弹头”,也是其杀伤肿瘤细胞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第二代ADC药物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TDM1),第三代在中国可及的药物包括德曲妥珠单抗(DS-8201)和戈沙妥组单抗(SG)。这些ADC药物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提供了治疗方案,例如DS-8201最初应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后来扩展到Luminal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等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等。SG最初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获得适应症,随后又向Luminal型乳腺癌的应用进行研发。对于Luminal型乳腺癌,无论是DS-8201还是SG,都有其适用人群,在海外都有适应症。在国内,Luminal乳腺癌仅DS-8201有获批适应症,SG目前尚未获批。ADC药物又重新将肿瘤内科的各个亚专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未来,ADC药物的研发方向或将转向多肽-药物偶联物(PDC),这是一种继ADC之后的下一代靶向治疗药物。PDC通过去除具有抗体特异性的可结晶区Fc段,利用抗原结合区Fab段进行抗原抗体结合。双特异性ADC不仅能针对HER2或HER3,还可能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发挥作用。从技术层面来看,既往的ADC抗体和药物连接点的位置并不固定。例如,TDM1大约3个药物分子结合一个抗体,而DS-8201和SG大约8个药物分子结合一个抗体。目前可以实现定点偶联,这有望提高治疗安全性。我们希望这类药物能尽快应用于临床,让更多患者受益。

除了新的药物方案研发,新的靶向治疗和新的分子分型也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建立了自己的四分型,对于Luminal型乳腺癌,当前也在进一步分型。这些分型需要前瞻性的、国际上或国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来验证。如果得到验证,未来我们在诊断分型方面将更加精准,治疗手段和武器也将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Ann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