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10月22日】颈彩纷呈 | 头颈肿瘤专家学术沙龙-MDT中心交流会第六期盛大召开!

2023年11月0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10月22日,“颈彩纷呈”头颈肿瘤专家学术沙龙第六期MDT中心交流会于线上圆满落幕!此次交流会邀请了三大医院MDT中心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各医院MDT中心牵头专家介绍了中心概况和成果、团队专家积极分享诊疗经验,探讨头颈肿瘤MDT诊疗模式及临床应用。

1.png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孙艳教授、刘平教授、李湘平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头颈肿瘤治疗较为复杂、病理类型繁多,面临着巨大挑战,MDT团队合作和个体化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MDT对医生而言是很好的学习与交流过程,也保证了患者的全程治疗规范。此次线上MDT多中心沙龙,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各中心MDT团队合作经验,面对复杂的头颈肿瘤患者如何发挥各中心专长制定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案。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会深入挖掘头颈部肿瘤诊疗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拓展思路,进一步提升头颈部肿瘤临床诊疗水平。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MDT团队


2.png

病例分享:鼻咽癌后第二原发肿瘤(口咽癌)诊疗  刘伟欣教授

患者女,53岁,2003年诊断为鼻咽癌后行单纯放射治疗,2021.9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咽痛等症状,但未重视。2022.3患者出现渐进性张口受限等症状,病理会诊提示:鼻咽肿物,口咽肿物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考虑诊断为口咽中分化鳞癌 cT4bN2cM0 IVB期,侵及鼻咽、左颈II-IV区淋巴结转移、右颈Ib区、VIIa区淋巴结转移。

由于目前口咽癌侵犯范围较大不可手术,MDT意见:根据免疫组化结果选择系统治疗,IHC:EGFR(3+),PD-L1(22C3)(CPS<1)。于是2023.3.30起给予患者6周期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西妥昔单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4周期后评效PR;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控,张口受限较前明显好转,体重增加5kg。后续是否建议再程放疗未确定,维持治疗选择也有待探讨。

3.png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该患者由于幽闭恐惧未做MRI检查较为遗憾。影像学检查功能主要看初诊患者的肿瘤侵犯范围和复诊患者的肿瘤变化情况,虽无法做到精确诊断,但仍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从手术角度而言,若该患者口咽(右侧壁及舌根)肿物未侵犯鼻咽,还有手术的机会,但现在手术机会不大。再程放疗对于患者而言,生活质量挑战较大,很有可能无法张口,因此不太建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该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再补充胸部CT或上腹部增强CT以排除肺转移,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患者确定为局部的原发第二肿瘤,无法进行手术根治,需探讨放疗根治的可能。20年前患者做了二维的放疗,剂量合适,安全性可接受;现在患者放疗结束15年,基于口咽部、颈部、鼻咽部的病灶,且4周期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疗效评价PR,后续全身治疗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但再程放疗有一定的治疗空间。可以只照射残留病灶,颈部的照射风险不会太高,鼻咽、口咽部可达到Dt60Gy,但有较大的大出血、吞咽困难等风险,最坏的结果是胃造瘘,需向患者和家属明确副作用,询问患者的意愿;另外,不太建议超分割和SBRT。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该患者肿瘤侵犯范围较大,无法进行手术,而再程放疗的风险又很大,需要权衡利弊。若患者不同意再程放疗,在患者全身治疗效果稳定之后,可以考虑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若治疗效果不满意,后续也可考虑靶免联合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MDT团队

4.png

病例分享:局晚期头颈鳞癌(左上牙龈癌)  贺莎莎教授

患者男,35岁,2022.07诊断为左上牙龈癌(cT4bN2M0 IVB期),第一次头颈部MDT讨论考虑患者肿瘤范围较大,且累及颅底,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极高,因此行肿瘤内科治疗。先行两周期新辅助免疫联合DP,疗效评估SD;后两周期西妥昔单抗联合TPF方案,疗效评估PR。2022.11.24第二次头颈部MDT讨论建议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要求放疗。2022.12.10放化疗同步西妥昔单抗治疗,至2023.03疗效评估PR,后又继续3周期西妥昔单抗联合TPF方案治疗。治疗期间出现II度白细胞下降、1级皮疹,无发热、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png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该病例完善PD-L1表达状态再做免疫治疗可能更合适。后续维持治疗仍推荐西妥昔单抗,免疫治疗也可尝试,同时考虑到假性进展的可能。在放疗方面,疗效评估时要考虑到放疗后效应,因此该患者肿瘤被控还有待商榷,不确定是否在持续消退。此外,该患者较为年轻,建议进行手术进行根治,而手术时机取决于患者放疗后是否有进展,若进展需尽快手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该病例若直接做手术,最大的挑战是能否做到R0切除,但很有可能切缘不干净。后续给予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TPF方案,疗效PR,但结合PET CT表现,肿瘤并未由外向内缩小,未达到临床降期符合手术指征的标准。可以先做活检,看是否有肿瘤病灶残留,后续手术时机可以和放疗科配合决定。另外,该患者局部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估,除了PET CT,可以再通过病理检测是否有其他高危因素,或者进行密切随访。此外,诱导治疗之后,是否可以缩小手术范围还没有成熟的结果,也不一定能降低放疗剂量或缩小靶区,所以应该仍给予根治性的放疗剂量。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如果单从PET CT代谢高判断转移或者复发,很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可以结合CT或磁共振明确是肿块或结节时判断。不过CT对于颌面、口腔、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具有局限性,另外,有条件可以做磁共振,要重视弥散扫描。病理方面,该患者是术中冰冻切片,因此免疫组化测试可能不准确,没有第一时间做PD-L1检测。另外,手术时机也需要结合放疗后的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MDT团队

6.png

病例分享:晚期下咽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王凡教授

患者65岁,因“声嘶伴咽痛1月余”于2023年5月入院。经查体、PET-CT、MRI检查,05.17行MDT会诊:诊断下咽癌T4bN2cM1 IVC期,伴颈部、腹膜后淋巴结多发转移,双肺多发转移;合并食管癌。06.07开始每周行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累计15次;06.08起行6次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化疗;06.12起行6次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 

08.02再行MDT会诊:对比治疗前MRI,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明显缩小,建议第3次化疗结束2周后复查PET-CT评估食管及肺转移灶治疗后情况。目前患者声嘶及咽痛较治疗前大幅度缓解,进食改善,体重增加。

7.png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该患者应以系统治疗为主,没有必要再做手术治疗,可以维持现在的治疗或择期对下咽部进行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对于食管癌和头颈部肿瘤有很好的覆盖,食管癌代谢增高可能还需要做胃镜取活检进行判断;后续行维持治疗,也要考虑观察食管癌的变化情况。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免疫治疗可能导致一些现象,比如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缩小情况不一致,甚至两者矛盾。对患者的骨转移灶,如果止痛药无法控制,可进行局部放疗改善疼痛;后续的维持治疗可以选择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也可以加上口服化疗药物。其实目前放疗不好介入,由于患者是双原发癌、多发转移灶,且转移灶来源不确定,放疗靶区和剂量是很大的挑战。

会议总结

8.png会议尾声,孙艳教授、刘平教授、李湘平教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陈词,指出此次交流获益匪浅,各中心的病例都很精彩,值得学习。也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快速地俘获有效知识、激发思考,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期待未来有线下的交流与学习机会!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