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特异高发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的食管鳞癌有一半是中国人。尽管近年来发病和死亡率稍有下降,但它仍然给中国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疾病负担。近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食管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治疗窗口不断前移,尤其在当前免疫治疗时代下,为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更广泛、更持久的获益。中国学者也在这场“免疫变革”中披荆斩棘,探索最适合有“中国特色”食管鳞癌的“中国方案”。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食管鳞癌的适应症于欧洲获批,其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彰显了中国创新药的蓬勃力量。
【肿瘤资讯】特邀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顾润环教授进行专访,畅谈如何用中国经验解决全球食管癌难题,体现中国担当。
本期特邀专家——顾润环 教授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态靶辨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淮安市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淮安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与生物治疗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七届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淮安市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淮安市“533英才工程”学术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
淮安市优秀医师
主持及参与省级科研多项
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数十篇
占全球半壁江山,
我国食管癌治疗难点是什么?
顾润环教授: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 2020)显示,2020年,全球有超过60.4万人新诊断出食管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高达32万,死亡病例数也达到30万,均超过全球半数[1]。
食管癌早期症状比较隐匿,筛查难度大,约70%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且治疗难度大,往往因肿瘤负荷高,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治疗效果较差[2]。以往,晚期食管癌以化疗为主,中位OS仅为1年左右。近年来,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不少免疫药物的疗效得到验证,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二线、一线及可切除食管癌辅助治疗重要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
然而,食管癌的治疗仍面临以下难点。首先,虽说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率近年来稍有下降,但它仍然是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大敌,且与欧美国家患者以食管腺癌为主不同,中国90%以上的患者为食管鳞癌[3-4] ,治疗上存在差异。如何针对各地区患者肿瘤类型差异,对不同免疫敏感人群开展临床研究在国际上缺少一定的关注和实践。其次,食管癌手术治疗后消化道的重建,患者生活质量面临较大挑战,营养不良也是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治疗结局的重要问题。
替雷利珠单抗为食管癌治疗困境书写
“中国方案”
顾润环教授:食管癌被称为“中国特色肿瘤”之一,在流行病学、遗传背景、病理分型等方面都与欧美及其他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我国在食管癌防治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现有的指南和规范,必须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患者的食管癌防治道路。
长期以来,对于我国高发亚型食管鳞癌,晚期患者以铂类为主的单纯化疗方案,但是单纯化疗的疗效欠佳,5年总生存率仍小于20%,预后不佳给患者带来的负担依然是治疗中凸显的矛盾。近年来,除放疗、化疗等传统方案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因其特异性强、副作用低、肿瘤控制时间长等诸多优点成为了食管癌治疗新方向。
替雷利珠单抗的RATIONALE-302研究[5]正是基于中国食管癌特色,采用“中国方案”治疗,成功取得良好疗效的典范。该研究是一项全球、随机、开放性的Ⅲ期研究(NCT03430843)。该研究旨在比较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和化疗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SCC患者二线治疗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研究设计来看,与最早开展的全球多中心Ⅲ期研究KEYNOTE-181[6]不同,RATIONALE-302研究中中国食管癌患者约占50%,其他地区和国家入组患者的比例与全球食管癌流行病学分布基本一致,患者入组标准既符合了Global临床研究的要求,又聚焦于食管鳞癌,更符合中国患者特征。显而易见,替雷利珠单抗表现出的优秀疗效也不负众望。研究表明,食管鳞癌患者无论一线治疗如何,在受试者来源的欧美、亚洲其他国家及中国地区,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均显示了一致的生存优势,其能够为全球各地区食管鳞癌患者带来普适性临床获益[4]。此次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正是基于上述出色结果,批准百济神州自主原研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的适应症在欧洲上市,且有望成为FDA首个获批的,最多国际研究的中国PD-1。
除了二线治疗,替雷利珠单抗全面布局,旨在为食管癌患者打破治疗局限,众多研究证实,替雷利珠单抗无论是在后线还是前线,单药还是联合,都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潜力。这也是“中国方案”致力于攻克食管癌治疗困境的重要实践。
以源头创新应对全球化竞争态势
顾润环教授:替雷利珠单抗成功在海外上市,表明了我国本土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国际上普遍认可。从临床价值出发,替雷利珠单抗兼顾了我国及全球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一个高效可及的治疗新选择,其临床价值不容忽视。“出海”国际将让更多的欧洲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也彰显了中国比肩国际、走向全球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实力的快速提升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创新药市场内卷加剧,药物创新性和研发效率都有了极大提升,获批数量也大幅增加。国内药企基于价值转化和渠道拓展需求,均迫切布局全球化战略。然而,中国创新药走向国际化绝非以往的“国际方案”的跟随,而需要从源头创新,应关注研发长期布局,加强基础科研和投入,创造在全球临床研究设计和执行上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的“中国方案”。
挖掘传统医学优势,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中医药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疗法,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不是给肿瘤患者简单的开一幅方剂即可,中医药需要参与肿瘤治疗全程,同样有其理论依据。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体质增强,调动抗病能力与癌瘤对抗,可一定程度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 手术配合:如肿瘤患者早期正气尚强,支持手术治疗,可在围手术期配合中药调理改善症状。
● 化疗配合:化疗期间中药应以扶正为主,治疗后机体“热毒”或“药毒”为害,应兼顾祛邪促进毒邪排出,可减少化放疗过程中带来的骨髓抑制及诸多消化道反应。
● 降低复发转移:在肿瘤的稳定期进行中医药干预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肿瘤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坚持两个方法:一、辨证论治法。所谓的辨证论治法就是根据患者身体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及舌脉表现选择不同的方剂。如果阳气亏损的可以选择右归丸加减,如果是痰气焦灼型的也可以选择启膈散加减。二、分期论治法。即根据患者身体所处的不同疾病阶段选择差异化治疗。早期或早中期可采取攻或者攻补兼施的方法;晚期患者病情扩散,体质下降可以以扶正培本为主,个人在临床上针对晚期患者应用大家张锡纯的参泽排气汤效果不错。多数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已为中晚期,应对这场“持久战”,中医药治疗肿瘤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或攻之,或补之,或攻补兼施,常可获良效。
[1] 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 Retrieved Dec 16, 2020, from https://www.iarc.fr/fr/news-events/latest-global-cancer-data-cancer-burden-rises-to-19-3-million-new-cases-and-10-0-million-cancer-deaths-in-2020/
[2] 王天云, 张瑜, 徐泳等. (2018). 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三线化疗疗效及生存分析. 四川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治疗专委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四川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四川省抗癌协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EB/OL].[2018-12-21].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1812/b21802b199814ab7b1219b87de0cae51.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5] Shen L, Kato K, Kim SB, et al. Tisle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Second-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ATIONALE-302):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J Clin Oncol. 2022;40(26):3065-3076.
[6] Takashi Kojima, Manish A Shah, Kei Muro,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I KEYNOTE-181 Study of 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J].J Clin Oncol. 2020;38(35):4138-4148.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