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 WCLC】樊旼教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2023年09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局部治疗结合系统治疗等。相关研究显示,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放射治疗,获得了完全不差于手术治疗的生存率结果。另有研究显示,I期和部分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射联合免疫治疗后,4年EFS率明显提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旼教授在2023世界肺癌大会(WCLC) 期间,解读相关研究结果。

专家简介

樊旼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肺癌放疗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上海肿瘤放疗专科分会委员,立体定向放疗学组副组长
上海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肺癌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肺癌放射治疗研究室副主任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樊旼教授:关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和张玉蛟教授交流过好多次。近期,张教授的两个重磅研究发表在柳叶刀肿瘤杂志和柳叶刀主刊上。其中,2021年的一项单臂研究(revised STARS),为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位随访5.1年后该组80名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是87%,获得了完全不差于手术治疗的生存率结果。这项研究结果影响很大。和其他既往研究相比,这项研究的放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这可能是因为这项研究的患者一般情况(肺功能、ECOG评分等)比既往研究所选择的难以手术或者不能手术患者好很多。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樊旼教授:张玉蛟教授2023年7月发表在柳叶刀主刊的另外一项随机对照研究(I-SABR),立体定向放射治疗7cm以下(T1到T3)、N0患者,同时接受或不接受4周期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合免疫治疗组4年EFS率明显提升(77% vs.53%)。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引起了包括肿瘤外科在内的很多学者的重视。本次会以的讨论提问环节中可以发现肿瘤外科医师非常关注EFS率提升真正改变了什么的问题。联合免疫治疗组的局控率为100%,而未联合免疫治疗组的局控率为99%。这两组的局控率仅差1%。EFS包括局控、局域、远处转移、第二原发产生等。首先,远处转移上有所减少,但可能没有统计学差异。其次,第二原发可能减少,但同样可能没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到底如何?同时,4周期免疫治疗够不够?这些问题可能需要由今后的III期研究结果来回答。综上,对于可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审核专家:樊旼教授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