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Gastroenterology丨郑树/丁克峰团队发现不进行结肠镜检查的FIT阳性患者因远端肠癌死亡的风险升高

2023年08月29日
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郑树/丁克峰教授团队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了题为 Non-adherence to referral colonoscopy after positive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 increases the risk of distal 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30余年肠癌早筛现场队列、全国多中心结直肠癌专病队列的数据,探讨了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人群中肠镜筛查与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发现,FIT阳性人群若不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其远端肠癌(左半结肠和直肠)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会显著增加,证实了及时进行肠镜干预降低FIT阳性患者肠癌风险的重要价值。

1.png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FIT) 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常见方法之一。对于FIT阳性患者,指南建议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但由于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且需要充分的肠道准备,其在人群组织性筛查中的依从率依然欠佳。全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肠癌筛查数据显示,我国仅17.2%的FIT阳性筛查者接受了后续的结肠镜检查,远低于国际水平(约80%)。然而,目前对于不进行结肠镜检查的FIT阳性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研究证据非常有限,尤其是不同解剖部位的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证据缺乏。此外,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但对于50岁以下这一群体的研究尚未见公开发表数据。

研究者基于回顾性结直肠癌筛查队列,纳入了595,180名40-74岁的FIT阳性(>20 µg Hb/g 粪便)筛查对象,包括了42,353名1年内进行结肠镜检查者和32,070名未进行结肠镜检查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别计算了两组人群的10年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分别采用Cox和Fine-Gray回归模型计算未进行结肠镜检查者的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相关的风险比(HR)。

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结肠镜检查的FIT阳性患者中,10年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84/1000和2.48/1000,而在未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分别为17.15/1000和5.63/1000。FIT阳性患者中,未进行结肠镜检查者因结直肠癌死亡的风险是进行结肠镜检查者的1.85倍(95% CI,1.36-2.50),其中因远端肠癌死亡的风险增加0.98倍(HR=1.98,95%CI,1.38-2.85),而因近端肠癌(右半结肠)死亡的风险无显著增加(HR=1.35,95%CI,0.74-2.46)。对于年龄为40-49岁的FIT阳性患者,未进行结肠镜检查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了1.01倍(HR=2.01, 95%CI,1.33-3.04),这比在50-64岁(HR=1.34,95%CI,1.10-1.62)和65-74岁患者中(HR=1.06,95%CI,0.85-1.31)增加的幅度更显著。

2.png

研究者基于大型的长期随访队列研究,探讨了未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的FIT阳性患者未来发生远端和近端肠癌以及因肠癌死亡的长期风险,一方面强调了在高危人群中提高结肠镜依从率对于个体和人群筛查获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未来需要努力改善结肠镜检查对近端肠癌的筛查效益。此外,年轻的FIT阳性患者发生结直肠癌风险升高更为显著,提示年轻FIT阳性患者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以上研究结论对结直肠癌筛查实践和临床诊疗过程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丁克峰教授团队长期专注于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于2017年开始建设结直肠癌专病队列(NCRCC),已完成了5.5万例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病例的队列数据库和样本库建设。目前基于NCRCC项目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结直肠肿瘤的筛查技术(Clear-C)【1】、基于血液菌群的早期诊断技术【2】以及结直肠肿瘤的风险评估和精准预测【3, 4】等。丁克峰教授团队欢迎与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队列资源的开发利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助理研究员朱应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雪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

丁克峰教授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热诚欢迎有肿瘤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背景的人才加入。

简历投递(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发至):https://jinshuju.net/f/ZqXwZt

原文链接: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3)04892-8/fulltext


参考文献

1 Hu YT, Chen XF, Zhai CB,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multitarget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DNA test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MedComm 2023; 4(4): e345.2 Xiao Q, Lu W, Kong X, et al. Alterations of circulating bacterial DNA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adenoma: A proof-of-concept study. Cancer letters 2021; 499: 201-08.3 Zhu Y, Huang Y, Hu Y, et al. Long-term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removal of adenomas during screening colonoscopies in a large community-based popula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22; 150(4): 594-602.4 Xin J, Du M, Gu D, et al. Risk assess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via polygenic risk score and lifestyle exposure: a large-scale association study of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Genome medicine 2023; 15(1): 4.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