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预后,免疫治疗的加入更为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可能。随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免疫治疗模式、疗效评估时机、应用时长等问题成为临床关注重点。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免疫治疗基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其疗效评价具有独特性,正确认识免疫治疗、规范应用免疫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期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婷婷教授带来一例病例分享:患者初步诊断为肺鳞癌(T2N2M0,ⅢA期),经胸外科会诊评估无手术指征,建议尝试转化治疗争取手术机会,方案选择为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2周期后首次疗效评估为疾病稳定(SD);坚持治疗至4周期后肿瘤退缩41%,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经当地胸外科评估可行手术治疗。但因疫情原因无法及时返院接受手术,故继续给予替雷利珠单抗转化治疗,以巩固疗效。疫情缓解后,经返院复查评估,肿瘤退缩73%,获得深度缓解,遂进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且达到主要病理缓解(MPR)。术后继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至今共3周期,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状态良好。
病例介绍
病例分享: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肺内一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主持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
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青年医学科技人才专项1项
此外,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兼任《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的青年编委,新疆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疆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新疆科技厅科研专家库成员,获得“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天山雪松计划”等人才项目称号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0岁
主诉:确诊右肺癌2周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肿瘤家族史,无吸烟饮酒史
就诊经历:
2022年5月,患者以“确诊右肺癌2周”为主诉入院治疗。查体示:KPS评分为100分,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镜活检病理:粘膜急慢性炎,局灶衬覆鳞状上皮异型增生,考虑为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结果:Ki-67(1%+),P40(+),TTF-1(-),Napsin-A(-),AE1/AE3(CK)(+),P63(+)。基因检测结果:EGFR/ALK/ROS1/RET(-),PD-L1 1%。
诊断结果:
肺鳞癌(T2N2M0,ⅢA期)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估:
2022年5月14日,经胸外科会诊评估,患者暂无手术指征,遂给予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进行转化治疗,尝试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治疗2周期后,疗效评估:SD。考虑免疫治疗的起效特点,与患者沟通后,选择继续坚持治疗。
2022年8月5日,治疗4周期后,肿瘤退缩41%,疗效评估:PR。经当地胸外科评估,可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但因疫情原因,患者无法返院接受手术治疗。
2022年9月-2022年12月,受疫情持续影响,患者于当地继续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以巩固疗效。治疗至第8周期后,疫情缓解,经返院复查评估,肿瘤退缩73%,达到深度缓解。
2023年2月18日,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诊断:支气管及血管切缘均未见癌组织,实现R0切除,并且获得MPR。
2023年4月1日,继续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至今共治疗3周期,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影像资料:
2022-5-13 基线状态:
2022-7-4 治疗2周期后复查:SD
2022-8-5 治疗4周期后复查:PR,肿瘤退缩41%
2023-2-3 治疗8周期后,术前复查:PR,肿瘤退缩73%
病例小结
本例患者初诊为局部晚期,经胸外科会诊评估无手术指征,建议给予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尝试转化治疗争取手术机会,2周期后初评SD;考虑免疫治疗起效特点,坚持治疗至4周期,第二次疗效评估为PR,肿瘤退缩达41%,经当地胸外科会诊,可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但由于疫情原因,未能及时返院接受手术,经与患者沟通,于当地继续进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以巩固疗效,直至疫情缓解。在治疗至8周期后,患者成功返院,经复查评估,观察到肿瘤得到深度缓解,肿瘤退缩达73%。后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顺利完成并达到MPR。术后继续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截止目前共3周期,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疾病复发征象。
病程回顾
专家点评
优化方案,坚持免疫治疗终为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手术通常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但多数肺癌患者初诊时已错失手术机会。既往几十年间,含铂化疗一直作为肺鳞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总体疗效十分有限,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为肺鳞癌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本例患者初诊时,经胸外科会诊评估,当时无手术指征,建议通过免疫治疗降期争取手术机会。故基于RATIONALE 307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肺鳞癌的优异疗效结果[1],给予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尝试转化治疗。经过2周期治疗后,首次疗效评估结果为SD。在此情况下,后续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应考虑到免疫治疗的独特作用机制。
不同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具有“缓解延迟”现象。以PD-1/L1为核心的免疫治疗,聚焦肿瘤特异性的CD8+T细胞再激活,需要经历抗原呈递、T细胞活化、增殖、迁移、杀伤肿瘤等多个环节[2],治疗的中位至缓解时间(TTR)数据区间明显更宽,不同个体、不同病灶的缓解过程存在差异[3-6]。RATIONALE 304研究的肿瘤缓解特征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7],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TTR为7.9周(范围:5.1-33.3周),但患者获得缓解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约一半患者治疗2周期后首次疗效评估即达到缓解,另外50%患者在≥4周期诱导治疗后陆续达到缓解。这提示我们,在免疫治疗“导入阶段”,坚持≥4周期的诱导治疗,获得缓解的患者比例有望翻倍[7]。
为了防止过早换药导致患者失去获益机会,经临床讨论,2周期后继续原方案治疗。治疗4周期时,第二次疗效评估为PR,肿瘤退缩41%,成功由不可手术转化为可手术治疗。免疫联合治疗显示出很好的缩瘤作用,为初治不可切的局晚期患者成功争取到手术机会,带来治愈希望。可见,虽然一般2周期时即会进行免疫治疗的首次疗效评估,但对于初始SD的患者,应至少坚持4周期的免疫治疗后,再次评估其有效性,这将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机会。
持续缩瘤,维持免疫治疗有望带来深度缓解
本例患者经4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后,经胸外科会诊,已达到手术指征。但因疫情原因,未能及时手术。在此不可控因素影响下,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对?RATIONALE 304研究探索性分析提示[7],针对初始治疗获得缓解的患者,坚持免疫治疗,将会获得进一步缓解。研究发现,75%的应答患者通过持续治疗,肿瘤进一步退缩;50%的应答患者肿瘤进一步退缩超15%;超20%的应答患者肿瘤进一步退缩超30%。而伴随治疗过程,从首次缓解到最大缓解,中位治疗时间为3.6个月,即缓解后接受≥5周期巩固治疗,患者有望达到最大缓解[7]。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免疫治疗达到缓解后,持续使用该方案进行治疗,可使患者持续获益,获得更深缓解。
在药物长期使用过程中,安全性也必将成为临床考虑的重点内容。RATIONALE 304研究、RATIONALE 307研究中[1,7],均报告了令人放心的安全性数据。研究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表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为主,≥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相似,且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基于替雷利珠单抗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决定在可以返院接受手术前,继续给予本例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以巩固疗效,直至疫情缓解。在治疗过程中,不仅未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且在继续治疗4周期后复查时,观察到肿瘤达到深度缓解,肿瘤退缩71%,进一步降低了手术难度。这也再次证明了持续免疫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同时增加临床治疗信心。
持久护航,替雷利珠单抗保障患者长期获益
虽然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达到临床治愈,但相关研究表明,超过50%的仅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一般而言,低分化肿瘤、脏层胸膜侵犯、脉管侵犯、气腔内播散、楔形切除、T>4cm等,是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但即使是没有淋巴结转移且肿瘤小于1cm的原发肿瘤,完全切除术后仍有将近8%的患者在5年内死于肺癌[8]。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术后辅助治疗必不可少。因此,给予该患者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今,未见复发或转移,身体状况良好。
综合分析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可见,术前免疫转化治疗带来了肿瘤的深度缓解,使患者重获手术治疗机会;术后免疫辅助治疗则有助于进一步清除隐匿性的残余肿瘤,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免疫治疗在围术期的应用模式也已成为目前临床探索的前沿热点,从仅用于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发展至“新辅助+辅助”的全程管理模式。近期,首个成功且最大规模的针对中国人群II-III期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的Ⅲ期研究——RATIONALE 315研究已取得阳性结果。该研究探索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新辅助+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证实“新辅助+辅助”的围术期全程管理模式兼顾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免疫治疗的作用,为NSCLC围术期治疗提供了更优解,期待RATIONALE 315研究后续数据的公布。
[1]Wang J, et al. 132P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tisle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q-NSCLC): RATIONALE-307 updated analysis[J]. Immuno-Oncology and Technology, 2022, 16.
[2]Chen D S, Mellman I. Oncology meets immunology: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J]. immunity, 2013, 39(1): 1-10.
[3]Paz-Ares, Luis,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21 (2018): 2040-2051.
[4]Gandhi, Leena,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2 (2018): 2078-2092.
[5]Soria, Jean-Charles,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8.2 (2018): 113-125.
[6]Osorio JC, et al. Lesion-Level Response Dynamics to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PD-1) Blockade. J Clin Oncol. 2019 Dec 20;37(36):3546-3555.
[7]陆舜,等.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特征:一项基于RATIONALE 304 研究的探索性分析. CSCO 2022.
[8]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早期肺癌围术期治疗专家共识[J].循证医学,2019,19(4):193-199.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