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7月29日,长城肿瘤高峰论坛 2023·北京之消化道肿瘤专场会议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承办,会议内容划分为胃癌&胰腺癌专场、结直肠癌专场、食管癌&肝胆肿瘤专场和基础及转化医学专场。邀请了数十位国内消化道诊疗领域的顶级专家,围绕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进展、全病程管理和诊疗新模式进行了深度的学术思辨,指明了我国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的未来方向。在此【肿瘤资讯】特对会议精彩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会议伊始,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两位专家指出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长城肿瘤论坛。长城肿瘤论坛是在解放军总医院改革重塑之后举办的学术会议,如今已举办了三届,收获了学界的一致好评,成为了知名的学术品牌。本次消化道肿瘤分会场会议邀请到了国内消化道肿瘤诊疗的领军专家和中青年才俊给大家分享最新的消化道肿瘤学术进展,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本次会议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戴广海教授
廖旺军教授
上午场-学术分享
在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之后,正式开启了本次会议上午场的学术分享环节。专家们妙语连珠,不断将会议氛围推向高潮。
胃癌&胰腺癌专场
胃癌&胰腺癌专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治宽教授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晓东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依次进行了“优化胃癌免疫治疗管理及思考”、“探索基于肿瘤进化的晚期胃癌精准决策”以及“胰腺肿瘤进展及探索”的学术分享。
当前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免疫治疗也已经深深影响着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格局。对于胃癌而言,免疫治疗有着相比传统抗肿瘤治疗独特的特点,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那些易于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进行治疗的“减法”,同时,对于难以从免疫单药治疗中获益的人群,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在胃癌治疗呈现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借用生物学中的多任务进化理论来重新审视肿瘤的发展进化过程和异质性,以期能够更好的进行胃癌的精准化治疗和疗效预测。与胃癌相比,近年来胰腺癌的内科治疗进展稍显乏力,但仍然有诸多精彩之处。尽管目前化疗仍为治疗的基石,但在向更强的治疗组合进军。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亦更加精准,新的靶点、新的药物值得期待。当然,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探索,现在仍是失败居多,不过,未来还会进行更多联合治疗的探索,希望能够改变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彭智教授
张俊教授
戴广海教授
在学术分享最后,解放军总医院司海燕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崔建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贾茹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艳荣教授围绕胃癌和胰腺癌治疗进展进行学术讨论,专家们的奇思妙想予人诸多启迪。
学术讨论
结直肠癌专场
结直肠癌专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雯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韩全利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依次进行了“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治疗模式优化之2023 POST ASCO最新进展”和“转移性结直肠癌进展年中盘点”的学术分享。
近年来,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结直肠,治疗进展都颇为亮眼。根据202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会后会(POST ASCO)所公布的研究进展,充分显示了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前治疗模式是基于精准化分层,以疗效和功能并重为优化方向。精准化分层是优化治疗的前提,而基于治疗目标的新辅助治疗策略,则是在基于“疗效”为目标时,通过不同的组合,例如:同步放化疗(CRT)中加入第二个药物、TNT模式或CRT/RT联合免疫治疗,使得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达到最大化;基于“功能”为目标,则是在治疗的同时,还要保肛门和减少治疗带来的功能障碍。至于易于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直肠癌,则是以单纯免疫治疗先行,期待能够豁免放化疗,乃至手术。随着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不断得到改善。对于RAS野生型左半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优选EGFR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 G12C突变以及HER2扩增等特殊靶点变异的研究亦取得积极结果。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在一线采用靶向联合方案显示出了积极的疗效,而TAS-102+贝伐珠单抗亦改写了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格局,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未来一片光明。
陈功教授
孙永琨教授
在学术分享最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韩璐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苟苗苗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谭招丽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石悦教授围绕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展开学术讨论,专家们精辟的观点予人诸多借鉴。
学术讨论
下午场-学术分享
下午场学术分享开始之前,大会分别举行了复宏汉霖、齐鲁、施贵宝以及大鹏卫星会,专家们围绕各制药企业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和介绍。随后,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安广宇教授进行了下午场学术分享的开场致辞,专家们表示没有临床问题就没有基础研究的方向,下午场的会议将聚焦于消化系统肿瘤诊疗的临床问题和基础研究,希望临床和基础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
戴广海教授
于文强教授
廖旺军教授
安广宇教授
食管癌&肝胆肿瘤专场
食管癌&肝胆肿瘤专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安广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段学章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凤永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曹彦硕教授依次进行了“胆道癌精准药物治疗2023V2”、“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以及“晚期食管癌治疗现状及思考”的学术分享。
当前,在胆道肿瘤(BTC)中,免疫联合治疗已趋向了积极的治疗结果,2022年ASCO-GI大会上公布了首个取得阳性结果的BTC免疫+化疗的Ⅲ期临床研究TOPAZ-1研究的结果,而在继TOPAZ-1研究后,KEYNOTE-966研究也公布了主要终点阳性结果,相信不久之后免疫联合化疗将成为胆道肿瘤一线治疗推荐。与此同时,胆道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亦呈现节节进展的态势,新靶点、新药物层出不穷,不同药物的排列组合给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俗话说肝胆不分家,肝癌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的模式亦在发生着变化,免疫联合治疗显示出了治疗的优越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予以验证。我国是食管癌的大国,自从免疫治疗出现之后,食管癌患者的获益亦日趋增多。未来食管癌的治疗探索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联合治疗的选择和时机;其二是获益人群的筛选。希望这些探索能够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治疗可能。
周军教授
梁军教授
曹彦硕教授
在学术分享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邓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湘教授、北京医院黄莹莹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樊梦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孙杰教授围绕肝胆肿瘤以及食管癌的诊疗进展进行了学术讨论,令人对于食管癌和肝胆肿瘤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术讨论
基础及转化医学专场
基础及转化医学专场,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廖旺军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湘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的主持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石敏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于文强教授依次进行了“胃癌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和“全癌标志物的发现应用与肿瘤诊疗新模式”的学术分享。
在胃癌的个体化免疫治疗中,预测、分层和探索是三大关键要素,预测结果是解决胃癌微环境异质性的核心指标,通过多因素分层才能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而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引导研究的新方向。三者环环相扣,最终让胃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得到最大获益。生物标志物具有提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提示患者预后的作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提出了全癌标志物的理念,并进行了系列的探索。既可以帮助预测癌前病变是否会转变为癌症,锁定患癌高危人群,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精准治疗和复发预测,未来相信定会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石敏教授
于文强教授
在学术分享最后,清华大学司静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邓国超教授、解放军毅学院张楠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陈诗韵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艳荣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樊梦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孙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田坤教授、解放军医学院郭士源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马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金舒洋教授围绕消化肿瘤临床诊疗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学术讨论,专家们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学术讨论
大会总结
戴广海教授
会议尾声,本次会议的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戴广海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本次会议各位讲者不仅梳理了消化肿瘤的前沿进展,且分享了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使得会议内容非常具有实操性。在此,对于各位与会专家的莅临参会表示感谢,期待与大家再次相聚。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