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朱春荣教授:换位思考,身心同治,团队协作实现更好的肿瘤个体化诊疗

2023年12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肿瘤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更需要医护团队以患者为中心,重视身心治疗,体现医者的大爱精神,通过团队协作,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菁医访谈】栏目特别邀请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的朱春荣教授,分享从医生涯中的难忘经历,为医学菁英们提供成长“引擎”。

朱春荣
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病区主任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多学科(MDT)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肿瘤精准个体化防治专家委员会  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一届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  副组长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  副主席, 江苏分盟苏州分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美肿瘤协会(SACA)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百家名医讲坛”项目专家组成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第一届大肠癌专家委员会  常务委员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第一届食管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苏州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MDT学组  组长
苏州市医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委员
苏州微循环专委会肿瘤微循环学组  副组长
苏州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身肿瘤学组  副组长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肿瘤医疗区域产学研项目联盟理事会苏州分会  理事
苏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法医类鉴定专家
苏州市第四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暨医疗损害鉴定专家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感谢每一份经历给予的成长

朱春荣教授:作为一名肿瘤内科医生,在自我成长的道路有很多经历都让我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在大学本科期间我就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但毕业之后却种种原因被分配到苏州第二卫生学校当了一名内科教师。初始时我心情极为低落,因为与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失之交臂,自觉很憋屈。但在卫校工作期间,受到环境的影响我更能静下心学习,也交到了诸多的良师益友。而教师的身份也让我不断鞭策自己需要努力学习,方能为自己的学生做出榜样。经过努力之后我考取了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的病理学研究生,而毕业之后也是因为机缘巧合被分配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并工作至今。

一波三折的经历,让我更为珍惜医生这份职业,彼时我便树立信念,努力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我很感谢每段经历给予我的成长,卫校教师的工作让我夯实了理论基础,而通过考研我又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让自己能够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病理科的学习经历让我在从事肿瘤工作时更为如鱼得水,因为病理检查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而我也更能体会病理在肿瘤诊疗中的价值,也能更好地解读病理诊断。此外,在卫校当老师期间,我的很多学生也给与我诸多的支持,彼此教学相长、相互激励,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总体而言,从与临床医生失之交臂,再到失而复得重新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对我的医疗生涯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医患并肩作战共创生命奇迹

朱春荣教授:“以患者为中心”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需秉持的工作理念,特别是对于肿瘤科医生而言更是如此。到目前为止,肿瘤疾病仍是一类不治之症,给患者的身心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除外疾病本身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也要给予更多的疏解。我们常言,“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在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让其能够与医生并肩作战,“同呼吸,共患难”。

在肿瘤临床工作中,我常言肿瘤患者并非一个单体,更强调团体诊疗理念,其离不开家人,离不开医护团队,离不开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协作。牢记以患者为中心,重视身心治疗,体现医者的大爱精神。在与患者的诊治交流过程中,医生要换位思考,因为患者不是为了要制造矛盾,而是期待医护人员能够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只有真正了解患者所需,才能给与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提高依从性,进而增加疗效。概而言之,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需强调身心同治理念,强调MDT团队协作,强调全程管理与个体化诊疗。

在2015年,我曾接诊过一例初始不可切除肠癌肝转移的病例,彼时患者已经打算放弃治疗,而以当时的情况评估,不治疗的生存时间也就3个月左右。但我认为每个患者都有被救治的权利,而患者在经过我院MDT团队诊疗后,肿瘤逐渐退缩,并在2016年进行了肠道肿瘤和肝脏肿瘤的切除,并且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病理学完全缓解。截至目前已有8年多时间,该患者在每年的复查中均为无瘤生存。虽然对于肠癌肝转移群体而言,其5年生存率可能较低,但就这一具体患者而言,其实现了100%的获益。因此,在临床决策时我们不能因为临床数据而影响诊疗策略的制定,需全心全意为患者付出。而这位患者也陪伴了我们医院肠癌MDT团队的成长,激发着我们团队更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当前,已有很多初始不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转化治疗实现了手术切除,甚至达到了无瘤生存。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广肠癌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希望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

另有一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也让我印象深刻。彼时该病被认为是不治之症,患者心情极度沮丧,为此我鼓励团队的医生给与患者更多的关爱,并竭尽所能为其找寻更好的治疗手段。而患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死后能够捐献遗体。当时我颇为惊讶,询问其为何有这种想法。患者回答说:从您的临床治疗以及带教让我感触颇深,我们每个人不应一味索取,而是应在需要回报的时候付出所有。由此可见,临床医生的正能量能够感染周边的人,激励更多的患者和同事,一同参与抗肿瘤一线治疗中。

在临床诊疗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故事,特别值得宣传。今年我们正在筹备第四届苏州市医学生临床真实病例大赛,我们希望通过大学生对真实病例的报道可以传递给众人“肿瘤是可防可治”的理念,并且希望能够以此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其将来的工作铺垫。也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对待患者,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因为肿瘤治疗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遇水叠桥,创新格局,胃癌免疫治疗带来生命之光

朱春荣教授:我国约80%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即处于进展期乃至晚期,既往一线标准化疗通常只能带来不足1年的生存期。在过去10年中,晚期胃癌治疗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此前仅有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患者中取得了总生存(OS)获益,但HER2阳性胃癌在中国患者中的比例仅为12%~13%。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中取得了突破。CheckMate 649、RATIONALE 305等研究表明,与单纯化疗相比,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能够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中位OS达到1年以上。且无论PD-L1表达如何,患者均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当前,免疫联合化疗已经成为HER2阴性晚期胃癌一线标准治疗。对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KEYNOTE-811研究表明,在标准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对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的晚期胃癌,免疫单药或联合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由此可见,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Z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