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俞文娟教授:中国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使用BTK抑制剂的真实世界治疗模式、中断情况和临床结局

2023年12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两年一次的第17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17-ICML)于2023年6月13日在瑞士卢加诺举行。在这一场汇集了全球从事淋巴瘤研究与治疗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最新淋巴瘤科研成果的盛会里,展示了一项“中国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使用BTK抑制剂的真实世界治疗模式、治疗中段情况和临床结局(摘要号:587)”的最新数据。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然而,毒性或经济原因导致的停药仍然不可忽视。在中国,关于BTK抑制剂应用的实证证据仍然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团队对673例接受至少1个月BTK抑制剂治疗的中国BLP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其结果在本次ICML会议上进行了公布。本文特邀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抑制剂)是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BLPD)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BTK抑制剂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显著获益,但由于毒性或经济原因导致的高中断率不容忽视。另外,目前中国BTK抑制剂使用的真实世界证据有限。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重点关注至少使用1个月BTK抑制剂治疗的673例中国BLPD患者。收集研究队列的人口统计数据、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细胞遗传学异常、前期治疗线数、治疗方案、不良事件(AE)和死亡数据。分析BTK抑制剂治疗持续时间以及中断原因对生存的影响。

研究结果

在数据截止时,入组研究的6177例患者中有673例(11.4%),自开始BTK抑制剂以来中位随访时间为28.8个月。BTK抑制剂治疗的BLPD患者中最常见诊断是CLL(62.0%),其次是WM/LPL(28.4%)、MCL(13.2%)。开始BTK抑制剂时的中位年龄为60岁。全队列BTK抑制剂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36.4个月。随访期间有288例(43.8%)患者的BTK抑制剂基础治疗永久中止,主要原因是疾病进展。76例患者(26.3%)在BTK抑制剂治疗6个月内就提前中止。与泽布替尼相比,随访期间使用伊布替尼的患者药物中止风险更高(47.2% vs 29.1%,P<0.001)。BTK抑制剂联合CHOP类方案治疗患者的BTK抑制剂中止频率较高(60.0% vs 其他方案41.7%,P=0.027)。全队列估计BTK抑制剂失败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0.9个月,2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8%和42.3%。BTK抑制剂后中位生存期尚未达到。早期中止患者结局极差,中位中止后生存期仅6.9个月。

多因素分析显示,因毒性中止BTK抑制剂和6个月内中止BTK抑制剂是BTK抑制剂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考虑疗效深度、治疗线数和包括17p缺失的基线细胞遗传学。BTK抑制剂单药与联合用药,第一代与第二代BTK抑制剂的选择对生存没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论

这些结果丰富了BTK抑制剂在中国临床中使用的真实世界证据。该研究提示长期使用BTK抑制剂对中国患者人群是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能出现早期中止并导致不良结局。

大咖点评

 

俞文娟
临床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科室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病淋巴瘤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
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nals of Hematology, Leukemia & Lymphoma , Leukemia research及中华血液学杂志发 表 论文16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俞文娟教授: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或异常,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发育过程中关键的效应分子,涉及细胞增殖、成熟、分化、凋亡和迁移,是BCR通路的关键激酶,抑制其活性可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成为B细胞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已研发上市的BTK抑制剂药物包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和阿可替尼、奥布替尼等。


本次ICML大会报道的这项来自中国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扩展了BTK抑制剂在中国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数据,为临床医生应用BTK抑制剂治疗患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首先,该项研究表明BTK抑制剂治疗对中国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整体效果显著,中位治疗时间长达3年,5年生存率超过40%,这一结果进一步确认了BTK抑制剂治疗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一人群的长期疗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近半数的患者在随访期间中止了BTK抑制剂的治疗,疾病进展是治疗中止的主要原因。其次,早期中止BTK抑制剂治疗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6个月内中止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远低于总体水平。因此,在BTK抑制剂治疗初期,更应重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需要密切监测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减少非疾病进展导致的治疗中止。再者,不同BTK抑制剂药物之间的疗效存在一定差异。例如,与一代BTK抑制剂相比,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中止率看似更低,但两者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后,BTK抑制剂的治疗模式选择也会影响治疗结果。与BTK抑制剂单药相比,BTK抑制剂联合CHOP类方案的中止率更高。因此,对于不能耐受或依从性差的患者,BTK抑制剂单药治疗可能更适宜。综上所述,这项来自中国的回顾性研究强调了BTK抑制剂治疗中提高依从性、优化用药的重要性。实际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需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多种因素,来制定最适合的治疗策略,以使更多患者从靶向治疗中受益。

参考文献

Y. Yan, R. Lv, T. et al. 17-ICML Poster#587

责任编辑:Amie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