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BOC/BOA 2023 China】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2专场精彩速递(下)

2023年07月1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7月7日~7月8日,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BOA)暨Best of ASCO 2023 China于哈尔滨盛大召开。此次大会上,来自全国的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精华内容进行解读和评述,分享并讨论了国际一流学者的研究成果,助力我国临床肿瘤领域的深入发展。

7月8日下午的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2022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后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等十数位临床专家一同回顾并解读了近一年来不同瘤种中的前沿进展。【肿瘤资讯】特将下半专场中胃癌、肠癌、肝胆胰肿瘤、淋巴瘤、泌尿系统肿瘤的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与读者分享。


胃癌


胃癌领域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进行了重点分享。2022年中国胃癌领域研究发文共3826篇,高分文献占比与既往相似,但更多关注于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

图片 1.jpg

经评选,2022年胃癌领域重要研究共有3项,分别是:

  1. 北京肿瘤医院齐长松、沈琳教授团队发表的靶向Claudin18.2自体CAR-T产品CT041治疗多线治疗后晚期胃癌/胃食管部结合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共36例有靶病灶,3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肿瘤退缩,根据RECIST1.1,ORR和DCR分别为48.6%和73.0%。35例患者发生了1/2级CRS,没有3级CRS发生。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2. 南京鼓楼医院魏嘉、刘宝瑞教授团队探索了免疫原性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纳米疫苗用于高危胃/胃食管交界部癌症辅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29例胃癌IIIB-C/IVA期患者1年和2年的DFS率分别为96.6%和82.8%。

  3.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叶为民教授团队发表的根除HP对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安慰剂III期对照试验。经筛选后,1630例患者纳入研究,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Hp根除治疗的患者胃癌的发病率较低。在基线时无胃癌前病变和无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中,胃癌风险降低更为明显。

除上述重点研究外,张教授分享了几项值得关注的研究,分别为:基于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出了<16个淋巴结(有限组)和≥16个淋巴结(充分组)的实用胃癌淋巴结分期,并在SEER数据库中的胃癌病例进行了验证;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对比了晚期胃癌一线化疗XELOX与三药EOX的疗效与安全性;NEO-PLANTE研究,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近端胃癌的II期研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在基因组学、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同样值得关注,期待未来在国际期刊中能见到更多中国研究数据的发表。

图片 2.jpg


肠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剑威教授对肠癌领域进行了总结。经专家组讨论,结直肠癌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进展主要有两项,分别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团队。而在不同研究方向上,还有多项研究值得重点关注,张剑威教授分别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

图片 3.jpg


肠癌基础转化研究

  1. 单细胞水平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时空免疫图谱——肝转移灶的免疫特征/新辅助化疗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研究提示免疫抑制细胞在肝转移灶中高表达,如SPP1+巨噬细胞和MRC1+CCL18+巨噬细胞;新辅助化疗后PR vs SD/PD的肝转移灶具有显著的免疫细胞比例。

  2. 血清代谢组学特征揭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毒性及疗效。这项研究采用大规模非靶向代谢组学动态、系统描绘了165位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血清样本代谢变化图谱;构建了预测腹泻风险和血细胞计数最低点的代谢物预测模型;为个体化的新辅助放化疗提供了代谢层面的指导方案。

  3. ctDNA动态监测揭示晚期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VIC耐药机制。此项研究纳入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41位BRAF V600E突变mCRC患者,分析得出结论:BRAF V600E突变等位基因丰度(VAF)变化与VIC治疗一致;ctDNA突变分析发现TGF-β信号通路与VIC耐药相关;基线RNF43基因突变揭示VIC治疗预后更好,基线PI3K通路或DDR通路突变与VIC治疗快速进展相关。


肠癌外科治疗

  1. 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对比开腹手术:LASRE随机临床试验的短期结果。这些研究纳入了腹腔镜组患者712例,开腹手术组358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腹腔镜组括约肌保留率更高(71.7% vs 65.0%),住院时间更短(8.0天 vs 9.0天),且两组的病理结果相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2. 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REAL):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短期结果。这项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的年度重要进展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机器人手术的肿瘤切除质量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且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好。


肠癌围手术期治疗

  1. 局部晚期直肠癌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对比长程同步放化疗的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试验(ATELLAR)。这项同样是年度重要进展推荐之一的研究,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团队,是第三个比较短程放疗序贯新辅助化疗与标准同步CRT治疗LARC的RCT研究。研究提出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可作为中低位LARC患者CRT和辅助化疗的替代方案。

  2. CAP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比放化疗治疗直肠系膜筋膜未受累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试验(CONVERT研究)。数据提示,nCT组和nCRT组的pCR率和降期(ypT0~1)率相似,分别为11.0% vs 13.8%和40.8% vs 45.6%,nCT对于MRF未受累的LARC的病理降期不亚于传统nCRT;nCT组围手术期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nCRT组(0.7% vs 3.1%);nCT在降低手术难度与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优势。

  3.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CAPEOX巩固化疗后采用主动性等待观察策略或器官保留手术治疗低危直肠癌:一项II期临床试验(PKUCH-R01 trial)。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选择性的MRI低风险直肠癌(T2/T3a-b)经过放化疗加巩固CAPEOX治疗,采用W&W或局部切除,3年器官保存率可达67.2%。

  4. 利用影像病理组学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研究提出,RAPIDS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AUC均达到85%以上,外部验证集1的AUC为0.860,外部验证集2的AUC为0.872,证实了整合影像组学及病理组学“两层面”的多模态图像特征可更加全面地捕获肿瘤特征,从而提升模型预测性能。

  5. 循环肿瘤DNA作为局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及复发风险的标志物。这项研究结果提示,基于新辅助治疗后个性化panel检测MRD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增加(HR=27.38;log-rank P<0.0001);新辅助治疗过程中ctDNA清除率与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固定化panel的MRD检测和CNAs分析预测直肠癌患者复发效能劣于肿瘤个性化定制panel。

  6. 肿瘤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辅助预测接受含伊立替康新辅助放化疗局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结果显示,在接受含伊立替康新辅助放化疗局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类器官伊立替康敏感组患者较不敏感组疾病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显著下降;与放疗及5-FU这2个治疗因素相比,类器官伊立替康敏感性更能预测肠癌患者治疗反应。


转移性肠癌治疗

  1. 安罗替尼联合CAPOX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结直肠癌的II期试验。研究主要终点为:ORR 76.7%,DCR 93.3%,DOR 7.9个月,PFS 11.3个月。

  2. FOLFIRI+维莫非尼+西妥昔单抗治疗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显示:ORR ITT 81.0%,per-protocol 85.0%;ITT人群PFS 9.7个月、OS 15.4个月。

  3. VITALITY研究:高剂量维生素C+FOLFOX±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研究数据显示,对于ITT人群,试验组的中位PFS尽管存在数值优势,但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8.6个月 vs 8.3个月,P=0.1);预设亚组分析显示,对于RAS突变型mCRC患者,试验组的中位PF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肝胆胰肿瘤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田教授对肝胆胰肿瘤领域进行了回顾。肝胆胰肿瘤优于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治疗效果迄今为止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多学科综合诊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2022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探索,文章发表数量可喜,较其他瘤种略胜一筹;大多数研究以基础和回顾性文章为主,缺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多中心或单中心随机临床实验共有20篇。此外,根据近三年的发文趋势来看,领域内的研究处于“非常卷”的状态。

图片 4.jpg

杨教授首先分别从不同瘤种、多种治疗方式、研究探索等方面分别总结了研究进展,详细进展如下图所示。

图片 19.jpg

图片 9.jpg

整体来说,肝胆胰肿瘤纳入重磅研究的共有2项,分别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郭荣平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团队的研究文章。

图片 12.jpg

  1. 术后辅助行FOLFOX方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一项多中心、川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ITT集分析中,治疗组与对照组mDFS分别为20.3个月 vs 10.0个月(HR=0.59,95%CI 0.43-0.81,P=0.001),PP集分析中,治疗组与对照组mDFS分别为19.3个月 vs 8.9个月(HR=0.52,95%CI 0.38-0.72,P<0.001)。手术相关不良事件以1级AE为主,HAIC相关不良事件大部分为0-1级。

  2. REACH-2 China研究:Ramucirumab二线治疗索拉非尼后进展且AFP升高的中国晚期肝细胞癌: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雷莫西尤单抗组的mOS为9.07个月(安慰剂组6.18个月);相比对照组,其死亡风险下降43%,疾病进展风险下降44%。


淋巴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回顾了淋巴瘤的最新进展。经过专家评选,2022年淋巴瘤领域内共有三项重要研究。

  1.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方案对比基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进展期ENKT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随机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随机分为DDGP方案和SMILE方案,结果显示,DDGP方案组的ORR值较SMILE组显著提高。中位随访41.5个月,DDGP组mPFS未达到,而SMILE组为6.83个月;DDGP组mOS未达到,而SMILE组为75.2个月。不良事件数据显示,DDGP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均低于SMILE组。

  2. 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数据,这项研究是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MCL 2期研究 (BGB-3111-206)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随访结果。研究共纳入86例患者,研究者评估的ORR为83.7%,CR为77.9%;3年的PFS率为47.6%,OS率为74.8%。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未出现新的不良事件发生。这项研究的数据公布,推动了临床实践和指南的推荐更新。

  3. 瑞基奥仑赛治疗中国成年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初步疗效和安全性结果: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肿瘤缓解方面,1个月时ORR/CRR为100%/66.7%,3个月时CRR为85.2%。中位随访11.7个月,中位DOR、PFS和OS均未达到,研究者评估的6个月DOR率达95.7%,6个月的PFS率达95.7%。安全性方面,严重的CRS发生率为0,≥3级NT发生率为3.6%。这项研究的结果同样促使了NCCN指南和CSCO指南的相关内容更新,并且在2022年10月,瑞基奥仑赛获得NMPA批准用于R/R FL,是国内首个获批FL适应症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此外,2022年淋巴瘤领域总体发表了约3000篇左右的文章,其他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如图所示。

图片 13.jpg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部分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代恩勇教授重点分享了2022年相关研究进展。2022年全年累计发表泌尿系统肿瘤文章4913篇,较2021年增加32.6%,但高分文章较少。

图片 14.jpg


前列腺癌

  1. 瑞维鲁胺对比比卡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高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患者 (CHART):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试验。这项研究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发表,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瑞维鲁胺组患者主要终点总生存期和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死亡和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且具有优越的安全性。

  2. 高频不可逆电穿孔扩大局部前列腺癌消融: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这项研究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王林辉、许传亮教授团队发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H-FIRE广泛局部消融治疗PCa具有良好的肿瘤控制和较小的功能损害,随访6个月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SPCa)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其他能量平台的历史对照组,目对前列腺各项功能的影响最小。研究还确定了H-FIRE充分消融的一些关键参数。

  3. 康多手术机器人-01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研究。这项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利群、李雪松教授团队发表的文章显示,研究中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机械臂对接时间5.9分钟,中位机械臂操作时间87分钟,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天,随访期内未见相关并发症,短期随访治疗效果良好,拔除尿管后1月控尿率力87.5%。提示国产康多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4. 雄激素剥夺疗法联合根治性局部治疗对比雄激素剥夺疗法单独治疗新诊断的寡转移性前列腺癌:一项II期随机对照试验。这项研究同样由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发表,研究提示ADT联合RLT较单纯ADT显著改善新诊断OMPCa患者的rPFS和OS。

  5. 通过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进行的立体定向放射与早期PSA升高后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对非转移性前列腺癌(nmPCa)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朱耀、叶定伟、宋少莉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提示,双示踪PET/CT 引导的SBRT与单独ADT相比具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且毒性更小。


肾癌

  1. 沃罗拉尼联合依维莫司治疗转移性肾癌的III期临床试验 (CONCEPT研究)。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开展,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的PFS(10个月 vs 6.4 个月)与ORR(24.8% vs 8.3%)均显著提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该联合用药或可作为VEGFR-TKI 治疗后的晚期或mRCC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

  2. 肾部分切除术后残存肾实质的病理学改变。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志凌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持续时间有限的前提下,PN 后肾实质的组织学变化主要是与既往井发症有关,而非缺血持续时间,其导致的肾功能下降相对轻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TKI治疗FHRCC的疗效研究。这项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张进教授团队公布,研究初步总结出亚洲人群中FHRCC的部分基因组特征;基于PFS与ORR,观察到ICI/TKI联合治疗的疗效相对Bev/Erlo联合治疗更为良好。

  4. 肾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新辅助治疗。这项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团队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团队共同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局部复发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新辅助靶向治疗后手术切除组的中位肿瘤持异性生存率为96个月,显著优于靶向治疗组的42个月(P=0.0011)。新辅助治疗前后,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培唑帕尼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30.6%,15.4%和37.2% 。多因素分析显示,国际转移性骨癌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复发灶数量大于等于2个以及未进行复发灶手术切除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提出,新辅助靶向治疗可能会增加肾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映瘤切除的可行性;新辅助靶向治疗后接受局部复发灶手术切除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优于仅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


尿路上皮癌

  1.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苹果酸法米替尼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多中心、开放、单臂II期研究项目。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研究结果显示,ORR为30.6%,mOS为12.9个月。此研究证实了卡瑞利珠单抗+法米替尼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旦联合方案安全性可控。同时膀胱癌患者对此方案应答率更高。

  2.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多中心、开放、单臂II期研究项目。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翼然教授。研究数据显示,mDOR为19.7个月,mOS为14.4个月。研究提示特瑞普利单抗在mUC的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且安全性可控。PD-L1表达阳性和高水平TMB可能是预测临床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3. MIBC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对比研究。此研究结果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祖雄兵教授团队发表,研究提示NAC.NICB可以安全地用于MIBC,“细胞周期亚型”膀胱癌对NICB疗效有着积极的影响。

  4. 位于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的VI-RADS的多参数MRI评估。此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焕军教授。研究提示位于输尿管口的膀胱癌有较高的逼尿肌侵犯情况。此外,VI-RADS可用于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准确预测及评估。

  5. 用于通过膀胱镜检测膀胱癌的人工智能系统:一项多中心诊断研究。这项研究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教授团队。研究提示CAIDS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准确的BCa检测。CAIDS可以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减少膀胱镜检查的时间,以提高扁平癌组织(原位癌)的诊断准确率。

代教授在最后对泌尿系统肿瘤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对年度重点推荐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

图片 15.jpg

(图片来源:会议现场照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云初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