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肺癌专委会、东部肿瘤罕见突变联盟主办的“肺癌罕见靶点研究进展及胆管癌治疗新时代”在云端圆满落下帷幕。此次会议旨在传递RET阳性NSCLC及胆管癌前沿研究进展、促进肺癌学术交流。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经典突变EGFR外,RET等罕见靶点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而除了肺癌罕见靶点外,胆管癌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疾病的进展速度也较快,且预后不是十分理想。
此次会议由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周林福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南京市胸科医院方申存教授与徐州市中心医院刘勇教授作为特邀主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丁浩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勇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刘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玉蓓教授、南京鼓楼医院孔炜伟教授作为特邀讲者;并邀请了国内众多专家、教授参与,深入探讨RET阳性NSCLC以及胆管癌的精准治疗与进展。
开场致辞
本次会议在沈波教授和周林福教授的开场致辞声中拉开了帷幕,二位教授对各位同行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能够增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同时表示了对会议内容的高度期待,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第一篇章:始于精睿
1.塞普替尼开启RET融合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新纪元
大会讲者:丁浩教授
丁浩教授从目前RET阳性NSCLC面临的困境、塞普替尼的出现以及塞普替尼的强效三个方面介绍RET融合NSCLC一线治疗的新纪元。
RET基因融合是重要的NSCLC罕见驱动基因变异类型之一,RET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较差;我国RET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每年新增约1万~2万,临床需求不容忽视。然而目前不管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对于RET融合阳性NSCLC疗效都不佳,所以精准治疗迫在眉睫。睿妥(塞普替尼)最早于2020年5月在美国上市,后于2022年9月在中国上市,上市后成为RET基因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新选择。实验数据显示:塞普替尼全球人群一线治疗ORR 84%,mPFS 22个月,中国人群一线治疗ORR达91%;全球人群基线脑转移者颅内ORR 85%,颅内DCR 100%;全球人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停药率仅为3%,中国患者的安全性特征与全球一致;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并被CSCO NSCLC指南推荐用于RET基因融合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靶向药物。
2.RET融合晚期NSCLC病例分享
大会讲者:王勇教授
王勇教授分享了一位晚期RET阳性NSCLC患者(腺癌,T2aN3M0,IIIB,PS 1分)(RET融合,KIF5B-RET)。患者经口服塞普替尼后,颈部肿大淋巴结由16*14mm→13*5mm,CEA正常范围,病灶PR且暂未发现不良反应。
讨论环节:
1.由于获得性耐药数据积累太少,目前关于RETi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处理仍不清晰
2.两种RET生存数据差异较大,是否应该优选塞普替尼?生存优势地来源?
3.高比例共存突变的存在,未来是否可能通过联合化疗或贝伐珠单抗等进一步优化生存?
参与者:贡会源教授,郝文胜教授,李元芹教授,牛华教授,吴平平教授,张淼教授,赵琪教授
专家们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首先专家们对于罕见靶点也有了新药物可以选择表示了肯定,增加了药物的可及性。目前整体来看RET突变患者人群较少,用药经验较少,但在已经使用塞普替尼的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以及高安全性。如果存在共突变,会考虑联合化疗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但目前的耐药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患者一旦耐药后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寻找新的治疗机会。由于样本量较少,专家们也期待后面在真实世界中展示出更多数据开展更多的研究,以及早日降低治疗费用,能够更好地惠及患者。
第二篇章:达于久妥
1.佩米替尼开启胆管癌精准靶向治疗时代
大会讲者:孙玉蓓
孙玉蓓教授介绍了目前胆管癌的治疗指南、FGF/FGFR信号通路的重要作用以及临床试验数据对比揭示了佩米替尼的卓越疗效以及安全性。目前具有潜在治疗意义的基因突变存在于在-50%胆管癌患者中,因此,采用精准医学新兴疗法治疗已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引起关注;在FIGHT-202研究的最新分析中,ORR为37.0%,包括4名在中位数为30.4个月的随访中完全缓解的患者,对FGFR2融合和重排的患者,OS为17.5个月3。所有级别最常见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 ≥总患者人数的40%)为高磷血症、脱发、腹泻、疲劳、恶心和消化不良。
2.D+R联合检测 助力融合变异检出
大会讲者:孔炜伟教授
孔炜伟教授FGFR及RET融合变异的现状、RNA-NGS助力发现更多阳性患者、DNA-NGS + RNA-NGS三个方面阐述了基因检测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在9624例样本中,16.5%患者检测到基因融合,其中1.8%有且仅检测到融合;6%患者存在用药相关融合,其中肺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癌种融合频率较高;4.8%(24/500)的肺腺癌患者存在用药相关融合;不吸烟肺腺癌患者的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吸烟患者(20% vs 2.1%)。
然而在常规DNA-NGS检测中会漏掉一部分基因融合,而RNA-NGS检测原理上先天具备检测融合变异的优势。思路迪与临床专家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493个肝内胆管癌FFPE肿瘤样本,其中7例患者原本为DNA-NGS检出阴性,改用RNA-NGS检测,结果呈阳性,此研究证实了利用DNA+RNA双检可提高胆管癌患者FGFR2融合检出率。中国人群研究(n=1171):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RNA-NGS可多检出10%可用药融合变异。
随着精准医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以佩米替尼为代表的FGFR2靶向药的出现,打破了胆道肿瘤“唯化疗时代”,为晚期患者带来新选择和新希望。融合变异有其专属特征,常见的变异形式仅占30%-60%左右,其他融合变异类型种类多且繁杂,给检测带来挑战。DNA-NGS可同时覆盖多个基因多种变异类型,DNA-NGS结合RNA-NGS,双剑合璧,可提高融合变异的检出率。
讨论环节:
1.肿瘤患者的最佳检测时机
2.肿瘤患者的最佳检测时机
参与者:彭伟教授,高潺潺教授,侯辉教授,李敏教授,马建华教授,马泰教授
针对基因检测的检测时机以及佩米替尼的治疗前景以及如何开展更有意义的临床试验各抒己见。
目前有部分患者仍对于检测存在抵触心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知识观念普及;检测公司参差不齐,一定要选择正规公司。专家们也呼吁检测公司能够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能够更好地造福患者。对于基因检测的时机,专家们认为越早越好,应检尽检,能检早检,防止标本的降解以及降低晚期患者标本的可获难度;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进行多点检测;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动态监控。专家们期待佩米替尼的一线治疗数据,对于胆管癌患者是一个优选,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大会总结
大会进入尾声,沈波教授和周林福教授进行了总结。沈波教授表示塞普替尼和佩米替尼都是比较新的药物,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关于检测,检测技术如何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肿瘤标本的异质性都是需要研究的客观问题;对于异病同治也要积极探索,同样的驱动基因在不同的疾病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呼吁药企与临床多多开展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周林福教授强调关注肿瘤的异质性,每一个临床的问题都值得去探索,也鼓励临床工作者多多展开研究去解决问题,从而为患者带去更多的获益!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