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会议报道】 共启新局,铿锵前行——2023年首届大肠癌紫金论坛扬帆起航

2023年07月04日
来源:肿瘤资讯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由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大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江苏省分盟、江苏省肿瘤医院和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苏州良医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麦尔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协办的“第一届大肠癌紫金论坛暨江苏省大肠癌多学科诊疗进展学习班 · 长三角结直肠癌精英联盟论坛”2023年7月2日在古城南京盛大召开。国内结直肠癌学术领军专家云集,践行规范化、精准化、前沿化的理念,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就结直肠癌诊疗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开展探讨,共谋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为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精准化的科学研究新征程添砖加瓦。【肿瘤资讯】特整理会议精粹,为各位读者带来学术盛宴。

大会致辞

会议伊始,由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晟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环节。大会主席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鲍军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鲍军主席表示,欢迎各位专家齐聚南京,参与此次首届“大肠癌紫金论坛”。共同探讨大肠癌治疗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希望本次学术交流将促进江苏省结直肠癌的同质化诊疗水平的提高、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待接下来学术火花的碰撞,祝愿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朱梁军主席在致辞中强调“早筛、早诊、早治、综合治疗“有助于大肠癌的精准防控。本次论坛汇聚全国各地颇有建树的专家聚焦临床研究最新动态,共同探讨大肠癌规范化诊治。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监测提供发展方向。随后,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褚晓源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超教授分别进行了主会场开场致辞。两位教授指出随着大肠癌发病率的攀升,精准治疗及多学科合作诊治成为了大肠癌领域的新热点,首届大肠癌论坛为大家搭建内容丰富的专题会场,就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李晟.jpg

image2.png

朱梁军.jpg

褚晓源.jpg高超.jpg

第一篇章:朝花夕拾溯源流

主题演讲专场率先由江苏省肿瘤医院何侠教授担任主持。该专场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金晶教授带来了主题为“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加法与减法”的精彩分享。金教授结合近年全球开展的多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RCT研究及ASCO2023会议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概述了国内外多项大型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浅出地分析直肠癌“做加法”的利与弊,并就采用直肠癌“做减法”的挑战进行总结。强调随着直肠癌治疗策略的优化,应积极关注相关研究。通过辨别研究入组人群差异,谨慎解读研究结果,以更好地指导直肠癌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生存获益。

何侠.jpg金晶.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振欣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潺潺教授江苏省中医院舒鹏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虽然新辅助治疗具有个体化特征,但不可因此忽视临床研究的开展。目前,在远处转移、器官保留和全程新辅助等问题上,期待更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

王振欣.jpg高潺潺.jpg

舒鹏.jpg

随后,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仲小敏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肿瘤医院陈森清教授以“结直肠癌与分子遗传”为题作专题报告。指出结直肠癌是一种以基因和表观遗传异常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病理学快速发展和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通过探索分子亚型分类及其预后,可通过制定个体化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此外,陈教授梳理了遗传性结直肠癌及其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和林奇(Lynch)综合征等分型。

仲小敏.jpg

陈森清.jpg

随后,江苏省肿瘤医院李东正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晓为教授江阴市人民医院王琼教授作为讨论嘉宾,结合结直肠癌遗传学与分子分型展开讨论。专家们指出,要关注中国人群Lync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布与欧美人的差异;基于中国人群的数据库,有利于更精准的指导临床诊断和筛查。

李东正.jpg

魏晓伟.jpg

王琼.jpg

紧接着,江苏省肿瘤医院杨柳教授进行后续主持工作。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特邀讲者林洁教授就结肠癌的早诊早治现状等内容作出阐述。提出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杨柳.jpg

林洁.jpg

随后,苏北人民医院张先稳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郭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刘菊英教授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强调目前我国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工作尚有欠缺,综合以往以及国外的经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所有瘤种中最具意义的。此外,教授们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分享了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经验和心得。

张先稳.jpg

郭震.jpg刘菊英.jpg

第二篇章:高山流水志在远

紧随其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骏教授的主持下,本主会场的另一位重磅嘉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就“2023年ASCO结直肠癌治疗进展”为主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传统治疗模式是术前同步放化疗(CRT)或短程术前放疗(SCRT)+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辅助化疗。近年来,各项研究证实术前通过CRT/SCRT的治疗可以获得更大程度的肿瘤退缩。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做减法/加法,“优化术前治疗模式,达到疗效与功能并重”就成为了近年研究的重点。结合临床实践,陈教授分享了 “2023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方面的最新观点,指出基于“精细分层+目标导向”,分析个体病情,充分考虑患者意愿,进而制定个体化术前治疗模式将会是未来治疗方案的重点。

吴骏.jpg

陈功.jpg

随后,主持嘉宾吴骏教授就上述精彩演讲进行了概要总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燕文教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光辉教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程旭教授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各位专家表示,陈教授分享的国际上针对结直肠癌的相关最新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工作开启新视野,进而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结直肠癌的个性化诊疗的提升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刘燕文.jpg徐光辉.jpg程旭.jpg

接下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范朝刚教授担任主持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刑宝才教授概述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北肿的经验”。刑教授引用其团队开展的真实世界结直肠癌肝转移5年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积极肝转移切除的生存获益。刑教授随后介绍了在新辅助治疗的趋势下开展的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实践。强调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佳的治疗手段,而在治疗之初,如判断初始是否可切除、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成功与否,常依靠MDT讨论。对于不能单纯手术切除的患者,邢教授表示,系统治疗结合局部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转化治疗的适应人群,不应该有太多的主观层面的禁忌,应该首先选择强化的系统治疗;对于系统治疗有效的肝转移,局部治疗应该更为积极。

范朝刚.jpg邢宝才.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文蔚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婧教授南京江北医院封革教授参与了现场讨论环节。各位专家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越来越多的肠癌肝转移患者经系统治疗和/或局部治疗后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多学科协作、提升针对局部和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最大程度实现患者的临床获益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将是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胡文蔚.jpg

孙婧.jpg封革.jpg

最后,在江苏省肿瘤医院 徐新宇教授的介绍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卫成教授作为特邀讲者分享了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病理规范与更新”的主题报告。首先,薛教授重新梳理了结直肠癌病理标本的处理规范,直观地讲解了手术切除标本取材应注意的相关细节。随后,薛教授介绍了完整及规范化结直肠癌病理活检报告内容。并指出,病理活检报告是结直肠癌的诊疗依据。此外,在癌前筛查病理诊断中,科学合理的使用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结合常规形态学特性,可以显著提高癌前病变检出率,辅助临床判断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病变的发展趋势,改善患者预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

徐新宇.jpg薛卫成.jpg

在主题演讲章节的最后部分,靖江市人民医院黄余峰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周欣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苏翔宇教授就上述演讲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不断增加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意味着急需提高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这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础,此外,应进一步制定并严格执行结直肠癌病理诊断标准,以指导病理和临床医师的综合诊断与治疗。

黄余峰.jpg周欣.jpg苏翔宇.jpg

大会总结

篇章尾声,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朱梁军教授发表总结陈词。朱教授感谢参与本次首届大肠癌紫金论坛暨江苏省大肠癌多学科诊疗进展学习班的各位教授们精彩纷呈的分享。本次专场大会,对结直肠癌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探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解读。相信本次会议开启了未来结直肠癌多学科合作的序幕,切实提高我国晚期结直肠癌全程管理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at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