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第19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邓艳红教授——ASCO直肠癌新辅助治疗重磅进展

2023年06月25日
来源:肿瘤资讯

特邀专家——邓艳红教授

邓艳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高质量发展办公室主任,肿瘤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消化系统疾病学部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
留学美国西雅图Fred Hutchinson/华盛顿大学癌症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FOWARC研究2次获得ASCO口头报告,OPTICAL研究获2022年ASCO口头报告,并在J Clin Oncol、JAMA、Lancet Onc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7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第六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2023年广东省先进女职工,2023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与个体化治疗分会常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Q1:ASCO 2023重磅研究: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或可豁免新辅助放疗

邓艳红教授:今年的ASCO最重磅的研究之一是美国开展的PROSPECT研究。这个研究历时十载,大家对它的期待非常高。PROSPECT研究从2012年开始,入组五年、随访五年,到今年才在ASCO全体大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同时它也是在报告当天,在新英格兰杂志同步发表。这个研究是十年前的设计,从药物治疗方案上来讲,并不是特别前沿,但是从理念上面来讲,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对一些中度危险的进展期的直肠癌,新辅助化疗不劣于同步放化疗,这个一千多例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得出了非常肯定的结果。

我们团队的FOWARC研究也在今年公布了十年的长期随访生存结果,与PROSPECT研究有一定程度的印证,即单纯的新辅助化疗并不会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同样显示选择性的放疗和单纯的新辅助化疗,从长期结局来看也是新辅助治疗的选择。

今年的ASCO主要是基于新辅助化疗的长期疗效进行报道,一些新型的药物比如靶向、免疫治疗,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

Q2: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发展迅速、模式多样

邓艳红教授:结合近几年的ASCO会议或是近几年的研究,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有很多新的组成部分:对于MSI-H的病人,有单纯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国内金晶教授做的STELLAR研究以及国外的RAPIDO研究提出了短程放疗模式;P23研究提出了三药诱导化疗模式;章真教授用伊立替康做新辅助治疗。这些研究构成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多样性,包括刚才提到的PROSPECT研究和FOWARC研究是我们倡导的选择性放疗模式。目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属于多模式共存的时代。

我在刚才的会议当中也提到,以治疗目标为导向,我主要会把病人分成三大块。如果是一定要进行手术的直肠癌病人,在术前进行单纯的新辅助化疗就够了。对于一些追求等待观察、追求高的PCR率的患者应该首选放疗。而对于dMRR /MSI-H的免疫敏感型的肿瘤应该选择免疫治疗。    

Q3: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治疗的三个研究方向

邓艳红教授: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怎样通过提高pCR率来更好地进行等待观察的策略。对于一些距肛门5公分以内的直肠癌,手术治疗可能需要切除肛门,我们追求高pCR率,让患者进行等待观察,从而可以避免手术。在这种理念下面,我们需要整合更多的药物治疗、更先进的放疗技术,甚至要对瘤区进行剂量的加量等等。整合了免疫治疗能够看到60%左右的pCR,未来随着药物的一些发展,包括新型的靶向药物的整合,pCR率还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当pCR达到了70%-80%,这一部分的病人的治疗模式就转变成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手术只是作为一种挽救性治疗的手段。

第二个方面跟第一个非常类似,如果我们需要去进行等待观察,一个很大的瓶颈是我们很难精准判断是否达到pCR或者cCR,配合第一个方向要去做的就是,如何应用影像学技术及病理学技术,来非常有信心地告诉我们,这个病人达到了cCR,或者说cCR便是等同于pCR。

第三个领域,回到最开始说到的,需要避免放疗损伤的一部分病人,我们需要整合更多新型的药物,来给外科手术创造平台。我今天也在会议上提到了,即使是经过了目前最强的新辅助放化疗,仍然有20%左右的病人出现治疗的抵抗或者远处的转移。这些病人内在的耐药的机制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治疗靶点?通过研究耐药的机制、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新的靶点,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我们团队现在也在做高强度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同时选择性的放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Vick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