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丨何志嵩教授专访:精准诊疗助力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治疗,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2023年06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6月17日,由CACA-GO、CSCO-PC、CPCC、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上海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的2023年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展。会议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前列腺癌专家,就前列腺癌诊疗的临床经验,以及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和前沿进展展开讨论与分享。【肿瘤资讯】特邀采访了何志嵩教授。


何志嵩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精准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刊编委

前列腺癌围术期治疗尚未达成标准。能否结合北大经验,介绍一下前列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包括人群选择、治疗方案、疗程和手术时机等问题?

何志嵩教授: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要不要做新辅助治疗,如果需要做,怎么做?目前临床上尚无标准。

从现有证据看,目前尚缺乏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总生存(OS)的相关数据。过去二三十年该方面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如果以OS做研究终点,这些研究均未达到终点,如果以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RFS)或无影像学进展生存期(rPFS)作为研究终点,甚至以降期、降级、减少切缘阳性为终点,可从一些研究中看到新辅助治疗对于根治性前列腺手术的患者是有获益的。当然根治性放疗领域,新辅助治疗已是标准。

我们中心曾在2001年开展过一项针对根治性前列腺手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但遗憾的是由于入组困难以及方案偏倚,该研究最终未能够作为RCT研究完成。

目前,对于局部高危患者,即疑似或者影像上明确有膀胱颈侵犯,甚至有前列腺外侵犯的肿瘤,我们会采取新辅助治疗,以期降期、降级,方便手术的完成。

从策略上说,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既希望能够通过新辅助治疗降期降级,又希望不要耽误或延误手术,一般会采取较强效的治疗方案,例如,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基础上加上新型内分泌药物,对于临床指标提示可能内分泌不敏感的部分患者,我们甚至在方案里加上化疗。

从完成治疗角度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基本未发生过因新辅助治疗延误根治性手术的情况。绝大多患者达到临床降期的效果,为手术带来更多的便捷。目前,指南上对于该类,均是推荐或建议加入临床研究,尚无标准治疗,未来期望更多的专家能够对该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微信图片_20230621151014.jpg

结合“北大经验”,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应如何进行治疗策略的优化?

何志嵩教授:对于辅助治疗,目前多数情况下,尚缺乏支持辅助治疗的高级别证据。但例外的是,如果根治术后有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即推荐采用内分泌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放疗,患者的生存或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我们中心回顾性研究可发现,如果存在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例如切缘阳性、包膜外侵犯、精囊侵犯、Gleason评分8分以上的患者,我们较为推荐进行以放疗为主术后辅助治疗;如果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我们会采取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前列腺瘤床以及前列腺淋巴引流区的辅助放疗。

近期,国外三项RCT研究提供了相关证据,支持局部复发转移高危险因素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采取所谓的挽救性早期放疗,即对该患者并不采用常规的辅助性放疗,可获得与辅助放疗一样的疗效。对于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未达到根治标准的情况(例如PSA不能降到0.1 ng/ml以下,或者PSA虽然降到0.1 ng/ml以下,但是出现了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且超过0.1 ng/ml),其已偏离辅助治疗范围,但又不符合挽救性放疗的范围,目前国际上对该类患者一般采用早期挽救性放疗。该方案带来的益处是可减少不必要的放疗,同时不耽误治疗。早期挽救性放疗可避免不必要的辅助治疗,让患者获得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微信图片_20230621151008.jpg

在围术期治疗中,您如何看待生物标志物(比如PSA水平)或者影像学检查(如MRI或PSMA PET)用于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的价值?

何志嵩教授:临床上,无论是生化指标还是影像学指标,均有助于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开展。精准医学时代,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纳入分子诊断进行更加精细的分层,以此对更广泛的人群进行新辅助或者辅助强化治疗。但强化治疗,一定会带来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经济负担。如果能够通过生物标志物精准筛选和区分更适合做围术期治疗的患者,一方面将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为患者带来的风险或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能够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更充分的治疗。也就是在合适的时机为合适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让患者有最大治疗获益的同时风险最低。

责任编辑:Poinko
排版编辑:L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7月01日
谭兴超
岳池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前列腺癌治疗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