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浩瀚,探索无尽。2023年5月20日,第四届CSCO再鼎临床肿瘤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之胃肠间质瘤分会场暨擎乐®全国医保落地会于上海浦东隆重举行。2023年3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正式落地实施,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胃肠间质瘤(GIST)四线治疗药物瑞派替尼正式进入医保目录,将有望惠及更多患者。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交流GIST领域临床前沿新进展,探讨晚期GIST治疗策略,为中国患者打造更可及的优选方案及诊疗未来。
【主席致辞】群星毕至,鼎力新生
大会荣邀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院长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两位主席与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先生于会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
南京天印山医院 秦叔逵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进教授
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 梁怡先生
秦叔逵教授指出,瑞派替尼在国际多中心INVICTUS研究和中国四线桥接研究中均证实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李进教授则表示,中国GIST患者数量不可小觑,晚期GIST患者历经多线治疗,临床亟需针对KIT/PDGFRA各类继发突变的广谱抑制剂以打破耐药困局。瑞派替尼作为全球首个新型激酶“开关控制”抑制剂,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同时抑制“开关口袋”和“活化环”,将激酶持续锁定在非活化构象,广泛抑制各种KIT及PDGFRA突变。
大会主办方,再鼎医药首席商务官兼大中华区总裁梁怡先生表示,如今,中国专家已越来越自信,开展了更多临床探索,本次很荣幸与CSCO基金会合作,不仅可以造福更多患者,也可以以更多真实世界数据帮助中国科研发展,帮助中国专家取得更多研究成功,希望本次合作可以为未来更多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术报告】立足当下,洞见生机
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陶凯雄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波教授的主持下,开启了第一篇章的学术报告及讨论。
在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分享了“世界之声——聚焦GIST诊疗最新进展”,分别围绕GIST基础研究及外科、内科治疗介绍了最新前沿进展,肯定了INTRIGUE、INVICTUS两项中国研究证实瑞派替尼二线与四线/以上治疗晚期GIST具有卓越的临床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信华教授带领现场观众回顾了“中国之声——瑞派替尼中国真实世界研究进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侯英勇教授则从GIST的分子分型出发,回顾了对于KIT、PDGFRA等常见分型的早期认识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介绍了该中心在GIST生物学行为研究中的成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健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信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侯英勇教授
学术讨论环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曲宏岩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志冬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烨教授就精准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后线药物促进手术获益、瑞派替尼在中国患者中数据更亮眼等进行了讨论,认为瑞派替尼广覆盖KIT和PDGFRA原发和继发多种突变,可针对多个伊马替尼治疗后的耐药突变。其在二线、四线治疗中都表现出很好的客观缓解率(ORR),后线治疗的发展为外科介入提供了更多机会。
高志冬教授、周烨教授、曲宏岩教授
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马志强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鹏飞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业繁教授就瑞派替尼的后线用药安全性、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针对标准疗法失败的难治性GIST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瑞派替尼如果可以提前至二线使用,有望提高转化手术的成功率。而且,瑞派替尼在真实世界中加量用药也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可考虑对于难治性患者加量使用,也可考虑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
张业繁教授、王鹏飞教授、马志强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李保东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孙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义军教授就分子检测、突变类型、用药依据进行了交流。强调GIST精准治疗凸显分子检测重要性,推荐对疑难、继发突变患者开展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筛选治疗目标人群,成为指导药物使用的依据,在更多新药问世前,或可考虑针对耐药患者采取联合用药。
李保东教授、孙琳教授、赵义军教授
【学术报告】拨云见日,入“擎”入理
第二篇章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坤堂教授担任主持。
这一篇章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志冬教授分享了“突破耐药,延长生存——瑞派替尼国内、外核心数据解析”,回顾了瑞派替尼在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INVICTUS及中国多中心,Ⅱ期,单臂桥接试验中的数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海波教授分享了“关注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强调了对于晚期GIST患者管理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高志冬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邱海波教授
讨论环节中,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钱海龙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安庆市立医院张亚铭教授就耐药问题的应对、影像学评估疗效、促使患者利益最大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瑞派替尼在GIST晚期治疗出现耐药时,可尝试加量治疗,或联合用药。影像学手段在GIST疗效评估中承担重要工作,对于异质性较高的肿瘤或可结合基线状态进行评估。
唐磊教授、张亚铭教授、钱海龙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马君俊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俊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尹源教授就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问题、不良反应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嘉宾们认为不良反应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依从性乃至总生存,尤其要关注间质性肺炎、心脏、肝脏、肺部的不良反应。另外,瑞派替尼的临床应用整体安全性较其他TKI具有优势。
马君俊教授、王俊江教授、尹源教授
【学术报告】融会贯通,把握未来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笑雷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徐文通教授主持了最后一个篇章。
在这一篇章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吴欣教授回顾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的发展历程,随后通过与NCCN指南在诊断、外科治疗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对比,指出相较NCCN指南,CSCO指南更加符合中国临床实践。中外指南都基于INTRIGUE研究结果对瑞派替尼进行了推荐,作为首选的四线治疗方案,并在更后线基于INVICTUS研究结果推荐了瑞派替尼加量的方案,肯定了瑞派替尼在晚期GIST后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随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DT团队张李教授分享了2例晚期GIST的临床诊疗经验及该中心晚期GIST患者诊疗的汇总分享。病例报告提示瑞派替尼治疗进展后增量使用可能持续带来获益,KIT 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更能从瑞派替尼治疗中获益,瑞派替尼对肝转移灶疗效似乎较佳。汇总病例则显示瑞派替尼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较优,耐受性好。最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军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中国晚期GIST患者管理现状与发展”,介绍了由中华慈善总会成立的中国首个GIST专病患者管理与教育社区——爱无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吴欣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张李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军教授
讨论环节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DT团队孙琳教授及赵金坤教授首先对张李教授分享的两例病例进行了补充分享,随后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晓东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就瑞派替尼的剂量、晚期GIST患者进展后的选择、临床研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瑞派替尼的加量使用明显增效且几乎不明显增毒,需要进一步探索晚期GIST患者的用药剂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后进展患者应考虑更换药物,瑞派替尼对于c-kit突变患者亚组更具优势。
孙琳教授、赵金坤教授、陈小兵教授、高晓东教授、唐磊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小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皓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军教授就晚期GIST的全程管理、患者随访、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晚期GIST的全程管理是个大课题,包括精准选择药物、治疗模式。需要对患者保持密切随访,通过面和点结合式的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信息化手段将是很好的补充。
孙小峰教授、徐皓教授、张军教授
【大会总结】星海无边,“擎”云而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波教授
大会临近尾声之际,张波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随着瑞派替尼进入医保目录,未来在临床实践中,将继续挖掘瑞派替尼的临床应用价值,持续进行探索。瑞派替尼以其多靶点抑制作用在二线治疗中也显示出卓越的疗效,获得指南及患者的认可。希望未来持续探索,以更多中国临床研究完善指南,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