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EBMT大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领域进展荟萃

2023年04月26日

2023年4月23日,第49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盛大召开。会议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领域公布了许多重磅进展。PNH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疾病,以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血栓形成和骨髓衰竭为特征。随着补体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PNH患者迎来了有效治疗选择,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肿瘤资讯】特对PNH相关进展进行详细整理,以供参考。

PNH疾病进展

口头报告OS12-07:再生障碍性贫血(AA)起始PNH克隆大小与转化为有临床意义的PNH密切相关

  • 研究目的:选择与高度进展为具有临床意义的PNH相关的AA患者。

  • 结果:在92/138例(67%)AA患者中检测到PNH克隆。仅32/138例(23%)患者PNH克隆超过10%(粒细胞),18/138例(13%)的AA伴PNH综合征。在22例患者(16%)中观察到克隆演变:16例向经典型PNH演变,6例向MDS演变(7号单体[n=4],6号三体[n=1],8号三体[n=1])。

  • 5年内演变为溶血性PNH的概率为16.5%,10年内为18.3%。值得注意的是,在PNH克隆大于10%的AA患者中,溶血性PNH的5年进展率为50%。在PNH克隆大于10%的初治AA患者中,高LDH活性对进展为溶血性PNH无显著影响:在AA伴PNH综合征的患者中,转化的中位时间更长(60个月,而LDH < 1.5N的患者为38个月)。

  • 结论:PNH克隆大于10%的初治AA患者在造血恢复后更可能发生溶血性PNH。

口头报告OS09-07:361例接种COVID-19疫苗的非移植AA和/或PNH患者的观察性研究:重度AA和传染病EBMT工作组联合报告

  • 背景:研究对接受COVID-19疫苗接种的AA和PNH非移植患者进行了观察性前瞻性研究,纳入来自13个国家20个中心的361例患者。

  • 结果:在研究时(首次COVID-19疫苗接种后一年内),99例(27.4%)患者仅接受PNH治疗,149例(41.3%)患者仅接受AA治疗,30例(8.3%)患者同时接受PNH和AA治疗,83例(23.0%)患者未接受治疗。139例患者在首次接种疫苗时正在接受免疫抑制(IST)治疗。

  • 接种疫苗后12个月的总生存率为99%(97-100%),接受IST的患者与未接受IST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两组12个月生存率为99%,p=0.9)。AA无复发生存率为97%(94-99%)。9例患者复发,6例由于免疫抑制减少,1例未知,1例由于MDS转化,1次复发被认为可能与疫苗相关,羟甲烯龙的增加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117名(32.4%)患者出现即时疫苗副作用,19名(5.3%)患者出现PNH特异性并发症。没有接受IST的患者(9.7%)和接受IST的患者(4.3%)的并发症无差异(p=0.27)。15%患者在接种疫苗后12个月经历了SARS-CoV-2感染,其中76.8%出现了症状。没有患者死于COVID-19。接种疫苗时和12个月后的中位血细胞计数变化很小。

  • 结论:AA和/或PNH患者能够放心接种COVID-19疫苗。

壁报P727:PNH患者肝肾铁过载

  • 背景:本研究调查了PNH患者的肝脏及肾脏铁含量。

  • 结果:共62份肾脏MRI-T2*检查可供分析。所有初治患者(n=45)均出现肾皮质铁过载,中位T2*时间为4.0ms,而接受抗补体治疗的患者为42.0ms(p<0.01)。有骨髓再生障碍病史(BMA+)患者和无骨髓再生障碍病史(BMA-)患者之间的肾铁过载没有显著差异(p=0.62)。

  • 共70份肝脏MRI-T2*检查可供分析。初治组的肝脏铁浓度(LIC)显著低于接受抗补体治疗组(2.68mg/g vs. 6.3mg/g[p<0.01])。初治组中仅13/57(25%)患者出现肝脏铁过载(LIC>2mg/g)。BMA+和BMA-组之间的肝铁过载没有显著差异(p=0.8)。

  • 结论:肾皮质铁超载在未经治疗PNH患者中十分常见。而治疗开始后,PNH患者可能出现肝脏铁过载。


补体抑制剂研究进展

口头报告OS12-06:口服靶向B因子抑制剂iptacopan单药治疗可使初治PNH患者的血红蛋白提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III期APPOINT-PNH研究

  • 背景:本研究报告了在未经补体抑制剂治疗的溶血性PNH患者中进行的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III期APPOINT-PNH试验的24周核心治疗期间的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 基线特征:基线平均血红蛋白和LDH水平分别为8.16(1.09)g/dL和1698.8(683.3)U/L。

  • 结果:该研究达到其预设成功标准,约92.2%患者(95% CI 82.5-100)实现了血红蛋白较基线升高≥2g/dL。分别有62.8%(95% CI 47.5-77.5)和97.6%(95% CI 92.5-100)患者实现了血红蛋白≥12g/dL和避免输血(图1)。校正后血红蛋白较基线的平均变化为+4.28(95% CI 3.87-4.70)g/dL;24周时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2.56(SD 1.49)g/dL(图2)。校正后LDH较基线平均变化百分比为-83.55%(95% CI -84.90~-82.08);24周时平均LDH为261.3(SD 89.16)U/L。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评分较基线的校正平均变化为+10.75(95% CI 8.66-12.84)。

  • 未观察到临床突破性溶血事件或主要不良血管事件;无死亡病例。报告了4起严重不良事件:细菌性肺炎、COVID-19、白内障和II型糖尿病。感染(40.0%患者,主要为COVID-19 [15.0%])、头痛(27.5%)和腹泻(7.5%)为最常见不良事件。没有患者停用iptacopan。


图片1.png

图1. 研究达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情况

图片2.png

图2. APPOINT-PNH治疗核心治疗24周时平均血红蛋白水平

  • 结论:在补体抑制剂初治的溶血性PNH患者中进行的这项单臂III期试验中,口服iptacopan单药治疗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血红蛋白增加,大多数患者的血管内溶血得到良好控制,避免输血,疲乏也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达到血红蛋白≥12g/dL的患者估计比例与APPLY-PNH研究中的观察结果一致。

口头报告OS12-01:相较抗C5治疗,口服iptacopan单药在残余贫血的PNH患者中具有更佳疗效:III期APPLY-PNH研究结果

  • 背景:本研究报道了开放标签、多中心、III期APPLY-PNH研究24周随机期的数据。

  • 结果:与SoC(抗C5治疗)相比,iptacopan单药治疗在两个主要终点方面均优于SoCP<0.0001;图3);51/60例iptacopan治疗患者与0/35例SoC治疗患者Hb较基线增加≥2g/dL,分别有42/60例与0/35例患者Hb≥12g/dL。在避免输血、Hb水平较基线变化、慢性疾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评分和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临床突破性溶血发生率方面,iptacopan单药治疗均更优(图4-5)。24周时的平均Hb水平(不考虑RBCT)为iptacopan vs. SoC:12.6(1.4)g/dL vs. 9.2(1.4)g/dL(图9)。

  • 无死亡案例报道;两名SoC治疗患者报告了溶血严重不良事件,iptacopan治疗患者无相关报告;无患者因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

图片3.png

图3. Iptacopan单药治疗与SoC在两个主要终点对比图片9.png

图4. Iptacopan单药治疗与SoC对患者脱离输血的影响

图片5.png

图5. Iptacopan单药治疗与SoC治疗后Hb水平较基线变化

  • 结论:iptacopan单药治疗具有良好耐受性与安全性。单药iptacopan治疗可能改变对抗C5 治疗反应不足的PNH患者临床结局,口服门诊治疗可能成为溶血性PNH患者的治疗首选。

壁报P681:Pegcetacoplan治疗成人PNH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 背景:本研究提供了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多中心扩展pegcetacoplan治疗成人PNH研究的48周数据。

  • 结果:在数据截止时,107例患者在扩展期接受了48周治疗。对于总人群和所有母研究人群,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从母研究基线至进入307研究显著改善,并在第48周保持稳定(图6)。母研究基线、307研究入组和第48周时的中位LDH水平及从307研究入组至第48周的血红蛋白正常化和避免输血情况见表1。

图片6.png

图6. 307研究起始至48周血红蛋白水平

表1. 母研究基线、307研究入组和第48周时的中位LDH水平以及从307研究入组至第48周的血红蛋白正常化和避免输血

图片7.png

  • 结论:pegcetacoplan可持续显著改善PNH患者的血红蛋白、LDH和疲劳,并减少输血需求。使用pegcetacoplan可使血液学参数正常化。

壁报P676:作为307开放标签扩展研究的一部分,pegcetacoplan强化给药治疗急性溶血

  • 背景:正在进行的307开放标签扩展(OLE)研究评价了pegcetacoplan在完成1-3期试验的PNH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在一个患者亚组中检查了急性溶血事件后皮下(SC)或静脉注射(IV)pegcetacoplan强化急性治疗的效果。

  • 结果:pegcetacoplan强化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及LDH情况见表2;所有患者在第一周内都对治疗有反应(LDH降低),其中13例患者中有9例(69%)患者在第14-19天达到LDH<2xULN。在急性溶血引起初始血红蛋白下降后,所有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改善。从pegcetacoplan强化给药第1天至第21天,13例患者中有7例(54%)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AE(TEAE);3例(23%)患者发生严重AE(1例败血症可能与研究药物相关,2例溶血事件与研究药物无关)。大多数患者(77%)TEAE为轻度或中度。无脑膜炎或血栓形成AE;无导致治疗中止的AE;无死亡病例。

表2. 在307 OLE研究中使用pegcetacoplan强化治疗管理急性溶血事件

图片8.png

  • 结论:研究数据支持SC或IV pegcetacoplan强化给药能够有效管理急性溶血事件,并且LDH水平可迅速得到控制,血红蛋白水平稳定。Pegcetacoplan强化治疗安全及耐受性良好。

疾病治疗目标变革

本次大会设置了几大专题,对如何设定PNH主要治疗目标以及个体化治疗进行了交流讨论,围绕以下主题:

  • IT1:血红蛋白正常化是否应作为PNH主要治疗目标?

  • IS24:重新定义PNH治疗目标: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整体方法

  • P727:个体治疗目标:如何判定PNH治疗成功?

补体抑制剂的出现对PNH的治疗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生和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再停留在延长生存和控制并发症方面,而更多地关注到如何纠正贫血、摆脱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新的补体抑制剂的陆续涌现,给PNH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希望。


MCC号IPT23041410有效期2024-04-2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责任编辑:   Chell
排版编辑:Winn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