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李剑教授团队在《Blood》发表iMCD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

2023年03月23日
来源:肿瘤资讯

Castleman病(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全身多器官系统受累症状。其中,多中心型 CD(MCD),尤其是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可出现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症状,预后较差,一直是治疗难点。基于包括目前 iMCD 治疗领域唯一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在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司妥昔单抗(IL- 6 单抗)为iMCD的一线治疗方案[1,2]。对于无法获得司妥昔单抗的患者,仍需探索其他非IL-6靶向治疗方案。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在IL-6靶向治疗能够获得的情况下,在目前诊治框架下[1,2],重型iMCD(根据国际Castleman病协作组CDCN定义[1])和iMCD-TAFRO患者的疗效仍不够理想,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在中国复发/难治iMC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3],但其在新诊断患者中的有效性仍然未知。2023年3月16日,BCD方案治疗新诊断iMCD患者的首个II期前瞻性研究结果发表于《Blood》杂志[4]。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赵浩为第一作者,张路副教授和李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作为国际上首个在初治iMCD患者群中探索BCD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该方案对于包括重型iMCD和iMCD-TAFRO在内的初治iMC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为初治iMCD的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图片1.png

研究设计

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期前瞻性探索性研究,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期间入组的30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iMCD患者,其中7例为iMCD-TAFRO亚型,其余为iMCD-NOS(非特指)。30例患者中,还包括了18例重型iMC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BCD方案(每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1.3mg/m2、口服环磷酰胺300mg/m2、口服地塞米松40mg)治疗9周期(每4周为1个周期),继以BD方案(每2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 1.3mg/m2、口服地塞米松20mg)维持1年或直至治疗失败(死亡或疾病进展)。评估BCD方案治疗初治iMC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治疗24周,根据CDCN的综合疗效评估标准[1],客观缓解率ORR达70%(其中完全缓解CR率10%,部分缓解PR率60%)。症状、生化和淋巴结缓解率分别为90%、76%和70%(图1)。不同亚型(包括浆细胞亚型、iMCD-TAFRO亚型、重型)间的缓解率基本相当。其中,iMCD-TAFRO亚型中,86%达到ORR;重型iMCD患者,67%达到ORR。

中位随访33个月,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为3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3年OS率为93.3%。相对于非重型iMCD患者和iMCD-NOS患者,重型iMCD患者以及iMCD-TAFRO患者没有在TTNT和OS方面体现出劣势(图2)。

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感觉神经病变(10%),中性粒细胞减少(6.7%)和恶心(6.7%),均为1级。无患者因治疗相关毒性死亡。

图1:治疗缓解情况评估

图2:采用BCD方案治疗的iMCD患者至下一次治疗时间和总生存的Kaplan - Meier曲线

研究结论

BCD方案对于新诊断的iMCD患者,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对于重型iMCD和iMCD-TAFRO患者,该方案也有非常不错的疗效,甚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亚型对于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考虑到基于目前国内外iMCD诊疗指南和共识[1,2],重型iMCD是一个治疗难点,而iMCD-TAFRO患者甚至没有公认的治疗推荐,该研究对于后续iMCD治疗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循证证据。不仅对于难以获得IL-6靶向治疗的新诊断iMCD患者,BCD方案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择;而且对于既往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型iMCD和iMCD-TAFRO亚型患者,BCD方案也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1. van Rhee F, Voorhees P, Dispenzieri A, et al.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 Blood. 2018;132(20):2115-2124.
2.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CASTLEMAN病协作组. 中国Castleman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7):529-534.
3. Zhang L, Zhang MY, Cao XX, Zhou DB, Fajgenbaum DC, Dong YJ, Li J.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bortezomib,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relapsed/refractory iMCD. Leuk Lymphoma. 2022 Mar;63(3):618-626.
4. Zhao H, Zhang MY, Shen KN, Feng J, Cao XX, Duan MH, Zhou DB, Zhang L, Li J. A phase 2 prospective study of bortezomib,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newly-diagnosed iMCD patients. Blood. 2023 Mar 16:blood.2023020009.

责任编辑:Annie
排版编辑:guangli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3年03月23日
崔艳东
叶县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李剑教授团队在《Blood》发表iMCD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
2023年03月23日
罗双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肿瘤内科
BCD方案对于新诊断的iMCD患者,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
2023年03月23日
李欣
海阳市中医医院 | 肿瘤科
不仅对于难以获得IL-6靶向治疗的新诊断iMCD患者,BCD方案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择;而且对于既往治疗效果不佳的重型iMCD和iMCD-TAFRO亚型患者,BCD方案也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一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