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3 南北汇】马飞教授专家访谈:交叉研究助力肿瘤医学新突破,乳腺癌诊疗跃上一层楼

2023年03月1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3年3月9-11日,南北汇 · 第五届中华乳腺肿瘤论坛盛大开幕!自2019年以来,南北汇已经成功举办四届,一直秉承着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理念,关注乳腺肿瘤诊疗学术前沿,为广大资深专家与中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协作的平台。值此大会背景,【肿瘤资讯】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在乳腺癌慢性化管理时代下,谈一谈乳腺癌未来诊疗发展。

马飞
主任医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

“中流击水”板块兼具特色与巧思,肿瘤医学与跨学科融合指明临床新方向

马飞教授:“中流击水”会议板块主要是肿瘤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有三个讲题,其一,肿瘤医学和信息学的融合;其二,肿瘤医学和材料学的融合;其三,肿瘤医学和影像组学的交流。其实,交叉学科非常广泛,除了会议上提及的信息学、材料学、影像组学之外,还包括数学、量子力学、化学,甚至人文科学,这些都是未来肿瘤诊疗水平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提醒研究者们除了从医学、生物学角度,还需要从更多的交叉学科寻找新的突破口,打破肿瘤诊疗瓶颈,为未来的肿瘤研究指明方向。

乳腺癌进入慢性化管理时代,提出医患双方新的要求与考验

马飞教授:近些年,乳腺癌创新药物发展迅速,使得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主要表现在生存期显著延长,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带瘤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也对医患双方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考验。
于医生而言,首先,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会遇到一些新的治疗问题,比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比例会显著增加,这是医生需要攻坚克难的重点。

第二,患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希望患者不仅可以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目前,国际上有很多生活质量评价的量表,但是这些量表是否适合中国人群,在中国应用时其科学性、客观性是否会受到挑战,是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医生的诊疗理念需要发生改变,从既往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也就是说,肿瘤患者面临什么样的健康风险,肿瘤科医生就应该关注并帮助她们解决,包括心血管问题、神经科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医生推进解决。因此,未来需要联合更多的跨学科共同推进,以建立新型的交叉学科,包括肿瘤心脏病学、肿瘤呼吸病学、肿瘤神经病学、肿瘤生育学等,对于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于患者而言,随着生存期延长,患者生命受威胁的程度逐渐下降,需要逐步适应带瘤生存;同时,需要鼓励患者有信心、有决心、有主动性参与到自身的康复中,希望患者了解晚期肿瘤并非判了死刑,未来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ADC药物研发如火如荼,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疗新尝试

马飞教授:ADC药物发展迅速,已对临床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除了用于需要抗HER2治疗的群体,还有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另外,ADC药物如戈沙妥珠单抗也可用于Luminal型患者。因此,ADC药物的适应症范围正在不断扩展。

ADC药物具有特殊的作用机制,兼顾靶向药的靶向性和化疗药的杀伤性,基于这一机制,使得既往很难成药的化疗药可通过ADC的靶向作用能够在临床使用,也使得既往因为毒性大的一些治疗策略,通过ADC较低的毒性,能有更多新的治疗组合方案,比如ADC药物+免疫治疗,可探索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否产生影响?其他靶向药物+ADC药物是否可能对ADC药物的内吞作用产生影响,使得ADC治疗效果提升?当然,需要重视的是,使用联合治疗方法时,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应显著增加毒性。

目前,ADC药物主要用于晚期阶段,对于晚期患者的解救治疗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也已有研究发现在早期患者有一定的效用,比如T-DM1治疗新辅助后non-pCR的HER2阳性患者。希望未来有更多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不仅能够让晚期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也能提高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大幅提升患者的诊疗效果。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L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