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专访沈志祥教授:靶向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扮重要角色

2023年03月02日
来源:肿瘤资讯

淋巴瘤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复杂、疑难病例多,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作。2023年2月4日-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八届“多学科视野下的淋巴肿瘤诊疗”高峰论坛暨淋巴瘤学习班在厦门成功召开。血液领域大咖荟萃,学术内容精彩纷呈。【肿瘤资讯】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分享淋巴瘤靶向治疗进展及此次会议召开的意义。

沈志祥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
上海血液学会前主任委员
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科学终身教授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主编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种杂志编委
曾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医疗成果三等奖

靶向治疗如日中天,为淋巴瘤治疗增添利器

沈志祥教授:众所周知,淋巴瘤既往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化、放疗,虽然化、放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疗效持续时间短,并且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包括淋巴瘤在内的很多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时代已经到来,新型的靶向药物越来越多。靶向治疗与化、放疗不同的是,化、放疗不分“敌我”,发挥作用后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会产生影响,而靶向治疗是针对具体的某个靶点。

纵观国内外,淋巴瘤靶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早在20多年前问世的靶向治疗药物利妥昔单抗,明显改善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等患者的总生存;随后相继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靶点及其相关靶向药物,如BTK抑制剂显著提高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有效率。

总之,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将会有更多的靶向治疗药物问世,可能会逐渐取代一些不必要的化放疗,如此以来,在控制病情、改善疗效的同时,也能减少相应的不良反应。

立足新起点,共谋新发展

沈志祥教授:受疫情影响,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主要是召开线上会议,但线上会议的质量受限,而本次第八届“多学科视野下淋巴肿瘤诊疗高峰论坛”是线上、线下同步召开,所以说代表了淋巴瘤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线下会议也会越来越多。淋巴瘤的诊疗不是单个学科的问题,多学科视野极大的推动了淋巴瘤诊断、分型、治疗等方面的发展。比如,自靶向治疗利妥昔单抗出现以后,我们就逐渐聚集了血液科、肿瘤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老师,更深入的探讨患者疾病的诊断分型,进而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总之,本次第八届“多学科视野下淋巴肿瘤诊疗高峰论坛”代表着三年疫情的结束,代表着淋巴瘤诊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起点。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X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ynn